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簡介
“我”受朋友之托到美國西部礦區(qū)安吉爾,找西蒙·威勒打聽一個名叫吉姆·斯邁雷的下落,卻被威勒堵在墻角,硬是聽他說了一通亂七八糟不相關(guān)的事情,最后才找機會惶惶逃走。事后“我”心里嘀咕,“我”的朋友根本就不認識此人,他只不過編了個惡作劇,騙“我”去聽威勒枯燥無味的講述,拿“我”開心罷了。威勒講述時,臉上不露一絲笑意,眉頭一皺不皺,語調(diào)嚴肅沉悶,表面看起來煞有介事,很可能要告訴“我”一件非常要緊的事情。結(jié)果他卻東扯一句,西扯一句,不停地繞來繞去,沒完沒了地說些無關(guān)痛癢的事情,讓“我”不知所云,“我”最后選擇逃跑了事。
在威勒講述的瑣事中,有不少欺騙的例子。斯邁雷上了陌生人的當,賭青蛙時輸?shù)袅艘淮蠊P錢。那只青蛙上了人的當,被灌了兩大捧鐵砂仍試圖騰空而起。那條擅長撕咬對手的后腿而屢屢獲勝的狗也被人所騙,當它面對一條被鋸去了后腿的狗,找不到下嘴的地方時,傷透了心,仆地而終。
創(chuàng)作背景
時代背景
該小說的背景是19世紀后半期美國西部淘金熱,此時正值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整個美國社會熱衷商業(yè)投機,判斷社會價值的唯一標準便是對金錢占有的多寡;資本家為了積累財富,巧取豪奪,不擇手段;統(tǒng)治階級為了鞏固自身利益勾心斗角,相互傾軋;為了聚斂金錢,人與人之間相互欺騙,爾虞我詐,甚至喪失基本的道德標準。
創(chuàng)作經(jīng)歷
雖然馬克·吐溫生活在美國內(nèi)戰(zhàn)前后,但是他早年就來到西部謀生,受到更多的是“淘金熱”的影響。馬克·吐溫,在美國西部邊疆挖過礦、淘過金,還做過編輯。當時的加利福尼亞州,做每件事情都要通過打賭來決定的。卡拉維拉斯縣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境內(nèi)。當時到美國西部的“淘金者”,簡直就像是《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中嗜賭成性的吉姆·斯邁雷,為打賭甘愿跟著屎殼郎走到墨西哥去看個究竟。該故事反映出當時美國西部人的性格。一群群的移民到美國西部邊疆地區(qū),生存競爭殘酷,這樣的現(xiàn)實生活反映在《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的故事中。
人物介紹
吉姆·斯邁雷
小說的主人公吉姆·斯邁雷,他什么都賭,賭雞貓打架,賭停在籬笆上的哪只小鳥先飛走,甚至連人最尊貴的生命他也去賭。只要讓他賭,不管賭什么,他都稱心如意。他對待賭博的態(tài)度很“執(zhí)著”,如果看到一個金龜子在走,他也要跟人賭它多久要去哪里,只要有人愿意賭,他甚至可以跟著去墨西哥。對待事情認真執(zhí)著是人類的一種美德,值得學習和發(fā)揚,但是斯邁雷這種“優(yōu)秀”的品質(zhì)卻表現(xiàn)在賭博上,他把賭博當作一件正事來做,當作生活全部內(nèi)容的“執(zhí)著勁”讓人十分好笑。斯邁雷如此執(zhí)著的結(jié)果是受人愚弄,輸?shù)袅吮荣悺?/p>
西蒙·威勒
西蒙是個“好脾氣”的老人,他是故事的講述者。“我”受朋友之托向西蒙打聽列昂尼達斯·W·斯邁雷的下落,但西蒙不管“我”此行的目的,強行向“我”講述毫不相干的吉姆·斯邁雷的故事。而且為了防止“我”逃跑,還把“我”逼到墻角,用椅子封住“我”的去路。西蒙講的故事荒唐可笑,但他卻很嚴肅,眉頭緊皺,臉上不露一絲笑意,敘述腔調(diào)四平八穩(wěn),看起來認認真真、誠心誠意,似乎正在做一件很要緊的事情。
作品鑒賞
主題思想
《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主題思想:對美國19世紀下半葉的現(xiàn)實問題進行批判。
美國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19世紀下半葉,美國經(jīng)濟經(jīng)歷了一個迅速發(fā)展的上升階段,經(jīng)濟實力較之以往有了很大提高。1861—1865年的美國內(nèi)戰(zhàn)以北方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的勝利而告終,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掃清了障礙,美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都迎來了一段鞏固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國家統(tǒng)一,經(jīng)濟日趨繁榮,社會不斷進步,人民深受鼓舞,應該說,這個時期的美國現(xiàn)實狀況是非常良好的。但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繁榮對美國的人文觀念造成了極大沖擊,以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為核心的資產(chǎn)階級道德觀開始腐蝕美國,統(tǒng)治者的虛偽狡詐和巧取豪奪,階層間的賄賂成風和利益侵軋,小市民的財富夢幻和投機狂熱,構(gòu)成了美國歷史上一個獨特的“鍍金時代”。馬克·吐溫對美國現(xiàn)實的批判,是一個社會個體對自己處境的思考和抗爭。
對美國人性的批判
賭徒最大特點就是嗜賭如命,凡事必賭。小說中對賭徒吉姆·斯邁雷的刻畫說要是他看見一只屎殼郎朝哪個方向走,他就跟你賭它幾天才能到——不論到哪兒都行;只要你接茬,哪怕是去墨西哥,他也會跟著那只屎殼郎,看看它到底去不去那兒,路上得花幾天的時間。雖然屎殼郎這東西極臭極丑,但是賭徒不嫌棄,因為熱愛賭博,自然也就愛屋及烏,喜歡屎殼郎了。
類似的賭事也發(fā)生在吉姆·斯邁雷身上,沃爾克牧師的太太身患重病,眼看就要沒救了。這時醫(yī)生過來看完病人后說道:“我主保佑,她能緩過來了?!辈涣线@時,賭徒冷不丁跳出來說要押兩塊五,賭她緩不過來。這本是生死攸關(guān)時刻,性命懸于一線,大家都屏聲息氣,心中悲然、肅然。賭徒卻突然跳出來打賭,把它當作一件普通賭事,壓根就沒把人命當回事。從中可以看出,賭徒吉姆·斯邁雷可以為打賭而蔑視人世間的任何世事,即便是人命在他眼里也遠遠不及打賭的“樂趣”重要。通過這樣的人物刻畫描寫,作者意在揭示自己對當時被拜金主義與享樂主義腐蝕了的扭曲的人性的批判。
對美國政治的批判
小說中馬克·吐溫有意將小斗狗名叫安德魯·杰克遜,跳蛙則叫丹尼爾·韋伯斯特,這倆名字恰好是當時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頭面人物的名字。小說把政黨領(lǐng)袖比作斗狗是一種嘲弄,接著又對斗狗進行看似表揚的諷刺:“那可是只好狗,那個安德魯·杰克遜要是活著,一準會出名,胚子好,又聰明。”可實際上斗狗的本領(lǐng)很簡單,它只會咬其他狗的后腿。而且,在故事的最后,“安德魯·杰克遜”竟然遇上了一只沒有后腿的狗,黔驢技窮只能戰(zhàn)死沙場。還有小說中的跳蛙,實際上不過是只蛤蟆,在英語詞匯中這詞還有討人嫌的意思。小說先寫跳蛙的自負,然后寫它的愚蠢,盡管這是只訓練有素的從未敗過的跳蛙,但是最終卻被人灌滿了沙彈不能動彈,輸?shù)袅吮荣?。[4] 這些情節(jié)看似荒唐透頂,卻有著深厚的現(xiàn)實根基,來源于馬克·吐溫對客觀社會的慧眼觀察,它們深刻地反映出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本質(zhì):奉行金錢至上和享樂主義,投機盛行,人情冷漠,缺乏誠信和溝通,道德淪喪。馬克·吐溫借用兩個曾經(jīng)不可一世、最后卻慘敗而終的動物形象,尖銳地諷刺了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者的愚蠢和無能,預示了他們終將滅亡的命運。
《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的題材,尖銳諷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偽和黑暗。
藝術(shù)特色
寫作手法
懸念、突轉(zhuǎn)等手法的運用:作家利用陌生化理論,借助懸念和突轉(zhuǎn)的手法,別出心裁地描寫了從事斗雞、斗狗的賭徒的生活。描寫視角獨特,構(gòu)思新奇,延長了審美時間,增強了審美效果。陌生化理論在小說中巧妙地運用,讓賭徒的丑態(tài)大顯原形。作者淋漓盡致地揭露了人們賭博的心態(tài)、賭博的內(nèi)幕、賭博的機關(guān)技巧和賭博的惡果。
斗狗是小說中賭徒斯麥利常用的賭博方法,而且每賭必贏。剛開始時,小狗表面上裝出一副可憐相?!肮饪赐獗砟銣室詾樗诲X不值,就配在那兒拴著,一副賊溜溜的樣子,老想偷點什么。”作者通過制造懸念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達到陌生化效果。
斗狗時,賭徒斯麥利的小狗先是假裝可憐,迷惑對手,讓對手放松警惕,產(chǎn)生麻痹思想。然后兇相畢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小狗采用了假癡不癲的戰(zhàn)術(shù),還采用持久戰(zhàn)術(shù),克敵制勝。小狗不斷變換著戰(zhàn)術(shù),先哀后兇。這里作者利用突轉(zhuǎn),產(chǎn)生陌生化效果:它不斷消耗對方體力,當對方力竭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當快速制敵不能取勝時,就利用持久戰(zhàn)術(shù),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取得勝利。小狗的取勝方法就是接二連三被對手撕咬,毫不心灰意冷,而是“突然咬住對方的后腿關(guān)節(jié),死死咬住不放,嚼都不嚼一下,不管要咬多久,那怕是一年,直到對方認輸為止”。這里采用突轉(zhuǎn)的寫作手法使局面發(fā)生改變,小狗由逆境到順境,最終獲得勝利。
敘事技巧
小說一開頭,故事的敘述者是第一人稱“我”,受朋友之托,去拜訪好脾氣、愛絮叨的西蒙·威勒,向他打聽“我”朋友的朋友列昂尼達斯·W·斯邁雷的下落。讀者讀到此,可能會想,接下來應該會描述“我”與西蒙·威勒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吧。不料,隨著小說的進展,“我”卻突然隱匿起來,故事的敘述者轉(zhuǎn)而變?yōu)榱宋髅伞ね?,他不顧“我”的冷漠反應,喋喋不休地向“我”講述了賭徒吉姆·斯邁雷的奇聞軼事。“我”轉(zhuǎn)交了敘述權(quán),成為了和讀者一樣的故事聽眾。這種敘述者的轉(zhuǎn)換技巧,使得小說擺脫了傳統(tǒng)的、單一的、專斷的敘述者的模式,“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無所不曉的上帝,卻成為了和讀者平等的聆聽者,而西蒙·威勒作為故事中的人物又成為了故事的敘述者,這樣就使得故事具有了開放性,情節(jié)的發(fā)展具有了多種可能,從而無形中對讀者產(chǎn)生吸引力和認同感。
幽默藝術(shù)
小說中的人物充滿了喜劇元素。講故事的西蒙是個“好脾氣”的老人,卻不顧“我”的真正來意,“把‘我’逼到墻角,拿自己的椅子封住我的去路”,講了一通和“我”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枯燥無味的事情。更為可笑的是,盡管“我”對故事反應冷淡,西蒙卻一本正經(jīng),不茍言笑,要將講述賭徒吉姆·斯邁雷的故事當作極其要緊的事情來辦,并且語氣中“透露出認認真真和誠心誠意的感人情緒”。寥寥數(shù)筆,便刻畫出一個活在自己世界的固執(zhí)己見的老人形象。
此外,西蒙在說話時,充滿了地方口音、土語和俚語,甚至還有大量的語法錯誤。馬克·吐溫對此沒有回避,而是運用拼音的方式如實地加以呈現(xiàn),一個帶有強烈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美國西部采礦工人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另一個搞笑人物是吉姆·斯邁雷,馬克·吐溫不惜濃墨重彩,采用夸張渲染的手法來突出他對賭博如癡如醉、無法自拔的丑態(tài):“如果斗的是狗,他賭;斗的是貓,他賭;斗的是雞,他還賭;嘿,就算有兩只鳥落在籬笆上,他也要跟你賭哪一只先飛;要是他看見一只屎克螂朝哪里開步走,他就跟你賭它幾天才能到——不論到哪兒都行;只要你接茬,哪怕是去墨西哥,他也會跟著那只屎克螂,看看它到底去不去那兒,路上得花幾天的時間。”多么荒唐可笑啊,連屎殼郎這種人人避之不及的臭蟲也竟然能用來打賭,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例來了吧??墒亲屑氁幌耄瑢τ谝粋€瘋狂的賭徒來說,這一切早已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正是這種荒唐而又合理的夸張,突出了人物形象,營造出了極強的幽默“笑”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小說中那些被用來充當賭具的動物。這些動物在賭棍吉姆·斯邁雷的調(diào)教下似乎通了人性,也沾染了賭博的惡習。那匹病怏怏的母馬,雖然比賽初期慢慢吞吞,可是“到了終點跟前,它就抖起精神,拼了老命;四只蹄子到處亂甩,甩空了的也有,甩偏了踢到籬笆上的也有,弄得塵土飛揚,再加上咳嗽、打噴嚏、攥鼻涕,鬧鬧哄哄——趕到裁判席前頭的時候,它總是比別的馬早一個頭,讓人能看明白?!蓖耆且桓辟€場老手的模樣。這些出神入化的擬人化的描寫,看似在寫動物,實則是用動物作陪襯,精彩地刻畫出賭徒斯邁雷賭場勝利時的狂妄得意以及失敗時的無奈絕望,幽默效果頓時倍增。
作品評價
《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形象地勾勒出當時正在開發(fā)的美國西部地區(qū)的社會風貌,以陌生化理論為切入點,分析其懸念突轉(zhuǎn)手法的運用、新鮮視點的挖掘和象征手法的運用。
——李新霖(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910年),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美國著名小說家、作家、著名演說家,19世紀后期美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哈克貝里·芬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競選州長》,《百萬英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