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五色糯米飯是廣西百色市凌云縣的特色美食,五色糯飯用天然植物紫草、黃姜、嫩綠楓葉等天然植物浸色染成,共有紫、黃、綠、黑和白五種顏色。色彩斑斕,味道清香,嚼之柔韌而不膩,天然健康。五色糯米飯是壯族人祭祀祖先神靈的傳統美食,它象征著孝道、正義及生活像五色一樣斑斕紛呈,美好幸福。
1、黑色糯米飯,即用楓葉及其嫩莖之皮,放在臼中搗爛,稍為風干后浸入一定量的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后,把葉渣撈出濾凈,即取得黑染料液。黑染料汁要放入鍋中文水煮至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
2、黃染料,可用黃花汁(密蒙花,壯語叫“花邁”)、黃梔子、黃姜等植物的果實、塊莖提取。將黃花汁煮沸,或將黃梔子搗碎放入水中浸泡,即得到黃澄色的染料液,也可用黃姜搗爛后與糯米拌均用力搓,可得黃色的糯米(可直接蒸,不用浸泡)。
3、紅染料、紫染料是用同一品種而葉狀不同的紅藍草(壯語叫gogyaemq)經水煮而成。葉片稍長,顏色稍深,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色。
4、提取四種液汁出來后,分別把不等量的米放入其中浸泡,等其上色后放入蒸籠中蒸約1小時,便可蒸出黑、紅、黃、紫、白(糯米本色)五種顏色的糯米飯。
做出來的五色糯米飯色澤鮮艷、五彩繽紛、晶瑩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潤柔軟、味道鮮美、醇正平和、且有微甘,真是吃起來令人回味無窮。
用天然植物染成的五色糯米飯,不僅美觀美味,而且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紅蘭草有生血作用,清代《侶山堂類辯》曰:“紅花色赤多汁,生血行血之品”,“黃花飯”或梔子有清熱涼血等作用,用楓葉煮成的青精飯,人食之能“堅筋骨、益腸胃、能行、補髓”。
傳說一
五色糯米飯的來歷還另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呢。古時候壯家村寨有個青年叫特儂,他的父親早已去世,只與癱瘓在床的母親相依為命。特儂對母親非常孝順,怕母親一人在家煩悶,有時上山砍柴或是下田插秧都背著母親同去。而每一次他都帶著一大包母親最愛吃的糯米飯放在身邊,讓母親餓了可以隨時吃,特儂母子的這一舉動被在山上的一只猴子覺察了。
有一次,趁著特儂到山那邊砍柴,猴子悄悄地溜到母親身邊,把一大包熱氣騰騰的糯米飯搶走了。母親無法動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猴子搶走了糯米飯。一連幾次都是這樣,特儂有點無可奈何了??粗贿咅I極了的母親,特儂隨手扯著身邊的楓葉,想著怎樣不讓猴子搶走糯米飯呢?突然,特儂發(fā)現自己掐楓葉的手被染上了黑色,頓時靈機一動,立即動手把樹上的楓葉割回家,搗爛后用水浸泡,得出黑色的液汁,再將糯米飯放到黑液汁中浸泡。
第二天將黑色的糯米撈起蒸煮,頓時一股清香彌漫全屋。母親在屋里喊,什么東西這么香??!特儂興奮地說,達咩(達咩是壯語,意思是母親),這是黑色糯米飯,多香多甜??!這一天正是農歷三月初三。清晨,特儂帶著母親上山砍柴,他用芭蕉葉包著黑色糯米飯,并故意露出一點黑乎乎的顏色。猴子看見了這么一大團黑乎乎的東西,以為特儂在用什么毒物誘騙它,碰也不敢碰,便逃之夭夭了。
這一天,特儂吃了黑色糯米飯,口不干不燥,也不覺得膩倦,反而覺得渾身是力,打到的柴更多了。從此,特儂和母親上山砍柴,都帶著黑色糯米飯,再也用不著擔心猴子把糯米飯搶走了。后來,壯家人都學著特儂,家家戶戶學做黑色糯米飯,后又逐漸用黃梔子、紅藍草等做成了黃色、紅色、紫色糯飯,逐步演變成了如今的五色糯米飯。它成為壯家人最愛吃的風味食品之一。
傳說二
傳說,有位才智超群的壯人韋達桂,在土皇帝手下為臣。一年大旱,他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親往壯鄉(xiāng)視察,用計使皇帝免去皇糧。土皇帝后來發(fā)覺上了當,把達桂視為眼中釘,下令捉拿他歸案。壯鄉(xiāng)百姓聞知,連夜送達桂上山躲藏?;时侥貌恢头呕馃?,那天正是農歷三月初三。皇兵走后,鄉(xiāng)親們在一棵大楓樹洞里找到達桂尸體,含淚把他葬在楓樹旁。而正好皇帝被一只五種顏色的蛇咬死了。因此,以后的每年三月三,壯人就用楓葉等植物顏汁把糯米染成紅、黃、紫、黑等色,蒸熟后拿到山上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