川紅工夫紅茶產于四川省宜賓等地,是20世紀50年代產生的工夫紅茶。30多年來,川紅的代表品牌是:「林湖」、「宮殿」牌、「節(jié)日之夜」牌產品,以條索緊細圓直,毫鋒披露,色澤烏潤,內質香高味濃的優(yōu)良品質,暢銷國際市場,成為我國后起之秀的高品質工夫紅茶之一。
川紅工夫紅茶制作技藝于2014年成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川紅工夫紅茶為工夫紅茶的后起之秀。外形條索肥壯圓緊,顯金毫,色 澤烏黑油潤;沖泡后,內質香氣清新帶桔糖香,滋味醇厚鮮爽,湯色濃亮,葉底厚軟紅勻。產區(qū)主要位于川南宜賓地區(qū),茶園地勢較高,茶樹發(fā)芽早,4月即進入市場,以早、嫩、快、好的顯著特點及優(yōu)良品質獲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
在2014年6月26日,川紅工夫紅茶制作技藝,進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四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正式成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的“川紅工夫”申遺成功,成為了川內首家紅茶類的非遺項目,也將對宜賓茶產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
上世紀90年代,由于市場變化等原因,“川紅”受到了重挫,在國內外市場已基本上看不到“川紅”的身影,“川紅”名存實亡。
宜賓地區(qū)所產川紅,出口早,每年4月即可進入國際市場,以早、新取勝。川紅珍品──四川林湖茶業(yè)公司的「林湖紅芽」,更是以早、嫩、快、好的突出特點及優(yōu)良的品質,博得國內外茶界的好評。1979年首批川紅工夫─級每噸售價7320美元,高于國內的同類同級的工夫茶價格,并得到高度贊譽。
川東北茶區(qū)的萬縣、達縣、南充及南部靠近長江沿岸各縣,氣溫較高,氣候與川東南茶區(qū)大體相似,適合發(fā)展紅茶生產。50年代中期,先在宜賓、萬縣、達縣等地區(qū)10余個縣的部分國營茶場試制工夫紅茶,逐步推廣,年產僅為3000余擔,后逐步調整產區(qū)布局,主要集中在宜賓、筠連、高縣、珙縣四個縣生產工夫紅茶,1980年工夫茶的毛茶產量已達4萬余擔,此后基本維持這一產量水平。
四川省是我國茶樹發(fā)源地之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四川地勢北高南低,東部形成盆地,秦嶺、大巴山擋住北來寒流,東南向的海洋季風可直達盆地各隅。年降雨量1000--1300毫米,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7--18℃,極端最低氣溫不低于-4℃,最冷的1月份,其平均氣溫較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高2--4℃,茶園土壤多為山地黃泥及紫色砂土。茶園一般地勢較高,伏旱影響不大,十分宜茶生長。
川紅工夫生產于川東南地區(qū),即長江流域以南邊緣地帶,包括宜賓、江律、內江、涪陵四地區(qū)及重慶、自貢兩市所屬部分地區(qū)。這里茶樹發(fā)芽早,比川西茶區(qū)早39--40天,采摘期長40--60天,全年采摘期長達210天以上。秋茶產量占全年的26--30%。
川紅工夫茶的產區(qū)位于川東南地區(qū),即長江流域以南邊緣地帶,包括宜賓、江律、內江、涪陵四地區(qū)以及重慶、自貢兩市所屬部分地區(qū)。這里茶樹發(fā)芽早,比川西地區(qū)早40天,采摘期也比川西地區(qū)長40 ~ 60天,全年采摘期可達210天以上。
川紅工夫茶4月即可進入市場,以早、新取勝。川紅之珍品“旱白尖”更是以早、嫩、快好的顯著特點及條索緊細,毫峰顯露,色澤烏潤,香氣鮮嫩濃郁的優(yōu)良品質特點獲得了高度的贊譽。
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川紅”一直沿襲古代貢茶制法,其關鍵工藝 在于采用“自然萎凋”,“手工精揉”,“木炭烘焙”,所制茶葉緊細秀麗,具有濃郁的花果或橘糖香,70年代后,為了適應國際市場的大量需求,改用人工加溫萎凋,揉捻機揉制,烘干機烘干。
川紅精選本土優(yōu)秀茶樹品種種植,以提采法甄選早春幼嫩飽滿芽葉,頂級產品金芽秀麗,金芽顯露,香氣馥郁,回味悠長為品質特征。
采摘:川紅功夫茶的采摘標準對芽葉的嫩度要求較高,基本上是以一芽二三葉為主的鮮葉制成。
制作:川紅功夫茶的產家較多,采制情況、條件有別,但比較常用的制作工序則是經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和精制等工序制成。
川紅工夫外形條索肥壯圓緊、顯金毫,色澤烏黑油潤,內質香氣清鮮帶橘糖香,滋味醇厚鮮爽,湯色濃亮。葉底厚軟紅勻。川紅問世以來,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聲譽,多年來暢銷蘇聯(lián)、法國、英國、德國及羅馬尼亞等國,堪稱中國工夫紅茶的后起之秀。
專家指出,“川紅”優(yōu)秀的品質,來自于三個條件:
1、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川紅”的產地必須是位于四川盆地南緣山區(qū),北 緯27。50/—29。10/,東經104。10/—104。50/的范圍內,主要有宜賓、高縣、筠連等地區(qū)。這里自然條件十分優(yōu)越,具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水熱同期、冬季氣溫高、春季回暖早的特點,極適于茶樹的生長,更適于加工紅茶。
2、優(yōu)良的茶樹品種?!按t”優(yōu)秀品質的形成,除了自然條件外,產區(qū)優(yōu)良的茶樹品種也是重要的物質基礎。也就是說,只有我們宜賓本土的茶樹品種和“早白尖5號“良種茶才能造就“川紅”獨特的品質。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紅茶大幅減產,由于“早白尖5號”產量低,不適合生產綠茶,影響了茶農的收入,所以宜賓市“早白尖”茶樹已經少之又少,無法滿足“川紅”的生產。因此,“川紅”主要依靠宜賓本土的中小葉群體種茶葉做為原料來生產。有些茶葉企業(yè)為了降低成本,用原料價格相對低廉的一種“良種茶”來生產紅茶,還有一些宜賓以外的茶葉企業(yè)也在仿制生產四川紅茶,都無法達到“川紅”的優(yōu)秀品質。
3、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工藝的結合。中國工夫紅茶的制作技術有數(shù)百年歷史,“川紅”傳承了傳統(tǒng)工藝,并由我們宜賓老一代和新一代茶人對其工藝適當改進。正是在制作中自然萎凋,細心揉捻,精心烘焙,保證了“川紅”外形緊細秀麗、內質香高味醇的品質特征。
非??上У氖?,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后,由于受到國際市場變化、茶葉出口企業(yè)改制未理順等諸多問題的影響,我市的紅茶生產跌入了低谷,最低時的產銷量尚不足高峰時期的十分之一,甚至在國內外市場上基本見不到“川紅”的身影。因此消費者大多不知道宜賓產紅茶的原因也正在于如此。
2011今年6月,在成都國際茶葉大會上,人們突然驚喜的發(fā)現(xiàn),多年不見的四川紅茶再一次展現(xiàn)在世人的面前。其中以林湖茶業(yè)最為顯著地推出了川紅名茶。當國際茶業(yè)委員會主席MikeBuston先生在吳光鐳市長的陪同下品鑒林湖紅茶后給予了高度贊譽,連聲說“非常好!太好了!我非常喜歡這個茶葉!你們一定要宣傳好,讓大家都能知道林湖紅茶?!?/p>
其實,林湖茶業(yè)早在2008年就開始了新“川紅”的研發(fā)。與四川農大茶學系通過“產學研”合作,開展高檔四川紅茶產品研究與開發(fā),其“川紅名茶”系列產品就是在四川農業(yè)大學茶葉專家、教授的親自指導下,通過繼承與創(chuàng)新而研發(fā)的高端產品。繼承了宜賓“川紅工夫”的傳統(tǒng)特色,挖掘外貿品牌及茶文化價值;進行技術與產品創(chuàng)新,運用名茶開發(fā)思路,精細栽培與采摘,精湛加工而成。
由川農大茶學系杜曉教授親自設計研發(fā)方案,林湖公司技術部具體實施技術開發(fā)。經過3年的不斷探索與實踐,成功開發(fā)出的林湖“川紅名茶”,既還原“川紅工夫”傳統(tǒng)的“橘糖”甜香風味,又富有天然“花果香韻”,其品質源于“川紅”又優(yōu)于“川紅”。
按國家標準對照來看,1985年獲得國際金獎的 “川紅”只是三級品的水平,而今天的林湖“川紅名茶”已達到甚至超過國標特級品水平,而且其獨特的加工工藝已申報國家發(fā)明專利,非運用林湖核心技術,是難以仿制的,可以說林湖產“川紅名茶”實現(xiàn)了“川紅”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筠紅名茶”秉承了“筠紅工夫”的傳統(tǒng)品質特征,是在傳統(tǒng)工藝基礎上,依據(jù)市場經濟發(fā)展,采用現(xiàn)代技術,精細加工而制成名紅茶新類型。它秉承了“筠紅工夫”傳統(tǒng)品質特征,很好地繼承和發(fā)揚了“筠紅工夫”獨特的地域香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筠紅工夫”是國際名牌“川紅工夫”的主要產品,筠連縣一直是“川紅”主產區(qū),“筠紅工夫”也是“川紅”的主要類型。
20世紀50年代起,“筠紅工夫”首先出口前蘇聯(lián),至20世紀80年代,先后暢銷英、法、澳、日、蘇丹、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國,僅1985年筠連茶廠的外銷量就高達980噸。
直到20世紀90年代,“筠紅工夫”一直暢銷國際市場?! 绑藜t工夫”茶作為“川紅工夫”茶的主要類型,一直重視品牌建設?!绑藜t工夫”在國際上曾經以“川紅”、“早白尖”、“宮殿”和“節(jié)日之夜”等品牌面市,其品質一直受到國際、國內的好評。
早在20世紀50年代,“筠紅工夫”剛在國際市場面市,便享有“賽祁紅”的美譽;我國著名茶葉專家呂允福先生贊譽,“筠連是川紅之鄉(xiāng)”。
1959年,筠連所產“金黃白露芽茶”敬獻中南海,作為國慶十周年禮品茶。
1974年,筠連因盛產筠紅,被當年的全國茶葉大會列為百強茶葉基地縣。
1978年,筠連茶廠“筠紅”新茶參展春季廣交會受引起國外客商熱情關注,大會組委會致電筠連縣委“感謝筠紅為廣交會增添了春色”!
同年,上海茶葉進出口公司出口的“筠紅”小包裝茶深受國際市場歡迎,其中,“節(jié)日之夜”牌和“天壇”牌還作為羅馬尼亞國慶禮茶。
1985年,“筠紅工夫”——“早白尖”獲得第24屆(里斯本)世界食品博覽會金質獎;1986年,“筠紅工碎茶”——“早白尖”獲得第25屆(日內瓦)世界食品博覽會金質獎。
1989年,筠連茶廠“玉壺”商標獲得工商注冊,主要產品有筠紅工夫、高香茉莉工夫、醉仙寶茶、益智精髓茶等。
1992年,高香茉莉工夫獲首屆巴蜀食品節(jié)金質獎;1992年(香港)世界食品博覽會上,益智精髓茶和醉仙寶茶分別獲金質獎和銀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