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性春季常見疾病
1、陰道炎
一般來說,健康女性的陰道有著天然的防御系統(tǒng),可以抵制炎癥。但是,春天是個容易滋生細菌的季節(jié),晝夜溫差又大,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容易受到損害,疏忽護理的話很容易感染陰道炎。婦科專家指出,陰道炎不能得到徹底治療,會并發(fā)許多炎癥,甚至導致不孕癥。
2、盆腔炎
女性內生殖器以及盆腔腹膜發(fā)生了炎癥,就是盆腔炎,盆腔炎有兩種,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婦科專家指出,急性盆腔炎如果治療不及時不徹底,就會轉變成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危害大,或導致不孕癥。
3、宮頸炎
子宮頸是保護子宮不受侵犯的重要防線,春季人體抵抗力低下,子宮頸易受感染從而引發(fā)宮頸炎。宮頸炎分為兩種,急性宮頸炎和慢性宮頸炎。臨床上較常見的為慢性宮頸炎,也是宮頸糜爛。婦科專家指出,宮頸炎要小心護理,以免病情惡化變成宮頸癌。
春季要如何預防婦科疾病呢?
1、經常洗澡,指甲長了就剪掉,這樣可以減少許多細菌繁殖的機會。
2、陰雨天清洗的衣服,一定要記得烘干才能穿在身上。
3、內衣褲要單獨拿出來洗,并且用開水清洗,可以殺菌消毒。
婦科專家建議,得了婦科疾病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負擔,應該依照醫(yī)生囑咐正確用藥,生活中要更加注意衛(wèi)生,飲食上多補充維生素豐富的食品,患病期間不要同房。
二、女性夏季常見疾病
尿道炎
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結構,夏季是女子尿道炎的易發(fā)季節(jié)。一般說來正常人的尿道末段都存有細菌,但由于尿道上皮抵抗力很強,每次排尿都可將細菌沖洗出去,因而不會發(fā)病。
但是到了盛夏,女子尿道和膀胱容易充血、腫脹,當出汗多、飲水少時,尿液少且濃,不能及時將入侵的細菌沖洗出去,增加了細菌感染機會。
宮頸炎
夏天因宮頸炎導致的白帶增多,會使女性有非常不適的感覺,尤其在黃梅季節(jié),空氣濕度本身就很大,過多的白帶會使女性覺得下體有濕濕的感覺,渾身不自在。
宮頸炎癥是女性常見疾病之一,宮頸炎分為急性宮頸炎和慢性宮頸炎,慢性宮頸炎多由急性宮頸炎未治或治療不徹底轉變而來。
盆腔炎
盆腔炎主要是由產后或流產后感染、宮腔內手術操作術后感染、經期不衛(wèi)生、鄰近器官的炎癥直接蔓延、慢性盆腔炎急性發(fā)作等。
盆腔炎全身癥狀不明顯,有時候有低燒、精神不振、周身不適、失眠,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經不調等等。
疾病預防大貼士
多喝水排毒,正確清洗外陰,單獨清洗內褲,做好婦科檢查,預防婦科疾病。
三、女性秋季常見疾病
聲音嘶啞
肺主聲:聲音的產生與肺的功能有關。肺氣充足人的聲音宏亮,肺氣虛弱的人聲音低微。風寒襲肺時,肺氣閉塞,可出現聲音嘶啞或失聲。
鼻炎
肺開竅于鼻:鼻是氣體出入之信道,與肺直接相連。肺氣正常,則鼻竅通利,嗅覺靈敏。若肺有病則可出現鼻塞、流涕、嗅覺異常,甚則出現鼻翼煽動,呼吸困難等 癥。特別是有過敏體質的人群,在秋季由于很難適應這一氣候的變化,因此很容易患上鼻炎或者鼻炎發(fā)作。如果出現有頻頻打噴嚏直打得頭疼、胸疼、肚子疼等情況的話,一定要提高注意了因為這是過敏性鼻炎的典型癥狀。這個時候應該特別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并且保證飲食的清淡,這樣才能遠離過敏原。
習慣性便秘
肺與大腸相表里,秋季過后由于氣候的特點,很容易導致大便出現干燥難排的情況,其主要表現為便次減少,糞質堅硬,病人常伴有左下腹腹脹感、欲便不暢等。因此到了秋季有習慣性便秘的患者,每天至少要喝2000~3000毫升的溫水,因此來有效的預防便秘。
感冒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節(jié),氣候特點是初秋濕熱較甚;白露后雨水減少,氣候干燥,晝熱夜涼;寒露后天氣很快變冷。由于晝夜溫差變大,冷暖多變,許多人很難適應氣候的變化,極易發(fā)生疾病或引起舊病復發(fā)。
秋燥
秋燥對人體傷害最大的是肺部,燥邪最易犯肺傷津耗液,從而導致我們出現鼻干咽燥、聲啞干咳、大便干結等“秋燥癥”。在秋季應該多吃一些生津增液的食物,比如芝麻、梨、藕、香蕉、蘋果、銀耳、百合、柿子等水果,以此來潤燥養(yǎng)肺。秋天皮膚易干燥,注意保養(yǎng)肌膚。
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的原因除了因為干燥的氣候所致外,口腔損傷、營養(yǎng)缺乏、激素變化等因素都會直接導致口腔潰瘍的出現。平常應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常用淡鹽水漱口,少 吃辛辣、厚味的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暢。此外,口腔潰瘍在很大程度上與個人身體素質有關,因此口腔潰瘍也被認為是身體變弱的信號,所以患者要加強身體鍛煉,改善體質。
四、女性冬季常見疾病
冬季冷感癥
每逢冬季來臨,有些女子,尤其是更年期的婦女就特別怕冷,醫(yī)學上稱為“冷感癥”?,F代醫(yī)學研究認為,女子由于經期、孕期和產褥期或患有貧血、胃腸癥及久病體虛等,機體的抵抗力降低,抗寒能力差,故在冬季就特別怕冷。另一方面,婦女如果營養(yǎng)缺乏、低血壓或甲狀腺功能減退,會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不良,特別是肢體末梢血管血液循環(huán)障礙,導致手腳冰冷。為了預防和減輕冷感,應積極參加適宜的體育鍛煉,尤其是從事久坐或久立工作的婦女,應重視工間活動,多做手、腳和腰部的運動。同時歷代醫(yī)家認為,多吃羊肉、牛肉、狗肉、雞肉、鵪鶉、大蒜、辣椒、生姜、香菜、洋蔥、花山藥、桂圓、栗子及杏脯等性屬溫熱的食物,有助于御寒。
冬季抑郁癥
隆冬時節(jié),天寒地凍,萬木凋零,不少人情緒變得憂郁、易怒,顯得疲勞、精力衰退、注意力分散;尤其是敏感型或感情比較脆弱的婦女,更是郁郁寡歡,百無聊賴。一旦冰消雪化,大地回春,這些癥狀便會自行消失,情緒與神態(tài)也恢復正常。這種現象,專家們稱之為“冬季抑郁癥”。據醫(yī)療氣象學研究,造成冬季抑郁癥的原因是人體生物鐘不適應冬季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jié)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造成情緒與精神狀態(tài)的紊亂。調查結果揭示,常年在室內工作的人,尤其是體質較弱或極少參加體育鍛煉的腦力勞動者,以及平素對寒冷比較敏感者,比一般人更易產生冬季抑郁癥。防治冬季抑郁癥的最好辦法是在日照少的冬季適當地多曬太陽,經常進行體育鍛煉,還可多吃些高熱量、有健腦活血作用的食物。
雷諾氏癥
一部分人尤其是中青年婦女,在冬季常發(fā)生手指和足趾麻木、刺痛,膚色蒼白、發(fā)紫,特別是在受到冷水刺激時,癥狀更加明顯,一般經過揉搓后,膚色可逐漸轉紅,癥狀重者可發(fā)生皮膚萎縮、指頭潰爛。這種現象醫(yī)學上稱為“雷諾氏癥”(或“雷諾氏現象”),亦稱肢端動脈痙攣癥。根據雷諾氏癥的發(fā)生原理,應加強保暖措施,肢端避免寒冷刺激;還要注意控制情緒,保證足夠睡眠。對于發(fā)作頻繁、癥狀嚴重者,應到醫(yī)院診治,以防肢端因長期缺血而壞疽。另外,據英國醫(yī)學專家報道,用熱水浸泡法治療雷諾氏癥療效顯著,方法簡便,患者可以試用。該項治療是要求患者隔一星期用35℃熱水浸泡患處,每4小時一次,每次5分鐘,每日記錄發(fā)作癥狀,療程為6周。據臨床治療結果表明,采用熱水浸泡法治療的這一星期,雷諾氏癥的發(fā)作次數和發(fā)作時間明顯減少,病情改善程度與服血管擴張藥劑相當,且無任何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