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加斯加獨有品種,生活在沼澤里面。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盡管歲月與海浪掩蓋了它遠古的生活圖畫,但科學(xué)家們卻取得了驚人的發(fā)現(xiàn),在印度洋西南角的馬達加斯加島,科學(xué)家發(fā)現(xiàn)了一種叫隆鳥的骨骼及這種鳥的卵化石。這是一種與現(xiàn)代駝鳥極其相似、不會飛而且早已滅絕了的鳥類。讓人感到驚異的是,出土的隆鳥化石腳骨上竟然帶著青銅腳環(huán)!更讓人驚異的是腳環(huán)上刻滿了各種神秘的符號和圖案!這可能是一種象形文字。經(jīng)考證,這只死于5000多年以前的隆鳥腳環(huán)上的各種符號和圖形,在馬達加斯加當(dāng)?shù)貜奈匆娺^,也絕不屬于馬達加斯加文化。
隆鳥又叫象鳥,主要生活在世界第四大島——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森林中。“隆鳥”的意思即是“高高凸起的鳥”。隆鳥比恐鳥還要高1米,比世界第一大鳥——鴕鳥就更高了,在500多年以前,可稱得上世界第一大鳥。就連隆鳥的蛋也比后兩種鳥的大許多,相當(dāng)于7個鴕鳥蛋或200多只雞蛋那么重,僅蛋黃就有9.4升。隆鳥數(shù)量本來一直不多。到了17世紀(jì)du,馬達加斯加島的居民數(shù)量已增至以前的十幾倍,他們加快了開發(fā)自然、掠奪自然資源的進度。大片的森林被砍伐,變成了家田,使隆鳥無家可歸,許多隆鳥因此死掉了,1649年抄,是當(dāng)?shù)鼐用衲軌虿稓⒌铰▲B的最后一年。在200年后的1849年,曾有人在馬達加斯加島的森林中發(fā)現(xiàn)一枚隆鳥蛋。自此以后,人類再也沒有發(fā)現(xiàn)過任何隆鳥的足跡,它的世界第一大鳥的稱號也在人類的干涉之下讓給了鴕鳥。象鳥是已經(jīng)滅絕的鳥類錄,僅在島國馬達加斯加才生存過這種珍奇的巨鳥。至于象鳥滅絕的具體年月,已經(jīng)無人能夠說得清楚,大約在幾十年至一百多年之間。雖然我們不能看見象鳥,但在馬達加斯加的部分沙漠地帶還能夠看到象鳥產(chǎn)下的卵的碎片。帶著幾分好奇,不久前赴馬達加斯加采訪期間,我對象鳥和象鳥卵的碎片的產(chǎn)生了特殊的興趣。經(jīng)過一番打聽,當(dāng)?shù)厝烁嬖V我,象鳥的確是馬國的“特產(chǎn)”,遺憾的是它早已消失了;象鳥卵的碎片也的確存在,不過完整如初的象鳥卵的碎片,恐怕全國只剩下有數(shù)的幾個了,且下落不明;由碎片粘貼而成的象鳥卵,工藝品市場上時有出售,盡管對其真?zhèn)坞y以鑒定,國家還是禁止其流失境外。
在友人的帶領(lǐng)下,我們光顧了自由市場,如愿以償?shù)匾姷搅怂槠闯傻南篪B卵。象鳥卵形似雞蛋,如將其與鴕鳥蛋相比,恰似鴕鳥蛋與雞蛋之比。換言之,象鳥蛋形似橄欖球而大橄欖球一倍有余。為了進一步弄清象鳥的真相bai,我走進了位于首都塔那那利佛的動物園博物館。博物館里擺放著象鳥的標(biāo)本,旁邊是一副鴕鳥的骨架。與象鳥并肩而立,鴕鳥真可謂“小巫見大巫”,自愧弗如了。十分簡短的說明指出,象鳥高可達3米。張貼在墻壁上的一幅照片里,一個成年人抱著一只象鳥卵站在象鳥旁,其個頭大約只及象鳥的一半。我們今天感到遺憾的是,再也無法看到象鳥了;而當(dāng)初象鳥可能也有自己的遺憾:不但自己的命運與恐龍一般,而且曾經(jīng)與其生長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狐猴們,亦正遭受著致命打擊,瀕臨滅絕。
象鳥生活在沼澤林里面,食植物為生。食低處植物時好似長頸鹿伸長脖子去夠高吃食。象鳥被廣泛的認(rèn)為是世界上所存在過最大的鳥類,曾經(jīng)生活在馬達加斯加,身高超過三米,體重可達半噸。象鳥不會飛,但是有強壯的雙腿,生活在森林中,以水果為食,它的蛋足足有一個成年人的臉那么大,2017年4月24日,在佳士得拍賣行,一枚保存完好的象鳥蛋以10萬美元拍出,蛋里有保存完好的小象鳥骨骼。象鳥基本上已經(jīng)滅絕,滅絕的原因和許多已經(jīng)滅絕的野生動物一樣——人類對其無節(jié)制的獵殺和棲息地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