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大閘蟹是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qū)特產(chǎn),生長于太湖水域。蟹系洄游性生物,每年秋冬,二齡蟹性腺成熟,便成群結(jié)隊順流東下,至江海交匯處的淺海中,繁殖而后終生。次年初夏,孵化后的蟹苗又逆流而上,返回至太湖水域落戶,經(jīng)多次蛻殼,逐漸長大,次年便成大蟹。1949年以后,因沿江建閘,蟹苗難以洄游,1966年起以人工流放蟹苗,1公斤蟹苗可出成蟹3—4噸。
太湖盛產(chǎn)大閘蟹,主要品種是長江水系的中華絨螯蟹。吃太湖蟹當然要屬產(chǎn)于湖州太湖水域的大閘蟹最為正宗。
太湖,位于長江三角南邊,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水草茂盛,底棲動物豐富,無論水質(zhì)還是環(huán)境都是一流的。太湖大閘蟹具有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膏肥脂滿,口味鮮美的特點。
青殼——即蟹背略呈青色,感覺清、亮、爽,熟蟹蟹背通體呈鮮艷紅色。
白肚——即蟹肚呈白色,光澤有生氣,給人水亮玉質(zhì)般美感。此白色為本白(只要不是鐵銹色),有點象牙色?,F(xiàn)有不法商販用化學藥水將蟹肚洗白(漂白),這種經(jīng)過加工的螃蟹在蒸熟后背部留有明顯的痕跡。
金爪——即蟹腳爪尖上呈煙絲樣金黃色。
黃毛——即蟹鉗(螯)上的絨毛,蟹爪上的須毛呈金黃色。蟹鉗(螯)絨毛密而軟,蟹爪須毛清爽。
體壯——即二螯八爪肉感強、強勁有力,西風起時能在玻璃板上橫行霸道。
太湖大閘蟹一般是9-10月份上市,因為農(nóng)歷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性腺發(fā)育最佳。煮熟凝結(jié),雌者成金黃色,雄者如白玉狀,滋味鮮美。
“秋風響,蟹腳癢”,從寒露到立冬,是太湖蟹大量上市季節(jié)。古人詩曰“九月團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民間也有“農(nóng)歷九月吃雌蟹,農(nóng)歷十月吃雄蟹”習俗以及賞菊、吃蟹、喝黃酒的飲食文化。
太湖蟹傳統(tǒng)吃法有清蒸、水煮、面拖、酒醉、腌制等,取出蟹肉后,還可制成蟹肉獅子頭、孔雀蝦蟹、蟹油水晶球、炒蟹粉、蟹粉小籠包等名菜、名點。俗話說:“蟹味上桌百味淡”。
1、個頭不同
陽澄湖蟹的個頭相對“秀氣”,而太湖蟹的個頭相對較大。
2、口感不同
從口感上來說,太湖蟹油多,肉質(zhì)香、鮮,而陽澄湖蟹不僅脂滿膏豐、口感鮮美,在不蘸醋食用時,還有甘甜的味道。
3、外形有所差異
太湖蟹,生長于太湖水域,亦稱螃蟹,其背殼堅隆凹紋似虎色青黑,腹青白色,腹下有臍,雄尖雌團,內(nèi)有硬毛。
陽澄湖大閘蟹,蟹身不沾泥,俗稱清水大閘蟹,體大膘肥,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肉質(zhì)膏膩。
15分鐘左右。通常,二兩以上的太湖螃蟹需要蒸約15分鐘,若水難以煮沸,則需要等待水煮沸并繼續(xù)蒸12分鐘,通常3-4兩的螃蟹要蒸大約12分鐘,低于3兩的螃蟹需清蒸約10分鐘。要是天氣非常寒冷,則需要等待水煮沸并繼續(xù)蒸8分鐘。
1、冰箱保存??梢詫①I回來的太湖蟹用繩子綁好之后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進行保存,之后在其上面蓋上一個濕毛巾,這樣可以保存幾天的時間而且口感不會發(fā)生改變。
2、水桶保存。買回來的太湖蟹放在水桶中,之后向水桶中加入適量的水放在陰涼的地方保存就可以了。
太湖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10多種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計氨酸、組氨酸、精氨酸、哺氨酸等。太湖蟹每100克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質(zhì)14克,含脂肪5.9克,碳水化合物7克,含維生素A5960國際單位,熱量139千卡,各項主要營養(yǎng)指標居一般水產(chǎn)品之首,此外還有豐富的人體必需的無機微量營養(yǎng)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