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閟閣墨竹圖》畫竹兩竿,依巖石挺拔而立,石旁綴以雅竹小草。
畫中有作者自題:“至元后戊寅十一月十三日,留清閟閣,因作此卷,丹丘生題?!?/p>
下鈐“柯氏敬仲”朱文方印,畫幅四角亦有柯九思印記,左上角為“敬仲畫印”朱文方印,左下角為“錫訓(xùn)堂章”白文;右上角“奎章閣鑒書博士”白義方印,右下角“訓(xùn)忠之家”白文方印。另外還有倪瓚收藏印兩方,以及其他藏家印鑒和乾隆皇帝題詩等。
在柯九思所處的時代,文人畫家們“畫山、畫水不足便畫竹”,畫竹于是成為文人雅事,因而涌現(xiàn)出一批以竹為題材的經(jīng)典之作。如趙孟頫的《竹石圖》,顧安的《風(fēng)雨竹圖》,倪瓚的《春雨新篁圖》,王蒙的《竹石流泉》以及張遜的《雙鉤竹圖》等都是這一時期的力作。
這幅畫是柯九思49歲時繪制的一幅紙本水墨畫,屬于他晚期的代表作。畫中左下作者自題“至元后戊寅十二月十三日,留清閟閣,因作此卷,丹丘生題?!睆淖灶}中可知,此圖是柯九思于倪瓚書齋中清閟閣繪制。戊寅為至元四年,即公元1338年。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生,臺州(今浙江臺州)人。元文宗時為奎章閣鑒書博士,恩寵甚隆,內(nèi)府所藏法書圖畫,皆由其鑒定,又特賜牙章,得同禁署。文宗崩,流寓吳中,至正三年(1370)卒,年五十四。工書畫,能詩文。曾官奎章閣鑒書博士。有《丹丘生集》輯本。
畫中兩株修竹,其中左側(cè)一株較為茂盛,竹節(jié)分明,竹竿挺拔,竹葉以書法之撇筆法寫之,竹葉用墨較濃重,多數(shù)呈上仰式,而且又簇?fù)碓谝黄?,幾乎將竹枝掩沒,整個竹竿向左傾斜。畫面右側(cè)一株嫩竹筆直向上,竹葉以幼芽、陰面居多,更加襯托出另一株的蒼翠濃郁。湖石周圍的幼竹成簇生長,與高竹茂葉上下呼應(yīng)。
該畫筆法沉著,兩竹密中見疏,兩石皴法筆墨蒼厚,以濃墨畫竹葉正面,淡墨畫背面,運(yùn)用深淺不同墨色,表現(xiàn)竹葉的陰陽向背。兩者交叉錯落,層次分明,筆墨渾厚而富于變化。尤其作者善于把書法藝術(shù)篆隸行草各體的筆法融入于畫筆之中,形成寫竹的一家風(fēng)格,其湖石的畫法,用濃墨皴擦,運(yùn)用披麻皴,氣韻渾厚。全畫筆法蒼秀,畫風(fēng)學(xué)文同而又有新意。
此畫在《墨緣匯觀》、《虛齋名畫錄》 著錄。此畫歷經(jīng)元倪瓚、明項元汴、清安岐、清內(nèi)府收藏?,F(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2014年12月,南京博物院聯(lián)合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共同推出“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展覽地在南京博物館,《清閟閣墨竹圖》在其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