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的由來
亞洲州運動會,簡稱“亞運會”,是亞洲地區(qū)的綜合性運動競賽會,也是亞洲體壇最大的盛會,由亞洲州運動聯合會的成員國輪流主辦,每四年舉行一次。
亞運會的前身是遠東運動會,1911年由菲律賓體育協(xié)會發(fā)起組織每兩年舉辦一次,輪流在菲律賓的馬尼拉、中國的上海和日本的大阪舉行。先后共舉行了十屆,1937年因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而中止。1948年,參加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亞洲體育界人士協(xié)商,倡儀重新恢復遠東運動會,并擴大規(guī)模,改稱亞洲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次,時間正好與奧運會錯開。
亞運會的發(fā)展史
第一屆亞運會1951年3月在印度的新德里舉行(本應1950年舉行,因準備不足而推后一年),當時只有489人參加。以后一共舉行了八屆,規(guī)模逐漸擴大。到1978年第八屆時,參加人數已超過了4000人。目前亞洲選手已成為世界體壇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1990年,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行,這是中國第一次作東道國舉辦亞運會。
亞運會歷屆舉辦城市
第一屆:1951年新德里亞運會,舉辦城市為印度新德里
第二屆:1954年馬尼拉亞運會,舉辦城市為菲律賓馬尼拉
第三屆:1958年東京亞運會,舉辦城市為日本東京
第四屆:1962年雅加達亞運會,舉辦城市為印度尼西亞雅加達
第五屆:1966年曼谷亞運會,舉辦城市為泰國曼谷
第六屆:1970年曼谷亞運會,舉辦城市為泰國曼谷
第七屆:1974年德黑蘭亞運會,舉辦城市為伊朗德黑蘭
第八屆:1978年曼谷亞運會,舉辦城市為泰國曼谷
第九屆:1982年新德里亞運會,舉辦城市為印度新德里
第十屆:1986年漢城亞運會,舉辦城市為韓國漢城
第十一屆:1990年北京亞運會,舉辦城市為中國北京
第十二屆:1994年廣島亞運會,舉辦城市為日本廣島
第十三屆:1998年曼谷亞運會,舉辦城市為泰國曼谷
第十四屆:2002年釜山亞運會,舉辦城市為韓國釜山
第十五屆:2006年多哈亞運會,舉辦城市為卡塔爾多哈
第十六屆:2010年廣州亞運會,舉辦城市為中國廣州
第十七屆:2014年仁川亞運會,舉辦城市為韓國仁川
第十八屆: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舉辦城市為印度尼西亞雅加達
第十九屆:2022年杭州亞運會,舉辦城市為中國杭州
第二十屆:2026年愛知·名古屋亞運會,舉辦城市為日本名古屋
第二十一屆:2030年多哈亞運會,舉辦城市為卡塔爾多哈
第二十二屆:2034年利雅得亞運會,舉辦城市為沙特阿拉伯利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