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貴陽市第十九中學,成立于1962年,辦學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1949年之前,是貴州省語言文字工作示范學校、貴陽市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實訓基地、貴州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基地、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助力工程基地學校、貴陽市數學學科基地。
學?,F總校址曾是解放前老貴陽唐家私塾所在地;貴州近代巨商華之鴻創(chuàng)辦的文通書局書房所在地;新中國建立后,校址成為貴陽市委黨校較早的辦學地點。2015年9月,貴陽十九中萬科城校區(qū)(公辦學校)正式開學,學?,F為一校兩址。
學??傂V肺挥谫F陽堰塘街,緊倚華家大院(大覺精舍)、文昌閣、中共貴州省委工委舊址(原高家花園)、君子亭、覺園,環(huán)伺民權路、勇烈路、民生路、三民東路等,是貴陽歷代文人墨客流連忘返之地,先驅時尚人士匯聚之地。
以素質教育為根本,以質量求生存,求發(fā)展的教育理念是十九中十幾年來發(fā)展壯大的主要原因,而教學手段的科學化和現代化, 又為十九中的騰飛增添了翅膀,令人振奮的教育教學成果成為十九中一道絢麗的風景線。十三年來 ,十九中學生在全國、全省、全市中學教育的各類比賽中屢次獲獎,獲獎面覆蓋了幾乎所有學科,其中全國獎158個,省級獎35個,市級獎203個。從91年至2000年十屆畢業(yè)生,屆屆在貴陽市屬中學中考、畢業(yè)考中名列前茅,其中四屆榮登榜首。十九中順利升入市屬重點高中的學生,每年占畢業(yè)生總人數的85%,其中考入貴陽一中的學生,每屆平均有一百二十多人,位居市屬中學的首位。一位一中教師曾贊嘆地說:"無論你走到一中那一個班都會遇到十九中的畢業(yè)生"。2012年~2014年畢業(yè)生中有中考狀元,連續(xù)二十余年貴陽市公立學校中考平均分第一。
該校學生在全國、省、市中學教育各類比賽中屢屢獲獎,獲獎面幾乎覆蓋所有學科。該校已連續(xù)十屆畢業(yè)生在貴陽市屬中學中考、畢業(yè)考中名列前茅;該校教育科研被國家教委、省教委定為《分年級德育整體改革實驗》單位,被授予“中學分級德育整體改革”先進學校榮譽稱號。
在教育教學科研上,十九中被國家教委、省教委定為"八五"期間《中學分年級德育整體改革實驗》單位。其間,學校教師寫出實驗報告5篇,在全國交流論文50多篇,獲得了中央教科所頒發(fā)的課題獎2項,并授予《中學分年級德育整體改革》先進學校的榮譽稱號。學校還承擔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市教育局各研究部門的有關科研課題,均取得了可喜成績,無論是在教育實踐、教育科研、教育創(chuàng)新方面,還是2001年以來的課程改革方面,都獲得了國家級、省級、市級的各類獎項多次,如優(yōu)質課評比、教育教學科研論文、指導學生學科競賽等。這些科研創(chuàng)新方面的成果,省內外的教育專家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十九中教師的整體實力再次得到全面、充分的展示。12年來,十九中教師教學教研著作出版7本,發(fā)表論文500多篇,教師個人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獲各種榮譽稱號178項。
學校位于貴陽堰塘街,緊倚華家大院(大覺精舍)、文昌閣、中共貴州省工委舊址(原高家花園)、君子亭、覺園,環(huán)伺民權路、勇烈路、民生路、三民東路等。是貴陽歷代文人墨客流連忘返之地,先驅時尚人士匯聚之地。
十九中占地面積956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8966平方米,綠化面積1396平方米。分主教學樓、綜合樓與辦公樓。校區(qū)有200米塑膠跑道的運動場與籃球場。此外,詩詞長廊、孔子塑像、環(huán)繞校園的花草樹木營造了濃郁的文化氛圍,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