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有一牧人為懷念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此得名。
馬頭琴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蒙古族拉弦樂器,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的歷史悠久,從唐宋時期拉弦樂器奚琴發(fā)展演變而來。
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民間藝人和牧民們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diǎn),體現(xiàn)了蒙古民族的生產(chǎn)、生活和草原風(fēng)格。
馬頭琴的木料是色木,但色木分很多種,常用的馬頭琴木料有四種:南方普通色木,東北普通色木及東北花色木。
蒙古人做的馬頭琴才是正宗的馬頭琴,如今旅游點(diǎn)或一些場所出現(xiàn)有著類似玉雕形狀馬頭的馬頭琴,雖然外觀是馬頭,但不是正宗的內(nèi)蒙古馬頭琴,制作工藝也有較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