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提寺位于惠州市西湖景區(qū)內(nèi),惠州崇道山上,與東坡園相比鄰,始建于明代。明末清初時為瑞開閣,后由于閣中供奉準提菩薩,改稱準提閣。閣中還供奉玉佛、“十八”羅漢,民國初至文革前期,通稱“十八”羅漢寺。其時的宏偉氣勢,有清同治年間,惠州詩人賦詩為證:“飛閣凌空鎖暮煙,摳衣直上翠薇巔。沉沉鐘馨穿云表,落落峰巒拜座前。金碧樓臺多佛寶,湖山風月上乘禪,憑欄不覺拈花笑,香雨無聲灑大千”。
準提寺是嶺南著名的古剎。很多高僧、大德曾駐錫于此。其中,空隱和尚道獨、澹歸和尚今釋、雪樵和尚真璞、準提和尚元桴。還有真空禪師、憨山禪師、終南和尚等高僧曾相繼駐錫弘法傳衣。
民國初,惠州佛教曾一度淪落,準提寺也難逃一劫。如當年惠州學者張風子先生所詩,“滄桑一朝變,景物漸非故。黃塘辟學舍,準提作苗圃”。1953年十八羅漢像與準提菩薩像被毀。1965年改建為西湖中學,1969年移交部隊駐軍使用。1986年落實宗教政策,部隊將該址移交地方政府。1996年經(jīng)惠州市政府與廣東省宗教部門批準重建準提寺。時由劉美萱居士擔任籌建委員會主任。
2000年12月經(jīng)惠州市宗教局及信眾代表邀請上法下量大和尚駐錫住持工作。
2001年8月,為續(xù)佛慧命,培養(yǎng)法門龍象,住持工作傳位于上持下忍法師荷擔重任。
歷經(jīng)400多年坎坷的準提寺,終于法炬再燃,寶鏡重光,法輪復轉(zhuǎn)。普照惠澤,共建和諧盛世。
準提寺,位于廣東惠州,建于明代。是明末清初成為東江最負盛名的禪林之一。在惠州西湖西岸綠樹叢中的準提禪院,創(chuàng)建于明代。明未清初時為瑞開閣,因閣中供奉準提菩薩,后稱準提閣。閣中有玉佛,高瞰全湖,是嶺南佛教著名禪院,很多高僧大德曾駐錫于此。其中空隱和尚道獨、澹歸和尚今釋、雪樵和尚真璞、準提和尚元桴這四大高僧相繼在此布道傳法,佛教文化非常豐富,是明末清初成為東江最負盛名的禪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