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貝溝東周墓群位于夏莊鎮(zhèn)安樂村西側,溝為東南至西北走向,長約500米,寬約70米,深約5米。財貝溝的地勢較高,東依嶗山,西有丹山,北臨源頭河,與法海寺隔河相望,是嶗山山脈的峽谷地帶。早年村民在大雨沖刷后或在溝中取土時,經常能撿到銅器、陶器、石器、玉器、瑪瑙及貝幣等出土文物,人們把這些東西當為寶貝,或賣掉換錢,或兌換用品,時間久了,人們就叫這條溝為“財貝溝”。日本侵占青島時期,日軍多次派人到財貝溝盜取文物。解放前,當地的農民一度興起在夜間紛紛掌燈到這里尋“寶貝”的風潮。
解放后,文物部門曾多次來此考查,發(fā)掘到的文物有銅鼎、銅鼓、銅劍、銅馬嚼、銅戈、銅豆、銅洗及石珠、貝幣等。1974年,當地群眾在溝西側斷崖取土,于1.5米深處挖出8個墓葬,里面除有零星碎骨外,還出土了一批較完整的青銅器。這些青銅器排列整齊,有腹飾竊曲紋銅鼎、帶提梁的銅壺、腹內陰刻雙魚的銅洗、耳部飾陶紋的銅舟及素面瑪瑙環(huán)等。其中一件完整的銅豆盤,是盛食物的用具,與當今的水果盤相仿,銅豆盤帶蓋,蓋上有3個鼎立環(huán)紐,可以倒置當作盤用,兩側還有對稱的環(huán)耳,豆盤高40厘米。根據出土器物的形制和花紋考證,考古專家們認為,這批青銅器的年代應為春秋晚期、戰(zhàn)國早期,因此墓群應為東周時代的古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