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房用大料支撐,廂房與后堂均取小料,堅實異常,歷及五百多年的風雨侵蝕,仍然完好無損。這里還保留了較完整的古街區(qū)和大量的古建筑,明清或民國年間街巷20余條,古樹群落5處,古商行、民居、碼頭、廟祠等,其中以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祥集弄民宅為代表的10余幢明代民間建筑,無論是數量、質量還是類型,都堪稱全國一流。祥集弄11號是座明代建筑性很強的富商第,富商為顯示其財力,既不犯庶民,廬舍不過三間五架的禁令,又通過用料,雕刻來裝飾來表達到富而堂皇之效果,反映了富商而不貴的社會地位。祥集弄3號建筑的寶壁原掛有“成化”二年匾,內部雕飾有元代風格、脊梁上刻有“富貴”二字,為元以后成化前所建富商住宅,具有明代市區(qū)住宅建筑的特色。
兩宅均為木構架建筑,在東、西立封檐墻,南、北砌封火山墻,南廂開門,構架為五架穿斗式,帶廊軒。3號民宅占地面積219.58平方米,11號民宅占地面積317.73平方米,建筑面積455.31平方米。
柱礎地腳飾以精美的石雕,藝術造型均勻合理,裝飾紋樣豐富多彩,滿宅堂皇秀麗,住宅梁柱用材大,前檐柱及前額枋直徑達50厘米,均采用優(yōu)質樟木等材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