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山承受日月愛撫雨露滋潤,挺秀在塞外這片熱土,壯美成北疆獨特奇景。走進山中,到處郁郁蔥蔥,花木搖曳,吸口清涼的甘甜的空氣,身心頓覺清爽舒適。沿著“之”字型小路往上攀登,好似脫離凡塵,情緒異常興奮和快樂。從掩映在綠色叢中的紅墻碧瓦寺院里,不時傳來陣陣鐘鳴磬響經聲佛號,更覺如入仙境一般。高大的引頸高歌的雄雞巨雕,惟妙惟肖;挺拔而立的萬丈碑好似一把利劍刺入天空;神龜巖、駱駝峰、雄獅巖活靈活現(xiàn);萬佛石好像萬千神佛跪拜佛祖的盛大場面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
據(jù)傳宋時遼國蕭太后懼暑,在雞鳴山修建了一個涼亭。在炎熱的夏季常到涼亭消暑。人們把它稱為蕭太后亭。后因戰(zhàn)亂不復存在,為了懷念一代豪杰蕭太后,又修筑了現(xiàn)在的蕭太后亭,位于半山腰拐角處,為一古香古色,表磚青瓦圓頂帶尖的小亭,亭內放置石桌石凳。
最神奇的是在兩峰之間架設的單孔石橋叫天橋,又名避風橋。它全由石頭砌成,堅固美觀。條石鋪就的橋面兩米寬,12.5米長,兩側是漢白玉護欄,各有十個望柱,柱頭上雕刻著大大小小的石獅子。簇擁玩耍、千姿百態(tài)、活靈活現(xiàn)。攔墻上雕刻著人物花卉,鳥獸魚蟲,造型十分美觀。在這個海拔1128.9米的高空,即使狂風大作,只要登上避風橋,一下子就沒了一點風聲,萬籟俱靜,風都匯入橋洞鉆出,一絲一縷沒有越上橋面。這是塞外一絕,國內之罕見。
始建于遼圣宗太平四年(公元1024年),由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圣殿組成,可滿足居士、香客做各種佛事活動的需要,也是大德高僧修行之場所。
人們都說在泰山看日出最富神韻,其實在雞鳴山看日出同樣讓人驚喜。凌晨,站在東頂?shù)挠^日臺上,天氣初曙,疏星曉月,漸漸地萬道曙光從地平線那邊向四外輻射,好像萬把金劍脫鞘而出,紅紅的太陽戴著金冠慢慢露出頭來,臉盤越來越大,冉冉升起,燦爛的陽光把山川田野照耀得絢麗多彩,大地呈現(xiàn)一片勃勃生機,好一幅雞鳴山日出圖。雞鳴山觀日出和泰山觀日出,同樣是那么熱烈那么壯觀。這里雖然沒有泰山日出那種“跳”出或“拔”出的景象,但太陽冉冉升起,噴薄而出的景象在這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如果說泰山日出是跳躍美,那么雞鳴山日出就顯出輕柔美,真可謂各有千秋。
1、高速路口進入下花園,主路與城區(qū)交叉路口有景區(qū)路標,按路標指示,10分鐘及可到達景區(qū)。
2、下花園火車站距景區(qū)3km可乘出租車到達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