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崩景區(qū),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云嶺鄉(xiāng),屬于德欽梅里雪山國家公園景區(qū),地處世界生物多樣性較豐富的地區(qū)之一———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帶,其生物多樣性程度高。
雨前景區(qū)處于海拔3020—3100米地帶、從西北方通向東南方的雨崩容秋峽谷,把瀾滄江的暖熱氣流帶進來在下雨崩回旋,而來自西面雪峰的冷空又越向U形谷,與來自峽谷的暖氣交融,形成種復雜的氣候。雨崩景區(qū)之內擁有金絲猴、藏馬雞、麂子、馬鹿等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15種,冬蟲夏草、卷葉貝母、珠子參等多種名貴藥材。全世界僅剩12個科200多種裸子植物中,雨崩一村就有4個科22種。雨崩景區(qū)周邊的生態(tài)資源罕見,除了這座“唯一沒有被人類征服的神山”之外,還有雨崩神瀑、雨崩冰湖、牧場、原始森林等景觀。雨崩村分為上雨崩村和下雨崩村,上雨崩依山而建,下雨崩則在峽谷洼地上。村莊位于梅里雪山腳下,四面環(huán)山,僅有兩條驛道與外界相通,上、下雨崩村直線距離幾百米。全村共35戶,世居皆為藏族,信仰藏傳佛教,坐落在神山腳下的雨崩被認為是連接輪回世界的一個通道,成為內轉經的必經之路。
2008年6月,迪慶州政府與云南省旅游產業(yè)集團正式簽訂了合作開發(fā)梅里雪山國家公園協(xié)議,并將雨崩劃歸到梅里雪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管轄,正式開始了景區(qū)建設。2019年至2020年,雨崩共先后完成了上、下兩個小組間的聯絡道路和入戶道路的硬化,改善了當地的道路通行條件。
雨崩景區(qū)周邊的生態(tài)資源罕見,除了這座“唯一沒有被人類征服的神山”之外,還有雨崩神瀑、雨崩冰湖、牧場、原始森林等景觀。
雨崩村分為上雨崩村和下雨崩村,上雨崩依山而建,下雨崩則在峽谷洼地上。村莊位于梅里雪山腳下,四面環(huán)山,僅有兩條驛道與外界相通,上、下雨崩村直線距離幾百米。全村共35戶,世居皆為藏族,信仰藏傳佛教,坐落在神山腳下的雨崩被認為是連接輪回世界的一個通道,成為內轉經的必經之路。
雨崩徒步路線
雨崩村的徒步路線多樣,難度各異,適合不同體能和經驗的游客;其中,較為著名的當屬“雨崩徒步路線”,這條線路貫穿了雨崩村的主要景點,包括神瀑、笑農大本營、冰湖等。
雨崩村
雨崩村是深藏在梅里雪山深處的神秘藏族古村落,分為雨崩上村、雨崩下村,境內有神瀑、冰湖、神湖等景點,被譽為“世外桃園”“徒步者的天堂”“云南最后一處秘境”。
尼農驛道
尼農進入下雨崩的驛道,通常是朝覲者行進的線路。尼農驛道全程15千米多,分為三段,首先是下坡山路,漸行漸陡到河邊;中間是石子路,坡度很陡,正在筑路,相當難走;最后一段雖然是平坦的山路,但地處尼農大峽谷,路面很窄,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萬丈深淵,落石與橫風無處不在。
雨崩冰湖
雨崩冰湖是梅里雪山冰川融化而形成的一個深綠色的湖泊,也是雨崩村的主要水源之一。冰湖海拔高度約為3800米,是徒步在雨崩村到達的最高點。冰湖是典型的冰漬湖,是由冰川運動侵蝕地表而形成的,冰湖的一面是山梁,另一面則是垂直的巖壁和幾乎懸在空中的冰川,幽藍的冰川和翠綠的湖水交輝相應。從巖壁向上攀登就可以到達卡瓦博格的主峰。巨大的冰川和積雪會不斷從絕壁上跌落到冰湖中,從而不斷補充了湖水;另一些冰川則蔓延到湖邊。
雨崩神瀑
雨崩神瀑是梅里雪山融水形成的瀑布。所謂神瀑并不只有一股,一共有大小不一的好幾股,都是從高高的巖壁落下的雪山融水,除了少數幾股難以到達被經幡包圍,其他都可以零距離親近。
在藏族文化中,人們將到雨崩神瀑下沐浴視為凈化心靈的修行方式,游客也可以按照藏族的傳統(tǒng),順時針繞瀑布走三圈以祈福。神瀑的景色會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平日里它只是像哈達般細細垂下的水線,而在雨季,瀑布呈現出壯觀的景象,春夏季節(jié)冰雪融化,使瀑布的水流量增大。
瑪尼堆
沿著通往神瀑的路上,游客會經過眾多由石子堆砌而成的瑪尼堆,這些瑪尼堆是當地民眾或外來游客在轉山時堆成的。游客經過時也可以為這些瑪尼堆增添一些石子,這被視為一種積攢福德的行為。
卡瓦格博峰
卡瓦格博峰,云南太子雪山主峰,處于世界聞名“三江并流”地區(qū),海拔6740米,是云南省的第一高峰,被譽為“雪山之神”??ㄍ吒癫┓逡彩遣貍鞣鸾痰某P圣地,主峰卡瓦格博在藏族民間更充滿宗教意味,位居藏區(qū)八大神山之首。
笑農大本營
笑農大本營是中日聯合登山隊遺留的登山營地,毗鄰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也是往返冰湖路上的休息點,雪山、木房、柵欄、牛馬組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開放時間
雨崩景區(qū)全體全年開放。
門票
梅里雪山國家公園飛來寺40元/人;雨崩55元/人;霧濃頂40元/人;月亮灣20元/人。
雨崩景區(qū)以前只能靠徒步或騎馬、騎騾子進入雨崩,現已開通公路(單程260元/人),不過都是盤山公路比較危險,且價格偏貴,不建議坐車進入雨崩。
徒步路線
雨崩村難度最高的徒步路線,從雨崩到神湖,2米厚的積雪爬到腿軟
雨崩景區(qū)地處偏僻的梅里雪山深處,沒有直達的公共交通(飛機、班車與公交等),且路況非常的艱辛,出于安全考慮,一般的驢友都不會選擇自由行,而是從麗江或香格里拉報團出發(fā)。
從麗江古城出發(fā)→長江第一灣觀景臺(遠眺天下奇觀—長江第一灣)→途經小中甸、奔子欄等→月亮灣(到觀景臺看號稱“金沙江第一灣”的月亮灣)→白馬雪山埡口→飛來寺、梅里雪山觀景臺(欣賞梅里雪山落日)→晚上住在飛來寺。
飛來寺(早起看梅里雪山神秘的景色—日照金山)→抵達西當村(開始徒步)→徒步翻越海拔3800米的南宗埡口(或乘景區(qū)專線車到達雨崩村)→到達雨崩村(雨崩村分為雨崩上村、雨崩下村,都有客棧,不過雨崩下村的景色更加優(yōu)美)。
從雨崩村徒步出發(fā)→穿越大片的原始森林→翻越無名高山埡口→笑農大本營(中日聯合登山隊遺留的登山大本營,風景不錯)→抵達雨崩冰湖(梅里雪山的圣湖)→然后原路返回雨崩村。
從雨崩村徒步出發(fā)→穿越大片的原始森林→抵達雨崩神瀑(藏傳佛教信徒朝拜梅里雪山,一定會沐浴神瀑)→然后原路返回雨崩村。
從雨崩村徒步出發(fā)→尼農大峽谷→尼農村(如遇下雨,尼農大峽谷有落石比較危險,建議從原路返回西當)→途經德欽、迎賓臺→白馬雪山→住宿香格里拉。
早上逛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轉一轉世界上最大的轉經筒,去除霉運→虎跳峽(親身感受中國最深的峽谷之一的急流澎湃)—返回麗江。
零食
雨崩徒步路上都會有休息站,有泡面等零食快餐,個別休息站提供牛肉湯、米飯等熟食,不過價格與外面偏貴,建議多帶一些高熱量補充體力的零食。
常備藥
雨崩景區(qū)回應神瀑線遭遇2次雪崩
雨崩境內沒有醫(yī)院,只能去德欽縣城就醫(yī),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亂跑、帶個人常備藥。
登山裝備
去雨崩徒步一定要帶一雙好登山鞋,其次還有登山杖、護膝、登山包、防寒服、沖鋒衣、遮陽帽、遮陽鏡、多雙襪子、雨衣雨披、水壺、換洗內衣等。
其他
雨崩是藏區(qū),不要褻瀆藏族人民的信仰、生活習慣。到神瀑、冰湖等徒步的時候不要大呼大叫,避免引來雪崩。
地理位置
雨崩景區(qū),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云嶺鄉(xiāng)。
地形地貌
中國“神秘”的村子,僅有一條路與外界相通,被稱為世外桃源
雨崩景區(qū)地處迪慶州德欽縣梅里雪山緬次姆峰腳下,擁有眾多雪山冰川、高山湖泊、牧場草甸等自然景觀。雨崩四面群山簇擁,峰巒競秀,村莊海拔3000—3200米,被神湖山、修行山、本墩山、念打白松山所環(huán)繞,外圍有緬茨姆、卡瓦讓達、卡瓦格博等神山,一棟棟民居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僅通過驛道與外界相通。
氣候
雨前景區(qū)處于海拔3020—3100米地帶、從西北方通向東南方的雨崩容秋峽谷,把瀾滄江的暖熱氣流帶進來在下雨崩回旋,而來自西面雪峰的冷空又越向U形谷,與來自峽谷的暖氣交融,形成種復雜的氣候。
生物多樣性
植被
亞熱性干早小葉灌叢帶(海拔2100—2500米)
亞熱性干早小葉灌叢帶以適應燥熱環(huán)境的小葉灌從和草本植物為主、組成灌叢的主要灌木有白刺花、小葉羊蹄甲、上沉香、小葉牡荊、綿毛醉魚草、架棚、華西小石積、清香木、小白葉蕕等;草本植物主要有兩頭毛、頭花香需、蕓香草、腎葉山蓼、白蒿和仙人掌等,涮滄江邊和雨崩容秋還分布有小片側柏和干香柏喬木林。
暖溫性半干早灌叢及半濕潤針闊葉林帶(海拔2500—3100米)
暖溫性半干早灌叢及半濕潤針闊葉林帶(海拔2500—3100米)在陽坡常形成半于早灌從,而溝箐中常形成半濕潤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在四當村后,分布若大面積的云南松林,云南松和華山松混交林;而在雨崩容秋峽谷,植物種類更為豐富。常見為以巖櫟為主的雜木林,以少脈般為主的雜木林,以槭構為主的雜木林,曼青岡林,以瀾滄黃杉為主的針闊叫混交林。
寒溫性針葉林帶(海拔3100—4200米)
寒溫性針葉林帶是原始森林面積分布較大的地帶、般在海拔3100—3600米以六杉林為主,而在3600—4200米以冷杉林為主在雨崩村東北方的整個西南坡,海拔3100—3700米,分布養(yǎng)連片的高山櫟和黃背標林,這種亞高山常綠闊葉林,既是中國生態(tài)植被類型里很特殊類型,也是構成雨崩景區(qū)景觀多樣性的重要部分和松岸、一窩南等山珍的生長地,在雨崩村的西南方現代冰川下是大面積的冷杉林。
高山灌叢草甸及流石灘疏生植被帶(海拔4200—5000米)
高山灌叢草甸及流石灘疏生植被帶已無喬木樹種,主要由杜鵑灌叢、高山柏灌叢、高山柳灌叢和巖梅灌叢組成高山灌叢景觀,分布在雨崩西面U形谷兩面山脊。
自然資源
雨崩地處世界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區(qū)之一——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帶,其生物多樣性程度高。景觀之內擁有金絲猴、藏馬雞、麂子、馬鹿等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15種,冬蟲夏草、卷葉貝母、珠子參等多種名貴藥材。全世界僅剩12個科200多種裸子植物中,雨崩一村就有4個科22種。
雨崩景區(qū)的自然生態(tài)植被特別完整,垂直生態(tài)系列十分明顯,從雨崩容秋峽谷與瀾滄江交匯處(海拔2100米)到緬茨姆峰(海拔6500米),海拔相對高差4000余米,隨氣候條件的變化,植被類型依次表現為亞熱性干旱小葉灌叢、暖溫性半干旱灌叢及半濕潤針闊葉林、寒溫性針葉林、高山灌叢草甸及流石灘疏生植被、終年積雪帶五個垂直生態(tài)系列。
“雨崩”,其實叫“立崩”,只是發(fā)音是近似吳音中的入音,不拖尾音;就是藏文中“經書”之意。傳說,蓮花生大師在梅里地區(qū)藏下四大法寶,其中,有一就是一本經書,藏在雨崩村的一塊巨石中,此巨石就在村子里一座寺廟旁,傳說會在將來的某一天經書會重現人世。
1991年,中日聯合登山隊在雨崩村附近準備攀登卡瓦格博峰時發(fā)生世界第二大山難后,雨崩村漸漸被外人所知。
2004年,大自然保護協(xié)會在雨崩選了一家示范戶安裝微型電站,給其他村民起到了示范作用,從此家家自行購買微型發(fā)電機,初步解決了雨崩的照明問題。
2005年,自然保護協(xié)會解決了6家雨崩村民居廁所的問題。
2006年,大自然保護協(xié)會邀請德欽縣水利局技術員到實地探勘調查,由大自然保護協(xié)會、德欽縣政府共同投資,雨崩兩村投工投勞,解決了雨崩飲水問題。
從2007年起,大自然保護協(xié)會協(xié)助云南省政府在滇西北的老君山和梅里雪山推動國家公園的建設,探索新型保護地模式。
2008年6月,迪慶州政府與云南省旅游產業(yè)集團正式簽訂了合作開發(fā)梅里雪山國家公園協(xié)議,開始了景區(qū)建設,雨崩村成為梅里雪山國家公園里的一個重要景區(qū)。
2008年6月,迪慶州政府與云南省旅游產業(yè)集團正式簽訂了合作開發(fā)梅里雪山國家公園協(xié)議,并將雨崩劃歸到梅里雪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管轄,正式開始了景區(qū)建設,同年在雨崩設置了管理站,配備了四名管理人員。
2019年至2020年,雨崩共先后完成了上、下兩個小組間的聯絡道路和入戶道路的硬化,共計12.91千米,鋪設村內石板路6千米,村內的道路也都裝上了太陽能路燈,改善了當地的道路通行條件。
2022年,嘉定投入幫扶資金900多萬元,實施雨崩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期雨污分離項目在雨崩上組新建了排污主管道5500余米,支管2000余米,建起了一座一體化污水處理站,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置均得到了有效處置。
雨崩村自身也具有濃厚的藏族文化底蘊和藏族民俗風情。雨崩村是一個典型的藏族村落,這里的居民保留著傳統(tǒng)的藏族生活方式和習俗。游客可以在這里參與到制作酥油茶、經幡等活動中,感受藏族文化的魅力。此外,每年舉行的藏族節(jié)日,如藏歷新年、酥油花燈節(jié)等,也是游客了解藏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科學規(guī)劃生態(tài)保護空間
雨崩村規(guī)劃之初,規(guī)劃方案嚴格遵循上位國土空間規(guī)劃,結合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對現狀建設用地進行了詳細的盤整,確保做到集約利用,減量開發(fā)。一方面梳理復核建筑物基本信息、農戶信息和經營戶信息,并通過土地綜合整治,劃定村莊建設用地范圍,實施村莊環(huán)境綜合整治。另一方面合理騰挪、置換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圍繞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和村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土地價值和綜合效益。
建設傳統(tǒng)村落優(yōu)風貌
結合雨崩景點及世居上雨崩和下雨崩兩個藏族傳統(tǒng)村落依山而伴的自然區(qū)位優(yōu)勢,規(guī)劃美麗鄉(xiāng)村,整合村莊資源、特色村寨、農村危房改造等項目,保護山地自然景觀風貌,傳承藏式傳統(tǒng)農耕,修繕培育環(huán)境,打造“生態(tài)、宜居、宜業(yè)”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規(guī)劃方案以藏族風格民居為特色,適當改造,提升人居環(huán)境。對規(guī)劃范圍內現存建筑質量和風貌較差的區(qū)域允許適當進行改擴建活動,但新建建筑應嚴格按照規(guī)劃控制要求,與傳統(tǒng)建筑風格相協(xié)調,同時不得破壞傳統(tǒng)村巷格局、空間尺度及文化景致等。
促進農旅融合
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拓寬村民增收渠道,雨崩村積極探索“農業(yè)生產鄉(xiāng)村旅游服務業(yè)”的融合發(fā)展模式,讓村民通過參與經營性活動等實現增收,有效推進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使得深藏在綠水青山間的村莊實現美麗蛻變。
通過夯實第三產業(yè),打造精品化的吃、住、行、游、購、娛服務體驗,形成展示平臺??椦a第一產業(yè),發(fā)揮農林資源,打造觀光農業(yè)、農耕生活體驗。構建特色優(yōu)勢外鏈產業(yè),推進云嶺鄉(xiāng)農特產品、手工藝品與旅游體驗掛鉤,形成產業(yè)聯動。并結合雨崩特色,形成美麗經濟、藏宿經濟、徒步經濟、民俗經濟四大模式。
增補配套強化基礎建設
制定雨崩村道路交通、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防災減災等方面的規(guī)劃布局和建設標準,促進雨崩村旅游轉型升級、人居環(huán)境改善。通過特色塑造和環(huán)境整治,提升雨崩村整體環(huán)境,從而更好地提升土地綜合效益。完善交通、住宿、管理、醫(yī)療、環(huán)衛(wèi)等旅游設施,補齊旅游服務短板,實現生態(tài)可持續(xù)智慧旅游。打造國家步道重要節(jié)點、徒步天堂、世界級滇藏秘境鄉(xiāng)村文旅度假區(qū)。完善進村公路和村內步道系統(tǒng),與國家步道系統(tǒng)相銜接。補齊進村服務設施,建設雨崩徒步后勤中心,構建村衛(wèi)生救護站雨崩野外徒步營地山間應急木屋組成的三級救援體系。
雪崩事故
2007年5月2日,雨崩村至雨崩神瀑山路上,突發(fā)嚴重雪崩,坍塌的積雪掩埋了正在山路上徒步探險的10余名游客。遇難人數2人,另有1人重傷,6人輕傷。包括重傷者在內,有3名傷者是深圳游客。
2020年5月2日,幾位游客在雨崩神瀑時遭遇雪崩,導致數人受傷,情況危急。民警同醫(yī)療、消防等部門立即前往救援。景區(qū)道路崎嶇狹窄、泥濘不堪,車輛難以通行,大家到達后只能用簡易擔架將傷員人力抬出,隨后使用拖拉機將其送醫(yī)治療。
2025年2月20日,網民發(fā)布視頻稱,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云嶺鄉(xiāng)雨崩景區(qū)發(fā)生雪崩,引發(fā)關注。梅里雪山國家公園景區(qū)工作人員表示雪崩發(fā)生在景區(qū)里面的未開發(fā)區(qū)域,沒有人員傷亡。
火災事故
2018年11月29日,雨崩上村民房和客棧失火。由于附近房屋距離太近,且房子大多為土木結構,火勢兇猛,共燒毀5棟客棧、1棟民房,所幸無人員傷亡。
游客墜落
2025年7月2日,多名網友在社交平臺發(fā)帖稱,當日,云南雨崩景區(qū)的一個冰湖發(fā)生冰蓋崩塌事件,兩名男性游客隨著崩塌的冰蓋墜落?!靶液帽浪谋w比較大,兩人站在冰蓋上,沒有掉進水中?!笔录l(fā)網友熱議。7月3日,德欽梅里雪山國家公園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冰湖的確發(fā)生了冰蓋斷裂的事件,但沒有人員受傷。該工作人員稱,發(fā)生冰蓋崩塌的冰湖一帶,屬未開發(fā)區(qū)域,不建議游客前往游玩?!俺隽耸虑榫皡^(qū)不負責任?!睋ぃ皡^(qū)開放的線路只有一條,就是神瀑線,即前往雨崩神瀑的路線,全長約14公里?!暗杂泻芏嘤慰筒宦爠褡?,自行前往冰湖一帶?!敝劣诒谋w為啥會突然崩塌斷裂,該工作人員解釋,目前到了夏天天氣轉熱,冰蓋在融化。另外,冰湖上的冰蓋本身就是很薄的一層,“硬度本身就不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