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蟲性陰道炎病因
1、直接傳染
經(jīng)性交傳播,間接傳染:經(jīng)公共浴池,浴盆,浴中,游泳池,廁所,衣物,器械及敷料等途徑。滴蟲性陰道炎是從外界感染而得的,一種傳染病之所以能傳播,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者三個條件。
對于滴蟲,任何人都有可能被感染,而那些陰道酸堿度有改變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則更易于感染,感染滴蟲后患者能自愈者極少,即使治愈,還可以下次再感染,滴蟲病的傳染源就是那些帶蟲者和被污染的物體。
2、性生活傳播
陰道滴蟲病主要是通過性生活傳播,因此將它歸屬于性傳播疾病,在我國則傳播方式有所不同,由于我國人口多,公共衛(wèi)生設施較發(fā)達國家相對落后,因此,公共場所的傳播也成為重要的傳播途徑,例如,公共浴池的坐椅或公共廁所的坐便器被帶蟲者的分泌物污染,那么后來者如果直接坐在坐椅或坐便器上就有可能被傳染,公共浴池的盆塘,夏天里密度很大又消毒不嚴的游泳池,借穿他人內(nèi)褲,租用泳衣等,都可能造成滴蟲的傳播。
另外,家庭成員間互用洗浴盆,醫(yī)源性交叉感染,也是導致滴蟲間接傳播的原因。
3、寄生蟲傳播
婦科專家提示:本病的病原體是陰道毛滴蟲,毛滴蟲是一種寄生蟲,但是肉眼看不見,這種毛滴蟲呈梨形,長為10--30μm,頭部有4根與蟲體等長的鞭毛,在顯微鏡下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毛滴蟲,毛滴蟲對不同的環(huán)境適應力很強,能在25℃--42℃條件下生長繁殖,3℃--5℃的低溫可生存21天,在46℃時仍能生存20--60分鐘,脫離人體后在半干燥的條件下也可生存數(shù)小時,毛滴蟲不但寄生于缺氧的陰道內(nèi),并可侵入尿道和尿道旁腺,甚至于上行至輸尿管及腎盂,最適宜于毛滴蟲生長的pH值是5.5~6,如pH為5以下或7.5以上則毛滴蟲的生長會受到抑制。

二、滴蟲性陰道炎癥狀
滴蟲陰道炎的主要癥狀是稀薄的泡沫狀白帶增多及外陰瘙癢,若有其他細菌混合感染則排出物呈膿性,可有臭味,瘙癢部位主要為陰道口及外陰,間或有灼熱、疼痛、性交痛等。若尿道口有感染,可有尿頻、尿痛,有時可見血尿。檢查時可見陰道粘膜充血,嚴重者有散在的出血斑點,后穹窿有多量白帶,呈灰黃色、黃白色稀薄液體或為黃綠色膿性分泌物,常呈泡沫狀。帶蟲者陰道粘膜可無異常發(fā)現(xiàn)。少數(shù)患者陰道內(nèi)有滴蟲存在而無炎癥反應,稱為帶蟲者。有人認為滴蟲單獨存在時不能引起炎癥,因其消耗陰道上皮細胞內(nèi)糖原,改變了陰道酸堿度,破壞了防御機制,促進繼發(fā)性的細菌感染,故常在月經(jīng)期前后、妊娠期或產(chǎn)后等陰道Ph改變時,引起炎癥發(fā)作。
三、滴蟲性陰道炎檢查診斷
1、陰道分泌物檢查:最簡便的方法是生理鹽水懸滴法,顯微鏡下見到呈波狀運動的滴蟲及增多的白細胞被推移。此方法的敏感性60%~70%。
2、培養(yǎng):準確性達98%左右。取分泌物前24~48h避免性交、陰道灌洗或局部用藥,取分泌物時窺器不涂潤滑劑,分泌物取出后應及時送檢并注意保暖,否則滴蟲活動力減弱,造成辨認困難。
3、聚合酶鏈反應(PCR) 可用于滴蟲的診斷,敏感性90%,特異性99.8%。
4、尿常規(guī)、血常規(guī)檢查。
四、滴蟲性陰道炎治療護理
藥物治療:全身用藥甲硝唑(metronidazo1e)又稱滅滴靈(F1agyl),每次200mg,每日3次,7日為一療程;或400mg,每日2次,共5日,對初患者可單次給藥2g,亦可收到同樣效果。口服吸收好,療效高,毒性小,應用方便,男女雙方均能應用。未婚婦女陰道局部用藥困難,采用全身用藥方便。服藥后偶見胃腸道反應,如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
此外,還可偶見頭痛、皮疹、白細胞減少等,一旦發(fā)現(xiàn),應立即停藥。甲硝唑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nèi),并可由乳汁排泄。在妊娠早期服用時,尚未能排除對胎兒的致畸影響,因此在妊娠早期及哺乳期不用為妥。局部用藥局部用藥亦可收到較好效果。甲硝唑200mg每晚塞入陰道1次,10次為一療程,若先用1%乳酸或0.5%醋酸沖洗,改善陰道內(nèi)環(huán)境,將提高療效。因滴蟲陰道炎常于月經(jīng)后復發(fā),故治療后檢查滴蟲陰性時,仍應每次月經(jīng)后復查白帶,若經(jīng)3次檢查均為陰性,方可稱為治愈。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
治療后滴蟲檢查陰性時,仍應于下次月經(jīng)凈后繼續(xù)治療一療程,方法同前,以鞏固療效。為了避免重復感染,內(nèi)褲及洗滌用的毛巾,應煮沸5~10分鐘以消滅病原體。已婚者還應檢查男方是否有生殖器滴蟲病,前列腺液有無滴蟲,若為陽性,需同時治療。
五、滴蟲性陰道炎預防保健
由于滴蟲對變化的環(huán)境適應力比較強,在不同濃度的肥皂水中亦具有相當強的抵抗力,容易被傳播。因此,做好衛(wèi)生預防工作尤為重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1、消滅傳染源。由于本病極易感染,流行極廣,而且有相當比例的健康帶蟲者,因此,應盡可能做到對婦產(chǎn)科門診及住院患者常規(guī)進行白帶毛滴蟲檢查,爭取早期發(fā)現(xiàn)和及時治療,消滅傳染源。要達到防治目的,更應在工廠、學校、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居民中,定期開展普查和治療,并要注意對患者配偶的防治。
2、杜絕傳播途徑。改善公民生活福利,提倡淋浴,廢除公共浴池,改坐式便所為蹲式,嚴禁滴蟲患者入游泳池,不出租公共游泳衣及毛巾。醫(yī)院用過的檢查器械及被服應嚴格消毒,檢查臺上的消毒巾,必須每人一塊,用過隨即更換。
3、做好衛(wèi)生宣教工作,提高人們的預防意識。
4、嚴格管理隔離治療患者及帶蟲者。
聲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tǒng)索引或網(wǎng)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wǎng)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申請刪除>>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