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膠來自東南亞地區(qū)的白姑魚,又叫銀身鮸,是黃姑魚和鮸魚的近親,可以說是土鳘膠的親弟弟,大口膠分別產(chǎn)自印尼和浙江這兩個地方,但是大口膠主要產(chǎn)自印尼地區(qū)。所以有人叫它“印尼大口”。
大口膠的體型較小,10頭屬于比較大了,一般在幾十頭左右;形狀呈圓錐形,頭部圓尾巴尖,尾巴帶須(刺);、膠身有一層外膜,頭部帶有血漬,中間有一層深棕色的內(nèi)膜(血膜);有兩條法令紋在出水孔的位置,一般有26對出水孔,尾巴的出水孔比較多。
大口膠有公母之分,公肚優(yōu)于母肚,公肚肉質(zhì)薄,母肚肉質(zhì)厚,所以同克數(shù)的大口,公肚體型比母肚更大;公肚口感脆滑耐燉,母肚口感軟糯不耐燉。
大口膠有兩種開片方式,一種是不開片整個曬,把大口膠表面上一層膜撕掉;另一種是整支曬表面上有一層膜,就是大口膠魚鰾里面就會帶這層膜的。
1、魚種
大口膠的魚種為白姑魚,赤嘴膠的魚種為雙棘原黃姑魚或褐毛鲿,兩者均屬于石首魚科。
2、產(chǎn)地
大口膠主要來自印尼,常冰鮮到國內(nèi),然后在浙江地區(qū)加工取鰾,所以也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浙江大口”;赤嘴分野生和本港,野生赤嘴主要產(chǎn)地有緬甸、印尼等,本港赤嘴主要產(chǎn)自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qū)。
3、特征
大口膠和赤嘴都有基本特征就是法令線和出水孔,都有分公母,大口公膠有一層深棕色的胸膜,作用是連接主骨,而赤嘴沒有。
大口膠最明顯的標志是中間有一條深色血塊膜,這是大口獨有的標志。除非用藥水浸泡過,膠身的顏色逐漸變淡,甚至消失掉。對如果是新膠就會比較容易辨別出浸泡藥水的魚膠,新膠一般略帶魚油血絲,人工手洗膠操作很難百分之百洗去魚油。不過也有整個魚膠看起來很干凈,一點血絲魚油洗過藥水。大口膠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它的在頭部有一層帶血的膜。所以有人為了好看,用藥水浸泡清洗看起來就會非常干凈。但原生態(tài)帶有一些血絲的,才是好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