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湖雀舌,屬綠茶,產(chǎn)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風景名勝區(qū)——馬湖周圍群山,當?shù)匾卜Q之為馬湖春茶。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茶,是眾多香茗中的上乘茶品,雖沒有西湖龍井的知名度,但其質(zhì)地、色形、味道等都在龍井之上。
據(jù)記載,馬湖雀舌的歷史可追溯到漢武帝建元六年,當時的馬湖屬于螳螂縣(今雷波縣黃瑯鎮(zhèn))管轄,距今已有2100余年。有名自漢唐,尤以明清盛之,馬湖雀舌作為春茶成為朝廷貢品,王公貴族在每年的早春時節(jié)喝上當年的第一杯綠茶即是此“雀舌”。
清代詩人吳楚在其《馬湖游記》中有云:“近岸之陽山,產(chǎn)茶特佳,嫩芽小于雀舌,烹以清泉,作紺碧色,香秀而清,飲之味甘芳,沁人心脾,芳留齒頰?!闭f的即是這馬湖雀舌!
馬湖,這顆深藏在小涼山腳下的璀璨明珠,似一彎梳月沉靜恬美,是四川省級風景名勝區(qū),與邛海、瀘沽湖齊名的我國第三大高原深水天然湖泊。
湖水碧波蕩漾、清澈透明,無污染,水質(zhì)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可直接飲用的標準。
湖岸被茶園和原始密林環(huán)擁庇蔭,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四季分明。
金沙江峽谷山體陡峭,江水湍急,沿岸絕壁高聳,怪石林立。
彝族村寨掩映其中,馬湖十景,巧布其里。
雀舌形-單芽扁平,形似雀舌。雀舌的茶形口分叉,泡出來的形狀似雀鳥嘴吐舌樣,所以取名“雀舌”,其茶味香醇。
干茶扁平整齊,嫩綠、潤澤,微微清香;沖泡時,用玻璃杯是最好的,雀舌在水的作用下,在杯中旋轉,慢慢舒展,一顆顆芽頭如刀劍林立,美不勝收;茶香清香,香高持久,茶湯黃綠明亮,茶毫漂浮茶湯之中;品味雀舌,鮮爽、回甘,輕滑滋潤,滿口生津,吞下之后,齒頰留香,余韻悠長。葉底黃綠明亮、整齊勻稱,肥嫩成朵,柔軟厚實??梢娖焚|(zhì)上乘。
清代馬湖詩人吳楚在其《馬湖游記》中,有一段對馬湖茶的贊許:“近岸之陽山,產(chǎn)茶特佳,嫩芽小于雀舌,烹以清泉,作紺碧色,香秀而清,飲之味甘芳,沁人心脾,芳留齒頰。”
馬湖所處的地理位置,群山起伏,山岳重疊密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終年云霧繚繞,年均氣溫14.9℃,無霜期330天,年均霧日295天,年降水1427.1毫米,年均濕度85%,全年日照時數(shù)918.1小時,日照率21%,屬全國日照率最低地區(qū)之一,光、熱、水、氣、肥等條件非常適宜茶葉的生長。
馬湖周邊溫濕的氣候,特別適宜茶樹生長。隨著馬湖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馬湖春茶的名氣越來越大,西昌、成都不少的朋友都托人捎購。馬湖茶葉已列入黃瑯工委的六大支柱產(chǎn)業(yè),由政府引導馬湖周邊及濕度較高的高山地帶村民大規(guī)模生產(chǎn)。
馬湖雀舌以其“全芽秀麗、嫩綠隱毫、嫩香明亮、鮮爽濃醇”而聞名遐邇。經(jīng)分析鑒定,其含化合物在500種左右,除含有茶多酚、兒茶素、咖啡堿、維生素等成分外,還富含黃酮類化合物、皂苷、氨基酸、熊果酸、無機鹽及硒、鋅等稀有微量元素。這些化合物中有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類、蛋白質(zhì)、氨基酸、類脂類、糖類及礦物質(zhì)元素等,對人體有較高營養(yǎng)價值的營養(yǎng)成分;還有茶多酚、咖啡堿、脂多糖等,對人體有保健和藥效作用的藥用成分。
常飲馬湖雀舌可以補充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和人體需要的蛋白質(zhì)、氨基酸和礦物質(zhì)等元素。它既是天然綠色、老少兼宜的飲品,又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1、雀舌茶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
2、雀舌茶有預防黑色素沉淀的丹寧;
3、具有恢復視力效果;
4、雀舌茶之成分具有預防糖尿病的效果;
5、雀舌茶中可因血液循環(huán)作用防止冷癥;
6、含多酚類化合物高于一般茶葉10%左右,氨基酸含量也較高。
馬湖春茶,采制講究。要制出像傳說中的“鵲口”那樣能“根根葉尖向上”,首先從采摘上就要把好關,過去是必須要“童子娃兒”采葉。
明前芽都是越冬芽,采取的茶芽絕不能帶有一點受凍過的殘片,采摘時也不能弄傷一點茶芽。
鮮葉選取、殺青、揉捻、烘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純手工制作。
好與孬,憑經(jīng)驗,靠師傅傳授,技藝保密,絕不輕易外傳。
鮮嫩的芽頭采下之后,及時附制,大致的工序分為殺青、理條、做形、干燥四步。
高溫殺青阻止酶促氧化,使得雀舌保持綠茶應有的嫩綠色澤,同時,在芽頭內(nèi)部的水分作用下,發(fā)生多種物理化學變化,奠定雀舌的色香味基礎。
理條、做形是形狀、香氣、滋味形成的過程。
干燥即干燥茶葉內(nèi)部水分,使得含水量低于5%-7%,以方便茶葉保存,并固定雀舌的色香味,品質(zhì)成型。
黃瑯鎮(zhèn)出產(chǎn)的茶,以其清香可口,滋味鮮爽,沁人心脾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營養(yǎng)元素。曾先后于1983年和1992年在四川省茶葉鑒定會上,均被評為優(yōu)質(zhì)名茶。
“馬湖清泉水,黃瑯雨前茶?!泵鞒瘯r期,到螳螂縣(漢武帝建元六年起,建在馬湖邊黃瑯鎮(zhèn)內(nèi)的一個古縣名)巡視的各級官吏,品味了用清澈的馬湖水泡出的馬湖春茶后,“清香可口,余味深長”的特點吸引,有意將湖邊最好春芽“鵲口”帶回朝廷,不小心獻給皇帝品味后,龍顏大悅,終使馬湖春茶成了貢茶。
馬湖雀舌實為綠茶上品,據(jù)雷波縣志記載,明清時期雷波生產(chǎn)的茶葉曾被選為“貢茶”送入宮廷。其以“全芽秀麗、嫩綠隱毫、嫩香明亮、鮮爽濃醇”的特質(zhì)而名揚全國。
清雍正年間,黃瑯民間生產(chǎn)的“毛尖茶”以其色、香、味、湯、葉獨具風格而被選為清宮御用之物。
20世紀后期,雷波青茶規(guī)模、名氣處于鼎盛時期。但近年來,受茶樹老化、品種落后,農(nóng)戶技術不夠等影響,雷波茶產(chǎn)業(yè)受到了沖擊。隨著整體茶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靠著茶葉種植環(huán)境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馬湖水域周邊也開始謀劃茶產(chǎn)業(yè)的重新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