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春花 (Primula malacoides Franch.):報春花科報春花屬二年生草本植物,通常被粉,葉簇生,葉片卵形至橢圓形或矩圓形,裂片具不整齊的小牙齒,葉柄被多細胞柔毛。花葶高可達40厘米,傘形花序,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花梗纖細,花萼鐘狀,花冠粉紅色,淡藍紫色或近白色,蒴果球形,2-5月開花,3-6月結(jié)果。
分布中國的云南、貴州和廣西,緬甸北部亦有分布。多生長于荒野、田邊,潮濕曠地、溝邊和林緣,該種廣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并有許多園藝品種,報春花早春開花,花色豐富,花期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報春花是一典型的暖溫帶植物,絕大多數(shù)種類均分布于較高緯度低海拔或低緯度高海拔地區(qū),生長于潮濕曠地、溝邊和林緣,海拔1800-3000米。喜氣候溫涼、濕潤的環(huán)境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zhì)的土壤,不耐高溫和強烈的直射陽光,多數(shù)亦不耐嚴寒。
一般用作冷溫室盆花的報春花宜用中性土壤栽培。不耐霜凍,花期早。而作為露地花壇布置的歐報春花,則適合生長于陰坡或半陰環(huán)境,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zhì)的土壤。
產(chǎn)中國云南、貴陽和廣西西部(隆林)。生長于潮濕曠地、溝邊和林緣,海拔1800-3000米。緬甸北部亦有分布。
二年生草本,通常被粉,少數(shù)植株無粉。葉多數(shù)簇生,葉片卵形至橢圓形或矩圓形,長3-10厘米,寬28厘米,先端圓形,基部心形或截形,邊緣具圓齒狀淺裂,裂片6-8對,具不整齊的小牙齒,干時膜質(zhì),上面疏被柔毛或近于無毛,下面沿中肋和側(cè)脈被毛或近于無毛,無粉或有時被白粉,中肋及4-6對側(cè)脈在下面明顯;葉柄長2-15厘米,鮮時帶肉質(zhì),具狹翅,被多細胞柔毛。
花葶1至多枚自葉叢中抽出,高10-40厘米,被柔毛或變無毛,無粉或散布少量白粉;傘形花序(1)2-6輪,每輪4-20花;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8毫米,被粉或無粉;花梗纖細,長1.5-4厘米;花萼鐘狀,長3-7毫米,果時稍增大,通常被乳白色粉,分裂達中部,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花冠粉紅色,淡藍紫色或近白色,冠筒長4-6毫米,喉部無環(huán)狀附屬物,冠檐直徑5-15毫米(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3厘米),裂片闊倒卵形,先端深2裂;長花柱花:冠筒約與花萼等長,雄蕊著生處距冠筒基部1.5-2毫米,花柱長約3毫米,接近筒口;短花柱花:冠筒長于花萼約0.5倍,雄蕊著生處略高于冠筒中部,花柱長約1毫米。
蒴果球形,直徑約3毫米。花期2-5月,果期3-6月。
土壤
土壤的選取對于養(yǎng)殖花卉植株來說尤其重要,擇優(yōu)土壤不僅可以增加植株的存活率,而且還有利于植株的根系發(fā)育,通常養(yǎng)殖花卉,大多會選擇肥沃,疏松,通透性好的土壤,但在這里由于報春花的生長習性,應該選擇成微酸性多一點的土壤,這樣更有利于報春花的生長發(fā)育,當然也可以選擇自己配土,按照2份腐葉土、園土1份,并施入少量基肥的培養(yǎng)土配制而成。
溫度
報春花屬早春花卉植株,相對來說有一定的耐寒性,能在0℃以上越冬,不過它喜歡溫暖涼爽的氣候環(huán)境,因此在養(yǎng)殖報春花時一定要避免陽光溫度過高,盡量讓花卉植株處于半陰半陽狀態(tài),這樣最為適宜,據(jù)資料顯示,報春花的最適生長溫度在10~20攝氏度之間,如果不嫌麻煩的朋友們,盡量讓花卉植株處于這個溫度,不要溫差過大,夏季溫度盡量不要超過30度避免花卉干燥,灼傷。
光照
根據(jù)報春花的生長習性得知,它屬于喜陽花卉,所以在平時養(yǎng)殖時應該放置在有散光照射的地方,并且通風性要好,因為,如果報春花長時間在無光的環(huán)境下,必然會導致枝葉徒長,枯萎,總而言之,報春花多接受陽光的照射,利總會大于弊,陽光不僅可以讓植株生長的更好,而且還能促進發(fā)芽分化。
澆水
千萬要記住,盆栽護養(yǎng)的報春花,切勿澆水過多,通常遵循少澆多次的原則,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澆水過多導致根部腐爛,盡量等到土壤干了再澆水,另外如果在冬季溫度過低時,所用的水不可溫度過低,避免凍傷植株根系,應該用與室溫問相同的溫度水來灌溉。這一點許多花友都會忽略,希望大家引起注意。
施肥
報春花在養(yǎng)殖過程中不需要過多的施肥,除了在育苗期,每半個月施加一次氮磷結(jié)合的稀薄以外,其它時候幾乎不需要過多的管理,等到花卉植株入秋后,也就是報春花的生長旺盛期間,這是應該加強肥水量,用來促進花卉生長發(fā)育,同時還可以在植株葉面噴灑磷酸二氫鉀溶液,用來促進植株孕蕾開花。
1.報春花在花期期間需要修剪一部分的花枝,減少水分以及養(yǎng)分的消耗,有延長花期的效果,在花謝之后可將敗花及時的修剪掉,若是有弱枝以及病枝此時也應一并修剪,可促進花枝恢復生長。
2.通常許多花卉植株都是在冬季進入休眠狀態(tài),但報春花卻有所不同,一般在6月份左右會進入休眠期,由于進入休眠期的花卉植株各方面性能都會有所下降,因此,此時就應該減少澆水量,并且增加植株的通風性,將溫度控制在15度左右,這樣才能確保植株生長。
播種是培育報春花的技術(shù)難點,因為此屬種子細小,壽命短,隔年陳種多不發(fā)芽或發(fā)芽率極低。所以適時采集種子是實現(xiàn)種子繁殖的前提。當年產(chǎn)種子萌發(fā)持續(xù)期一般在20天左右,播種后7-10天就開始萌發(fā),一般在萌發(fā)開始2-3天內(nèi)進入萌發(fā)高峰期。當然,種子萌發(fā)的具體情況還要視其種類、播種期而異,報春花一般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播種最好,一般7-10天后開始萌發(fā),元旦至春節(jié)期間處于盛花期,而且植株營養(yǎng)期長,生長健壯;但如果秋季播種,萌發(fā)率較低,且植株矮小,冠徑較小,嚴重影響植株的觀賞價值。
種子粒重也會影響報春花種子的萌發(fā)情況,重種子萌發(fā)率高而且萌發(fā)速度快,播種后植株的生活力高,簇生葉多,花量大,種子數(shù)量多等。該種子是需光性種子,種子萌發(fā)時需要接受散射光以激活體內(nèi)酶系統(tǒng),且以散射光透光率55%為佳,在直射光下種子的萌發(fā)率和發(fā)芽率都很低,在遮光條件下的發(fā)芽率雖比直射光下高,但生長的幼苗全部倒伏。
ISTA(國際種子檢驗協(xié)會)的《國際種子檢驗室工作手冊》介紹,報春花種子萌發(fā)適溫為15℃-20℃,最高極限溫度為25℃。但有研究表明,只要加強養(yǎng)護管理,提高播種技術(shù),種子萌發(fā)的上限溫度至少可以提高到30℃。用赤霉素、ABT生根粉等對種子進行適當處理,可以促進萌發(fā)。此外,濕度、培養(yǎng)介質(zhì)等也是影響報春花屬種子萌發(fā)的重要因素。總之,控制好各種理化因素,掌握好播種技術(shù),是實現(xiàn)植物引種栽培的關(guān)鍵。
報春花為多年生草本,可以進行扦插繁殖。僅采用分根法對少數(shù)低海拔區(qū)的品種進行了繁殖研究,分根時間以8月中下旬效果最好,既不影響第二年開花,而且植株生長健壯。但是,分根繁殖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對原生植株的破壞。
癥狀:由黃瓜花葉病毒CMV引起的全株性病害。癥狀為葉片變小、畸形,分布有暗綠色斑紋或黃化。染病植株不開花,亦或開花,花也矮小畸形,有斑紋。傳染途徑主要由桃蚜和棉蚜傳毒。傳染源主要為周圍雜草感病病株。
防治方法:首先要及時清除雜草,減少傳染源。其次應及早防治蚜蟲,消除傳毒媒介。
癥狀:為報春花的常見病害之一,全國各地均有發(fā)生。植株感病后,整株黃化,枯死。該病主要侵染葉片、嫩莖、花器等部位。多在葉尖、葉緣處發(fā)生。發(fā)病初期葉片出現(xiàn)水浸狀斑點,以后逐漸擴大,變成褐色并腐敗。后期,病斑表面形成灰黃色霉層。莖部感病后,病斑呈褐色,逐漸腐爛?;ㄆ鞅磺秩竞笠渤蔀楹稚?,腐爛脫落。在潮濕的條件下,病部出現(xiàn)灰色霉層,這是該病的一大特征。該病以菌核在病殘體和土壤內(nèi)越冬。氣溫20℃左右、空氣濕度大時易發(fā)病。通過風雨、工具、灌溉水傳播。溫室中冬末春初發(fā)病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種植密度要合理。注意通風,降低空氣濕度。病葉、病株及時清除,以減少傳染源。發(fā)病初期噴灑50%速克靈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最好與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交替施用,以防止產(chǎn)生抗藥性。
癥狀:主要危害植株葉片。病情由植株下部向上部蔓延。病斑通常直徑3至4毫米,褐色,嚴重時,病葉枯死,造成落葉。該病由報春柱格孢菌引起。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座在病殘體上越冬,種子也可帶菌,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該病主要靠分生孢子隨空氣及雨水傳播。生長季節(jié)再侵染頻繁。通常溫暖多濕的天氣和偏施氮肥時,植株容易發(fā)病。一般7月開始發(fā)病,8至10月流行。
防治方法:選育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病害初期噴灑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
細菌性葉斑病癥狀:多在葉及花托上發(fā)病。初期沿葉脈產(chǎn)生水浸狀不規(guī)則病斑,以后黃化、變褐,病斑擴大,葉緣干枯。嚴重時自下葉枯死。
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培育無病種苗,苗床土應消毒;溫室內(nèi)應及時放風,降低空氣濕度。及時清除病株殘體。發(fā)病后用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nóng)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噴施。
缺鐵黃葉病癥狀:植株上部嫩葉首先失綠,而老葉仍正常。失綠葉片葉肉變黃,葉脈還保持綠色。嚴重時葉尖出現(xiàn)褐斑,甚至脫落。
防治方法:盆土應選用富含鐵質(zhì)的壤土。在有機肥中混入硫酸亞鐵、硫酸鋅等,可促使根系發(fā)育,增加吸鐵能力。出現(xiàn)缺鐵病狀時,可噴施0.2至0.5%硫酸亞鐵溶液,效果比直接施入土中要好。
癥狀:多在四季報春上發(fā)生。由半知菌亞門的鏈格孢菌類引起。染病植株葉片上有褐色斑點。傳染途徑是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
防治方法:發(fā)病初期噴灑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殺菌劑。
藥用價值
報春花有很好的清熱燥濕的作用,同時也有瀉肝膽火的作用。報春花還可以止血,可以用來治療小兒高熱抽風。報春花對于一些急性胃腸炎和痢疾的治療效果也很好。
觀賞價值
報春花是春天的信使,當大地還未完全復睡,眾芳凋零,霜雪未盡,它已悄悄地開出花朵、在林緣、在溪畔、在草地上,或成叢,或成片,生氣盎然,告訴人們春天即將來臨。拉丁文Primula,亦為早春開花之意。
報春花是人們經(jīng)常見的一種花草,是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之一,常用來美化家居環(huán)境。
報春花花語:初戀、希望、不悔。
送花對象:朋友、戀人、情人。
贈花禮儀:用素色的大淺盤裝入各種色彩的小盆報春,包上玻璃紙,再將緞帶打成十字花結(jié)做配飾。
詩詞:南宋與范成大、陸游等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的楊萬里,留有詞作《嘲報春花》:嫩黃老碧已多時,騃紫癡紅略萬枝。始有報春三兩朵,春深猶自不曾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