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位于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qū)西流湖畔,為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歇山式仿清建筑尼眾寺院,建筑面積600平方米,1994年由曾任中醫(yī)主任醫(yī)師的行貴法師籌建,2001年建成開放。寺院地勢由山門至后殿漸高,主體建筑大雄寶殿供奉三如來佛像,東西墻飾有壁畫,定期舉辦千人朝拜、三皈儀式等佛教活動。
寺院實行規(guī)范化管理,不設門票及功德箱,提供素齋及僅限女居士的住宿服務。其建筑群與西流湖自然景觀相融,現(xiàn)為鄭州西郊重要的佛教文化場所。
佛光寺的誘人,在于他的清爽,簡單,一種祥和的美。
古式叢林一般都能給人這種曲徑通幽之幽感,這是因為置身于復古之中人往往有恍若隔世之感。這感覺既神秘又親切,遙遠而又可以觸摸,佛光寺自然絕不例外的有這種特色。但他還有另一特色,他與世界接軌的現(xiàn)代化殿堂,無比莊嚴的三如來大佛,配以東西墻色彩鮮明的壁畫,甚至點滴細微,幢、蓋、幡、燈、佛前花供,果供,均以精心的布局裝飾。
只要人進入這殿堂,必令其慨嘆:太莊嚴啦!大自然有鬼斧神工,人有良苦用心。這也是佛光寺自渡渡他的宗旨。
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佛光寺都要接待千人左右的朝拜。早上三五點,早鐘才剛剛鳴完,上殿起的梵音還未落下。虔誠的香客們便一個個高舉著滿把的香火朝拜了。這時,大殿的外置音響也啟動了,嘹亮的梵音如同吉祥圣號般和著人人祈望的心田,在佛光寺上空要飄向更遠。信士們在這里過非常規(guī)范化的宗教生活。
在出家?guī)煾競儙ьI下,共同上殿唱梵音祈福,普供養(yǎng)十方眾生。然后直接進入五觀堂念普供養(yǎng)咒過齋,跟出家?guī)煾笇W習吃的威儀。中午12點在大雄寶殿為新授三寶弟子舉行三皈儀式。
美麗的鄭州西流湖,靜靜流淌.尼眾寺院“佛光寺”就坐落在這楊柳漫舞,波光蕩漾的湖邊,無論身處鄭州市哪個位置,乘上一元錢的公交至西站,搭乘34路,在柿園橋下車,就來到了西流湖畔,沿著湖邊散步式地便進入林間深處,坐落在莊嚴肅穆中的寺院。十分便捷。
佛光寺沿用古代叢林古樸式建筑,又結(jié)合古陰陽之理。從山門穿越前殿至后殿,地勢自然增高,園內(nèi)煞是清爽。置身于這紅磚綠瓦之中,心境自然清涼和諧,加上低低地吟誦,猶如從地而涌的涓涓細流,匯入人內(nèi)心深處,正是梵音頌和諧,樂海沐春波這般心曠神怡啊。
日出月落,斗轉(zhuǎn)星移,彈指一揮,生生息息。從1994年萌發(fā)復建佛光寺意念已是十多個年頭了。這十年當中很多人親眼見證了佛光寺的成長,有很多人學佛的時間跟他一樣大。其實作為老居士,都能體會在這十年當中,佛光寺的發(fā)展已越來越不可取代。
從1995年破土動工興建寺院諸多因緣和近年來寺院信士和三寶弟子的不斷增多可以看出,佛光寺的復建大大改善了鄭州市眾多居士的佛教活動場所狀況。試回首這十年當中,從98年成功舉辦第一次菩薩戒法事活動,到近年來連續(xù)組織大規(guī)模放生,念佛,祈福法事活動。鄭州佛教界一片祥和。鄭州也漸漸成為人們口中的靈瑞之地。鄭州念佛的人越來越多,尤其西郊。近年來的風調(diào)雨順無不說明啊。所謂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祈愿佛光寺這靈瑞水中之巨龍,正法久住,永燃續(xù)佛之明燈。
在弘揚佛法上,佛光寺主持上行下貴法師做了不懈的努力與付出。
首先在寺僧管理制度上,完全依照叢林規(guī)范化標準。從大雄寶殿標準的梵音唱頌到每日的五觀,五堂功課一堂不拉。繼承并發(fā)揚了佛教續(xù)佛慧命的傳統(tǒng)文化。在講經(jīng)弘法上,2005年六月開始,佛光寺每周都有講經(jīng)弘法活動。從國家宗教管理事物條理到現(xiàn)今提出的和諧社會,佛光寺在弘法上都予以了積極的結(jié)合,引導居士和信士做了認真的學習。
佛光寺深信只有首先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才能成為真正合格的好信徒。貴師父將佛理深入淺出,轉(zhuǎn)化為適應現(xiàn)階段人們的文字,語言,能接受的,新意的年青狀態(tài),深受廣大信眾歡迎。
例如:何為菩薩?心中有大眾,不講名利,不要回報,去幫助別人,雷鋒是,白求恩是,焦裕祿等等。
何為菩薩道?為人民服務,忠于職守,廉潔奉公。何為六度?六度,六種行之可以從生死苦惱此岸得度到涅盤安樂彼岸的法門。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布施:指把自身所以擁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除了財物的布施(財布施)外,還包括佛法的傳揚(法布施)和信心的給與(無畏布施)。布施能除去貪慳。
持戒:恪守戒律(如五戒,十戒)等。另外舍己為人的精神也算是持戒。持戒能除去惡業(yè)。
忍辱:不把任何對自己或教義的侮辱或攻擊放在心上、坦然面對苦難,以及培養(yǎng)耐性。忍辱能除去瞋恚。
精進:簡而言之,就是勤勞地修行。精進能除去懈怠。
禪定:心無雜念,不為俗物迷惑顛倒。禪定能除去散亂。
般若:曾進對佛法的了解、增長智慧。般若能除去愚癡。
何為萬行?就是不要做口頭革命派。佛法在世間,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起心動念是否符合佛的教導,是否有益于國家人民一切都從日常生活中體現(xiàn)出來,是故佛教的主要宗旨“眾善奉行,諸惡莫作,自凈其意,是諸佛教”就是這個意思,這和國家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佛教俗話說:人道成,佛道也成。這就是說你只要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你才能是一個佛教徒,才有可能成佛。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寺不在大有師則成。沒有趙樸初先生就沒有中國佛教的復興,佛光寺也復如是。沒有行貴法師也就沒有佛光寺今日的成就。
是一位比丘尼,出家前畢業(yè)于河南醫(yī)學院中醫(yī)系,是黃河療養(yǎng)院院長,中醫(yī)主任醫(yī)師,省氣功醫(yī)療協(xié)會副會長。是中原地區(qū)難得的一個才女。因為在中醫(yī)學上獨到的見解和深厚的診治經(jīng)驗,在國家有關(guān)部門的支持下,先后走訪講學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因勞累過度暈倒在國際講臺上,經(jīng)拯救保存住生命。但癌癥也將她折磨地弱不禁風。為了靜修養(yǎng)命,病退后削發(fā)為尼,遁入空門。出家后,為弘揚中華佛文化,她潛身修行、嘔心瀝血,為恢復佛光寺拖著病身忍著癌痛歷盡千辛融資復建了佛光寺。
1997年被列為鄭州地區(qū)開放寺院后先后接待了美國、韓國、東南亞各國及港澳臺地僧尼和愛國華僑近千人。使他們對中國佛教和佛教政策有了更多的了解,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使鄭州走向世界又多了一條通道。以提高中華人民的整體素質(zhì)為本,以慈悲為本,為治窮先治愚為本,行貴法師在復建寺院的同時,又籌建希望小學近22所。綜上所述,在行貴法師的帶領下,群策群力,沿著黨和國家指引的宗教軌道佛光寺正在健康發(fā)展,繼續(xù)發(fā)展,更好的發(fā)展。
2002年,寺院被市政府授予宗教文明場所
2005年,寺被授予愛心助教長城貢獻獎
行貴法師現(xiàn)任市政協(xié)委員,2005年獲中華英才教育榮譽稱號。行貴法師又從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宗教系碩士研究生班畢業(yè)。對僧職人員的教育水平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隨著西流湖公園的實施,佛光寺將成為人們休閑游玩的好去處,也是人們修身養(yǎng)性的理想之地,這顆鑲嵌在中原綠城的明珠,將會更加燦爛輝煌。
注:該寺院因為是尼眾寺院,所以只接待女居士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