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金蟾,在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月宮有一只三條腿的蟾蜍,而后人也把月宮叫蟾宮。
劉海戲金蟾典故出自陜西西安戶縣“道教祖庭”的劉海故里“財神劉海與金蟾的傳說”,道教三足金蟾:三腿的蛤蟆被稱為“蟾”,傳說它能口吐金錢,是旺財之物。古代有劉海修道,用計收服金蟾以成仙,后來中國民間便流傳“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的傳說。釋義:“呂洞賓弟子劉海功力高深,喜歡周游四海,降魔伏妖,布施造福人世。一日,他降服了長年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在過程中金蟾受傷斷其一腳,所以日后只余三腳。自此金蟾臣服于劉海門下,為求將功贖罪,金蟾使出絕活咬進(jìn)金銀財寶,助劉海造福世人,幫助窮人,發(fā)散錢財。人們奇之,稱其為招財蟾。”
清人翟《通俗篇》記載:“《湖廣通志》云:劉元英號海蟾子,廣陵人。事燕王劉守光為相。一旦有道人謁,索雞子十枚,金錢十枚置幾上,累卵如錢,如浮圖。海蟾驚嘆曰:‘危哉!’道人曰:‘人居榮樂之場,其危有甚如此者?!M擲之而去。海蟾子由是大悟,易服從道人游歷名山,所至有以遺跡。宋初與潭州壽寧觀題詩,乃自寫真與旁,此即今劉海灑金錢之所托?!?/p>
劉海十六歲登科,五十歲至相位,出家后應(yīng)為一位白發(fā)老人,而且相貌清癯,不修邊幅。但中國民間版畫中的劉海返老還童了,成了活潑可愛的胖小子兒。
傳統(tǒng)寓意紋樣。由傳說的辟谷輕身的人物附會而成。紋樣一般系一蓬發(fā)少年以連錢為繩,戲釣金蟾構(gòu)成。金蟾是一只三足蛤蟆,古時認(rèn)為得之可致富。寓意財源興旺,幸福美好。
神話劇《劉海戲金蟾》中,譚耀文飾演金蟾一角。劇中,法術(shù)高超的劉海因替南詔國祈福而遭奸人所害蒙受不白之冤,逃亡路上與小狐女胡秀英由冤家變愛侶上演一幕幕愛恨情仇;而因愛生恨的五毒首領(lǐng)金蟾則協(xié)助奸人處處與劉海作對,幾經(jīng)險境劉海與金蟾化敵為友共赴奪寶之戰(zhàn)的神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