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澡、泡溫泉、桑拿等方式針對素體體質(zhì)強壯,短期感受外濕而導致的以風寒濕為主要表現(xiàn)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療或輔助治療作用,但若因素體脾胃虛弱或機體水液代謝異常導致的內(nèi)濕致病,或濕熱內(nèi)盛者,還應先弄清疾病產(chǎn)生的原因,否則非但達不到治療效果,還可能因為溫熱過甚,耗氣傷津而誘發(fā)其他疾病。
1、艾草泡澡
艾草里有種芳香物質(zhì),可以活血通絡,有一定的驅(qū)蟲殺毒滅菌作用,煎水洗澡,可殺菌治皮膚病,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祛濕、溫經(jīng)的功效,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的療效。取新鮮艾葉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沖泡5~10分鐘,取出艾葉加水調(diào)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
2、苦參泡澡
苦參為豆科植物,苦參的根,性寒,其特長清熱燥濕,能導下焦?jié)駸釢B于下竅,祛風殺蟲而止癢,常用于周身風癢、疥瘡頑癬、麻風、濕熱下痢、黃疸等癥。將1斤苦參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泡澡時用1至2碗量倒入澡盆中攪勻浸泡。
3、紅花浴
可以解除疲勞,如生活工作壓力大,經(jīng)常覺得疲憊是,可取適量的艾葉、紅花,放到浴缸里泡澡,有舒筋活絡,快速消除疲勞的效果。
4、金銀花浴
金銀花適量,加水煎后去渣取汁,把汁液兌入洗澡水中進去浸泡20分鐘,并注意反復搓洗。
5、菊花浴
菊花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之功能,能防治頭暈、眼花等癥狀,還可使肌膚細嫩潔白。用鮮菊花500~800克,加水放入鍋內(nèi),煎成汁倒入浴盆待其降至適宜的溫度即可浴用。
6、綠豆湯浴
綠豆適量,加水煎后去渣取汁,把汁液沖入洗澡水中,浸泡15分鐘,且可反復搓洗皮膚。
泡澡可以改善機體的新陳代謝,緩解疲勞,而且泡澡以后皮膚會非常好。泡澡最好是3~4天一次就可以,而且每次泡澡的時間不要過長,2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泡澡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不要饑餓的時候或者是剛吃完飯就泡澡,應該選擇在飯后1~2個小時進行泡澡。泡澡時候的水溫不要過高,而且水位不要高于心臟。泡澡的時候也不要用力搓皮膚,這樣是會造成皮膚損傷的。
泡澡是能去濕的,因為泡澡可以疏通經(jīng)絡,加速血液循環(huán),從而讓體內(nèi)的濕氣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體外。需要讓泡澡去濕的效果更好的話,可以在洗澡水中加入適量的艾葉,能更快更好的去除體內(nèi)的濕氣。需要注意的是,晚上九點之后就盡量不要洗澡了,因為晚上九點后身體的陽氣會逐漸減弱,身體防御能力較弱,很容易讓濕氣進入到體內(nèi),危害健康。
1、中藥浴必須請中醫(yī)師針對病情對證下藥,并按照醫(yī)囑制作藥湯,切勿盲目自行擇藥。2、泡浴前必須先淋浴潔身,以保持藥池的衛(wèi)生。浴后應立即用溫清水沖洗干凈,拭干皮膚,及時穿衣服。一般而言,熱水藥浴(39℃~45℃)適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性肌痛、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各種骨傷后遺癥、肥胖及銀屑病等;神經(jīng)過度興奮、失眠、一般疼痛、消化不良等的藥浴溫度,以相當于或稍低于體溫為宜;25℃~33℃適用于急性扭挫傷。藥浴時,室溫不應低于20℃,局部藥浴時,應注意全身保暖,夏季應避風,預防感冒。
3、初浴時,水位宜在心臟以下,約3~5分鐘身體適應后,再慢慢泡至肩位;洗浴時間不可太長,尤其是全身熱水浴。由于汗出過多,體液丟失量大;皮膚血管充分擴張,體表血液量增多,造成頭部缺血而發(fā)生眩暈或暈厥。如一旦發(fā)生暈厥,應及時扶出浴盆,平臥在休息室床上,同時給病人喝些白開水或糖水,補充體液與能量?;蛴美渌茨_,使下肢血管收縮,頭部供血充足。
4、嚴重心衰、嚴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冠心病、主動脈瘤、動脈硬化、高血壓患者、有出血傾向者以及老年人、兒童慎用水溫39℃以上的藥浴,而應以接近體溫之藥液沐浴,并有家人或醫(yī)護人員陪護,且沐浴時間不宜過長。妊娠或經(jīng)期不宜泡藥浴,尤其不宜盆浴及坐浴。
5、全身泡熱藥浴易發(fā)生暈厥,故浴后要慢慢地從浴盆中起身;泡藥浴時出現(xiàn)輕度胸悶、口干等不適,可適當飲水或飲料;若有嚴重不適,應立即停止藥浴。
6、飯前、飯后半小內(nèi)不宜進行全身藥浴。飯前藥浴,由于腸胃空虛,洗浴時出汗過多,易造成虛脫。飯后立即藥浴,可造成胃腸或內(nèi)臟血液減少,血液趨向體表,不利消化,可引起胃腸不適,甚至惡心嘔吐。臨睡前不宜進行全身熱水藥浴,以免興奮后影響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