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97年,黛安娜王妃在巴黎因為車禍意外身故的消息傳出后,舉世震驚國國內(nèi)更是哀聲一片。悲痛欲絕的民眾對以伊麗莎白女王為首的英國王室表現(xiàn)出來的 冷漠和回避態(tài)度十分不滿,一時間群情激憤,反王室的情緒高漲不下,戴妃之死讓英國王室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中。而首相托尼·布萊爾剛走馬上任就面臨這 樣一個棘手的局面,一面是哀痛憤怒的英國民眾,另一方面是竭力維護傳統(tǒng)、避而不出的英國王室。身處峰頭浪尖、壓力重重的“平民首相”布萊爾必須盡快找到解 決辦法,撫平民眾的不滿與怨氣,讓女王與人民的關(guān)系恢復(fù)往日的和睦,同時確立起自己的聲望和威信。
角色介紹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演員 海倫·米倫
高貴莊重,冷靜保守、體貼又有尊嚴的女王,為了子民強作堅定,高高在上卻希望能在政治上擁有一席之地,有常人的喜怒哀樂,甚至在與母親在巴爾莫勒爾堡的一次談話前,女王對價值觀念的變化表示失望而考慮放棄王位。在戴妃的死上,女王以自己從小接受的傳統(tǒng)教育來看,對這個背離了皇室的女人的死,應(yīng)堅持低調(diào)和私人的態(tài)度。
托尼·布萊爾
演員 邁克·希恩
剛剛走馬上任的平民首相,妻子是一個堅定的反皇派。他擁有標(biāo)志性的露齒笑容和言行舉止,在特殊時期因為戴妃死亡的事件看起來很受民眾歡迎。其實身處峰頭浪尖、壓力重重。對于戴安娜死亡事件上,布萊爾和女王的想法相反,他看到民心所向,認為這是一個拉攏民眾的好機會。
查爾斯王子
演員 阿歷克斯·詹寧斯
伊麗莎白二世的兒子,戴安娜的前夫,在戴安娜死后害怕家族的不受歡迎會招致自己被暗殺的惡果。
海倫·麥克洛利
演員 切爾西·布萊爾
布萊爾的夫人,有一種缺乏教養(yǎng)和暴發(fā)戶般的“無知者無畏”, 在切麗這種“精英”看來,女王的形象是“古板、固執(zhí)、難以溝通”,王室只是“坐擁萬頃良田而無須納稅的寄生蟲”。
幕后花絮
布萊爾在后座接聽電話時使用的是諾基亞6210型手機,該型手機在2001年才上市。
真正的英國女王拒絕觀看該片,因為她不想看到別人扮演的自己重溫她生命中最糟的一周。
在拍攝過程中,海倫·米倫安排扮演皇室成員的詹姆斯·克倫威爾、西爾維亞·薩姆絲和阿力克斯·杰寧斯在鏡頭之外多多相處,以培養(yǎng)出融洽的家庭。
米倫邀請在《女王》中飾演英國王室成員的所有演員到她家喝下午茶,以促進大家彼此更加了解。
米倫買來許多女王的照片放在休息室,一到拍片間隙就看著照片模仿女王神情。
米倫還買了許多有關(guān)女王的紀錄片或錄影帶,一遍遍學(xué)習(xí)女王的手勢動作、走路儀態(tài)甚至說話口音等。
每天睡覺之前,米倫都會來段“我就是女王”的獨白為自己催眠。
幕后制作
創(chuàng)作背景
影片的目的是想展現(xiàn)黛安娜王妃死后一周內(nèi),王室中各個人之間的強烈感情交流。史蒂芬·弗萊爾斯之所以會選擇這個題材,是因為伊麗莎白女王非常注重隱私,從不接受任何媒體的專訪。人民不了解這位他們敬愛的女王,尤其在1997年黛安娜王妃事件后,她表現(xiàn)出的疏遠更是讓人不能理解。還原這一特定時期的環(huán)境下女王的生活和困擾,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籌備過程
因為涉及諸多英國王室真實人物,為了力求逼真且不惹來法律糾紛,雖然以導(dǎo)演史蒂芬·弗里爾斯和制作人安迪·哈里斯為首的制作班底主創(chuàng)也并不想原樣再現(xiàn)歷史,但是他們還是在影片開拍前做足了準(zhǔn)備工作,包括與王室成員和唐寧街熟悉的人交談、參考了大量采訪資料、深入研究并審慎可信的消息來源,還就每個細節(jié)都向律師作過咨詢, 確保所有情節(jié)都真實可信、有據(jù)可查,不會招致王室的抗議和不滿。
拍攝過程
該片攝影師是同佩德羅·阿爾莫多瓦合作過《關(guān)于我的母親》和《顫抖的欲望》的阿方索·比托,并且用了35mm攝影機拍攝皇室的場景,用Super 16攝影機拍攝布萊爾,因為35mm攝影機的影像更沉著、冷靜和莊嚴,而Super 16手持攝影機的影像則突顯活力。導(dǎo)演用兩種影像的反差來對比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故事在一周內(nèi)發(fā)生,而拍攝持續(xù)了兩個月,如何控制外景的一致是個難題,更何況是在在天氣多變的倫敦。另外,還將虛構(gòu)畫面和真實的紀錄片畫面剪接在了一起,以增強影片的全面性。
巴爾莫勒爾莊園是片中最重要的地點之一,找到替代的景點并非易事,最終,在本片中擔(dān)綱美工設(shè)計師的艾倫·麥克唐納(曾參與《情迷畫色》和《靈幻夾克》的拍攝)找到了三處合適的地點,分別為:阿伯丁郡的克拉尼城堡、因沃內(nèi)斯郡的格倫菲斯莊園和愛爾夏郡的布萊爾坎恩城堡。
影片評價
《女王》選定了一個充滿戲劇性和感情渲染的非常時刻作為影片的背景,對英國社會、王室與政府之間錯綜復(fù)雜的矛盾、共生關(guān)系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刻畫,該片被譽為“一幅私密的、有揭示性的、經(jīng)常是幽默的英國皇室畫像(新浪娛樂評)。
《女王》以詼諧的手法展現(xiàn)出非常時刻一卷發(fā)人深省的人生畫面(騰訊娛樂評)。
《女王》剖析了上流社會與媒體失常的微妙關(guān)系,以一個轟動全球的娛樂事件為背景羅列出被攝像機鎂光燈扭曲了光環(huán)的英國皇室眾生相。其中出演伊麗莎白二世的海倫把大眾熟知的英女王演繹得神形兼?zhèn)?,即符合大眾視野中的女王印象也展示了一個不為人知的貴族領(lǐng)袖形象(網(wǎng)易娛樂評)。
《女王》有點悶,導(dǎo)演史蒂芬·弗萊爾斯的成功之處在于走進女王內(nèi)心深處之后,又保持了客觀冷靜的描述(北京日報評)。
《女王》除了在對布萊爾的善解人意上實在有些諂媚外,基本上還原了事件的原貌。無論是對過著低調(diào)生活的女王的性格刻畫,還是對戴安娜的認知,都是用極度客觀全面的角度來表現(xiàn)。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一直保持著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雖然在布萊爾的刻畫上拍了拍馬屁,但對一些曾經(jīng)利用戴安娜來達到某種目的的人,則毫不留情地予以了諷刺(北京娛樂信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