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將軍故里,共有土木結(jié)構(gòu)房屋五間,每間面積約2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面一間,后面四間,因山勢而建,地面呈梯次升高。門頭上懸掛著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王光英題寫的“許世友將軍故居”牌匾。由大門進入第一間為堂屋,屋內(nèi)擺放著織布機、紡車、草鞋母、風(fēng)車等老式生產(chǎn)工具和生活用品,后面分別為將軍生前住室、將軍父母住室和廚房。廚房前墻有一洞口,那是戰(zhàn)爭年代,許世友回家探母時遭反動民團100多人圍捕時打開的,他從洞口竄上房頂逃出險境,此洞口稱為避匪洞。“青山有幸埋忠骨,碧水悠悠伴孝魂”。將軍生前戰(zhàn)功和“忠國孝母”的情懷深受世人敬仰,前來拜謁的人絡(luò)繹不絕。
許世友將軍紀(jì)念廣場坐落在將軍故居正前方,于2001年10月落成,占地面積2300平方米。由河南電力總公司捐建,廣場既充分顯示出了大別山的秀美山川,又不乏城市園林的現(xiàn)代韻味。
紀(jì)念廣場為階梯式五個平臺。由下至上分別為廣場、花池、廣場。廣場與花池、花池與花池中間地帶以本地毛條石砌基,中間鋪裝鵝卵石形成四條半環(huán)形人行道。將軍雕像位于最下一個廣場正中間,像高2.6米,由河南雕塑書畫院設(shè)計、山東萊州石雕廠雕塑,整體形狀為將軍背靠大山,目視前方,其寓意為“從大別山走出來的將軍,回歸到大別山”。
許世友將軍墓地坐落在許家洼萬紫山下的來龍嶺,坐北朝南,背倚來龍嶺,西視五虎山,墓地四周古木奇松,山花爛漫。墓地由南京軍區(qū)修建,約90平方米,墓身地面部分呈圓穹形,高2米,直徑4.2米,厚80公分,重約10噸。由91塊扇形、1塊圓形白色花崗巖砌成。
墓穴深6.4米,直徑4.2米,內(nèi)部構(gòu)造為棺套棺、棺摞棺。最底層是鋼筋泥凝土構(gòu)造的水泥棺,高2.1米,里面放置將軍的靈柩楠木棺,楠木棺做工精湛,整體沒有一個釘子,都是凹槽對接。楠木棺與水泥棺之間的空隙填滿干石灰和木炭,以此保持里面環(huán)境的干燥。上面一個同樣大小的水泥棺摞在一起,即上面水泥棺的底部就是下面水泥棺的蓋。靈柩內(nèi)存放了茅臺酒和手槍等物品。墓前聳立一塊高3.12米,寬0.8米,厚0.25米的灰色花崗巖石墓碑,墓碑由楊尚昆主席、徐向前元帥等以個人名義所立。
新縣坐開往田鋪鄉(xiāng)的班車
大廣高速→將軍路→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