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隼(學名:Falco cherrug)是隼科、隼屬鳥類。體重680-1200克;體長425-591毫米。季候鳥,大型猛禽。周身淺褐色羽毛,頸部偏白,眼上有白色眉紋,眼睛下方有黑色的條紋,胸腹部偏白有黑褐色斑紋;虹膜褐色,喙灰色,蠟?zāi)\黃色,腳黃色,幼體羽毛顏色比成體更深,胸部布滿縱紋。
棲息在平原、干旱草原、荒漠和山地丘陵等生境。獵隼在飛行中狩獵,總是利用出其不意的效果在飛行中進行捕食。然而,它們也偶爾會在行走時捕捉到地上的甲蟲。主要以中小型鳥類、野兔和嚙齒類為食;一般在人為干擾小的巖石突起上或陡巖上營巢,或營巢于高大樹木上,有時也會利用其他鳥的舊巢。窩卵數(shù)以4枚居多,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為28天。獵隼壽命為12-15年。獵隼分布區(qū)域廣泛,歐亞大陸(除中南半島)和非洲大陸北部均有分布,中國主要分布在西北、東北和華北。
由于獵隼這種猛禽易于馴養(yǎng),在歷史上也是人類出色的狩獵助手,而且它們的外形帥氣,因此深受中東富豪們的喜愛。在阿拉伯國家,馴養(yǎng)隼類作為獵鷹是一種時尚和財富的身份象征。
獵隼的學名“cherrug”來自德語“charg”,字面意思是“用來切割的工具”,也許源自波蘭語“szabla”,是劍或軍刀的意思。常見的名稱“saker”(阿拉伯語:???,;羅馬語:?aqr),來自"falcon",意思是“獵鷹”。
獵隼屬于緊密結(jié)合的Hierofanco亞屬的復(fù)合體。在這一組物種中,有充分的證據(jù)表明,廣泛的雜交和不完整的譜系分類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DNA序列數(shù)據(jù)的分析;小樣本的分子研究不能簡單地期望在整個Hierofalcon亞屬中得出可靠的結(jié)論。Hierofalcons的整個生物多樣性的輻射似乎發(fā)生在晚更新世開始時的伊甸間冰期,即僅130000-115000年前;獵鷹代表了一個從非洲東北部通過東地中海地區(qū)擴展到東南歐和亞洲內(nèi)陸的血統(tǒng)。
獵隼有4個亞種,阿爾泰山脈東北邊緣的獵隼體型稍大,顏色較深,底棲部位的斑點也較其他種群多。這些被稱為阿爾泰隼(Altaifalcon)的獵隼在過去被視為一個獨立的物種“阿爾泰獵隼”,它們或許是獵隼和矛隼的雜交種,但在1994年將其視為獵隼的一個亞種,直到對其種群遺傳學和生態(tài)學進行全面研究。
獵隼(4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獵隼指名亞種 Falco cherrug cherrug J. E. Gray, 1834
2 獵隼大西洋沿岸亞種 Falco cherrug coatsi Dementiev, 1945
3 獵隼帕米爾亞種 Falco cherrug hendersoni Hume, 1871
4 獵隼北方亞種(阿爾泰隼) Falco cherrug milvipes Jerdon, 1871
主要生活在內(nèi)陸草原和丘陵地區(qū),棲息于山區(qū)開闊地帶、河谷、沙漠和草地。經(jīng)常出現(xiàn)潮濕的森林、森林和半沙漠草原以及開闊的平原上,這有利于它們的捕食模式。獵隼可以占據(jù)海拔高達4700米的山坡。在無林或僅有少許樹木的曠野和多巖石的山丘地帶活動。
非繁殖地:阿塞拜疆、肯尼亞、卡塔爾、南蘇丹和坦桑尼亞。
旅鳥:阿爾及利亞、白俄羅斯、塞浦路斯、埃及、愛沙尼亞、法國、德國、直布羅陀、希臘、拉脫維亞、利比亞、立陶宛、馬耳他、摩洛哥、北馬其頓、巴勒斯坦、波蘭、西班牙和突尼斯。
留鳥:阿富汗、亞美尼亞、奧地利、巴林、波黑、保加利亞、乍得、中國、克羅地亞、捷克、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格魯吉亞、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黎巴嫩、馬里、毛里塔尼亞、摩爾多瓦、蒙古、黑山、尼泊爾、尼日爾、阿曼、巴基斯坦、羅馬尼亞、俄羅斯、沙特、塞爾維亞、斯洛伐克、蘇丹、敘利亞、塔吉克斯坦、土耳其、烏克蘭、阿聯(lián)酋、烏茲別克斯坦和也門。
滅絕:土庫曼斯坦。
游蕩:阿爾巴尼亞、孟加拉國、不丹、布隆迪、喀麥隆、丹麥、吉布提、芬蘭、韓國、葡萄牙、塞內(nèi)加爾、瑞典和烏干達。
獵隼在中國是不常見季候鳥。北方亞種(稱為阿爾泰隼)繁殖于新疆阿爾泰山及喀什地區(qū)、西藏、青海、四川北部、甘肅、內(nèi)蒙古及至呼倫池;有記錄經(jīng)遼寧及河北;越冬在中部及西藏南部。
獵隼前額和眉紋白色,頭頂、頸側(cè)和后頸乳白色,微沾淡棕色,具黑褐色斑紋。其余上體暗褐色,具黑褐色縱紋和有規(guī)律的桂皮黃色或棕黃色橫斑和羽端,腰上尾上覆羽稍淡;尾羽暗褐色具棕黃色橫斑,外側(cè)尾羽尖端和內(nèi)翈基部羽緣乳白色;翅初級飛羽暗褐色,具黑褐色羽端;飛羽外翈具少許棕黃色斑點或乳白色齒狀斑紋,基部羽緣乳白色;次級飛羽暗褐色,具棕黃色斑點或橫斑;翅上覆羽暗褐色,羽緣淡棕黃色,大覆羽和內(nèi)側(cè)中覆羽具棕黃色橫斑。
下體白色,微綴皮黃色,胸腹具暗褐色羽干紋,羽端綴暗褐色滴狀和矢狀斑;兩脅和覆腿羽外側(cè)上半部具寬闊的暗褐色橫斑,覆腿羽內(nèi)側(cè)和外側(cè)下半部乳白色,具稀疏的暗褐色縱紋;尾下覆羽亦為乳白色,具暗褐色縱紋;翼下覆羽和腋羽皮黃色,具暗褐色斑紋。
幼鳥和成鳥相似,但頭頂縱紋較粗,乳白色羽緣狹窄。上體亦較暗,僅具淡色羽緣,不具橫斑。下體亦稍較暗,喉具纖細的暗褐色縱紋。翼下覆羽和腋羽乳白色,具寬闊的暗褐色縱紋。
虹膜暗褐色,嘴鉛藍灰色,尖端黑色,基部黃綠色,臘膜暗黃色,腳和趾黃綠色,爪黑色,幼鳥虹膜、腳和趾均藍灰色。
大小量度:體重♂680-890克,♀970-1200克;體長♂425-580毫米,♀520-591毫米;嘴峰♂20-22毫米,♀24.2-26.5毫米;翅♂348-380毫米,♀378-412毫米;尾♂232-240毫米,♀245-258毫米;跗蹠♂55-55.5毫米,♀59.5-60.5毫米。(注:♂雄性;♀雌性)
生活在俄羅斯的獵隼遷徙,避開大陸氣候的嚴酷,前往中東和東北非。其他地區(qū)有獵隼則是留鳥或偶爾的游蕩。
獵隼在飛行中狩獵,總是利用出其不意的效果在飛行中進行捕食。然而,它們也偶爾會在行走時捕捉到地上的甲蟲。每當發(fā)現(xiàn)地面上的獵物時,該物種總是先利用它那像高速飛機一樣可以減少阻力的狹窄翅膀飛行到獵物的上方,占領(lǐng)制高點,然后收攏雙翅,使翅膀上的飛羽和身體的縱軸平行,頭則收縮到肩部,以每秒75-100米的速度,成25度角向獵物猛沖過去,在靠近獵物的瞬間,稍稍張開雙翅,用后趾和爪打擊或抓住獵物。
獵隼可以像殲擊機一樣在空中對飛行的山雀、百靈等小鳥進行襲擊,追上獵物后,就用翅膀猛擊,直至獵物失去飛行能力,從空中下墜,再俯沖下來將其捕獲。主要的兩個食物來源:一個是嚙齒動物,其中包括金花鼠、田鼠、旅鼠和鼴鼠;另外則鳥類,包括鴿子和鷓鴣,大小從云雀到蒼鷺不等的鳥類。
繁殖期為4-6月,繁殖選擇的環(huán)境是草地上的矮樹、懸崖峭壁上的縫隙、土山甚至電線桿電塔這樣的人工設(shè)施,有時它們也會選擇鳥類的舊巢,或利用人工巢箱來繁殖。巢用枯枝等構(gòu)成,內(nèi)墊有獸毛、羽毛等物。每窩產(chǎn)卵3-5枚,偶而產(chǎn)6枚,卵的大小為54毫米×40毫米,顏色為赭黃色或紅褐色。雌鳥承擔所有的孵卵育雛,孵化期為28-30天。雛鳥晚成性,離巢期發(fā)生在40-50天內(nèi),但仍然依賴成鳥40天才能完全獨立生活。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1年ver3.1——瀕危(EN)。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Ⅱ。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一級。
列入伊朗瀕危動物。
趨勢論證:獵隼在1990年全球種群數(shù)量估計為17,400-28,800對(平均22,100),2013年估計為6,100-14,900對(平均10,500對)。假設(shè)一代長度為6.08年(鳥類et.al.2020),并且該物種的衰退在1990年代之前已經(jīng)開始(至少在某些地區(qū))(到1980年代中期中東的消費量很大),19年期間的總體數(shù)量趨勢2002-2021年相當于下降了44.6%(基于中值估計),最小至最大下降12-71%。鑒于所使用的估計值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確定性,最好謹慎地將物種數(shù)量趨勢置于三代后下降50-79%的區(qū)間內(nèi)。2025年1月,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捕捉到獵隼活動的珍貴影像。
全球獵隼數(shù)量下降,其中大部分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由于土地利用的變化,獵隼失去了大部分的棲息地,從放牧到可耕地的轉(zhuǎn)變導(dǎo)致了主要食物來源的減少。其他原因還包括使用毒餌和在食物鏈中積累殺蟲劑,非法盜獵以及高壓線觸電等。
獵隼是草原生態(tài)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與其他猛禽和食肉動物對草原鼠類的控制與數(shù)量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有它們的存在,草原上嚙齒動物的數(shù)量才會處在一個合理穩(wěn)定的區(qū)間,為草場的經(jīng)濟生產(chǎn)提供自然保障。
在中東地區(qū),由于那里地處亞熱帶沙漠,地形開闊,適合隼類猛禽的活動,那里有飼養(yǎng)隼類猛禽作為寵物的傳統(tǒng)。矛隼、獵隼、游隼都成為當?shù)厝讼矏埏曫B(yǎng)的猛禽,特別是獵隼,由于其適應(yīng)干旱地區(qū)的環(huán)境,體大雄偉,捕獵技巧嫻熟,而且在飛行捕獵的過程中也極具觀賞感,成為那里飼養(yǎng)的主要種類。
在電影中,隼的買家正是阿拉伯王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雖然隼賣不了這么貴,但一直都是阿拉伯人最喜愛的寵物,尤其是那些皇室成員,家里有石油,根本不缺錢,如果訓(xùn)練得非常好的獵隼,是可以賣到好價格的,比如那些非常兇猛,打獵非常厲害的隼,往往會得到這些人的喜愛。在阿聯(lián)酋,鷹隼這些猛禽是有護照的,阿拉伯國家對隼非常重視,甚至可以當做自己財富和身份的一部分,而且需求量特別大,其中皇室的王子特別多,每個王子都有特別多的鷹隼,經(jīng)常帶出去打獵。
2017年,有網(wǎng)友在社交新聞網(wǎng)網(wǎng)站Reddit發(fā)布一張照片,據(jù)稱是沙特阿拉伯王子帶著80只獵鷹乘飛機的照片,這張引發(fā)網(wǎng)友和媒體熱議。照片上,一大堆獵鷹齊刷刷的“坐”在飛機客艙的座位上,周圍則多是帶頭巾的阿拉伯乘客,發(fā)布這張照片的網(wǎng)友稱,號稱每只價值大約2萬美金的老鷹們,每只都買了坐票。其實,在中東地區(qū)航班上運送獵鷹是常有的事,中東籍的卡塔爾航空、阿聯(lián)酋航空、阿提哈德航空、海灣航空等航空公司,在官網(wǎng)上就提到獵鷹登機的規(guī)定。原因在于,對中東國家富豪來說,擁有獵鷹是智慧和財富的象征,獵鷹在阿聯(lián)酋還是國鳥的地位,每個獵鷹都擁有專屬的護照。
用輕型戰(zhàn)機來形容獵隼十分貼切,因為它們的翅膀較短,所以受到的空氣阻力較小,能夠使得它們在空中的飛行更靈活。獵隼不但經(jīng)常捕獵野兔、野鼠等小型動物,有時候還會主動攻擊金雕等大型猛禽,其主要目的是驅(qū)逐它們離開自己的領(lǐng)地。由于這種猛禽易于馴養(yǎng),在歷史上也是人類出色的狩獵助手,而且它們的外形帥氣,因此深受中東富豪們的喜愛。在阿拉伯國家,馴養(yǎng)隼類作為獵鷹是一種時尚和財富的身份象征。
在電影《無人區(qū)》中,黃渤飾演的偷獵者偷獵的阿勒泰隼,價值一百萬,所以里面的人都為了那隼不計代價,畢竟這個價錢還是很吸引人的。由于獵隼在國外有很大市場,因此它的價格會炒的比較高。但絕對沒有電影里那么夸張,影視作品把它夸大了以方便發(fā)展故事情節(jié)。只要是稀有的東西總有一些人會為了金錢鋌而走險去盜獵,因為一直有人以消費野生動物以滿足自身的虛榮心,致使盜獵行為的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