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生病時要忌口
中醫(yī)“忌口”的說法由來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黃帝內(nèi)經(jīng)》就提出“五味所禁”,即“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狈幤陂g,飲食如果不嚴格禁忌,輕則讓藥效減半,重則讓疾病進一步發(fā)展。中醫(yī)說的忌口,狹義上是指服藥期間的飲食禁忌,廣義上包括一切不利于疾病、治療、養(yǎng)生的飲食內(nèi)容和方式。
1、服藥忌口
因為藥食同源,可食用的藥物也具有藥性。中醫(yī)治病是以藥物寒熱溫涼的不同屬性,治療疾病的寒熱虛實,糾正人體陰陽的偏盛偏衰。
中藥方里的藥物,寒熱溫涼的配比是有法度(法則、準則)的,而服藥期間如果吃進一些有寒熱偏性的食物,會擾亂中藥在體內(nèi)發(fā)揮糾正陰陽失衡的功效。
西醫(yī)有忌口的說法嗎?西醫(yī)上雖沒有“忌口”說法,實際也在沿用“忌口”觀念。例如,西醫(yī)中的“食物不耐受”就是“忌口”形式,并為此研發(fā)了檢測食物過敏的試劑,規(guī)避部分過敏食物。服西藥時,也有忌口,否則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服頭孢時飲酒可出現(xiàn)致死性“雙硫侖樣反應”;
飲茶可降低藥物吸收量,加劇藥物在胃腸道的毒副作用;
牛奶可影響金屬離子藥物吸收,降低牛奶營養(yǎng)價值;
西柚可影響心血管藥物代謝,導致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升高。
2、病癥忌口
生病期間,因為脾胃功能比較虛弱,再食生冷油膩,會影響胃氣的充盛,胃氣盛則有助于藥力吸收發(fā)揮作用;胃氣傷,非但不能運化飲食、運載藥力,還會導致病情加重或延緩疾病的康復。
對于不同的疾病,忌口程度和食物是不同的。比如胃腸疾病患者不適宜吃生冷食物;油膩食物有損脾胃功能,黃疸、感冒等患者應該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易生痰動火,肝火旺的病人較不適宜。
3、一般生病忌口食物
以下5類食物是生病期間通常需要忌口的。
①生冷
“生”指未經(jīng)熱處理的食品,分為兩類:一是無需熱處理的食物,如水果、部分蔬菜等;二是需要熱處理,但未進行熱處理也可以吃的食物,如生魚片、生腌等。
“冷”指溫度偏低的食物,如冷飲、雪糕、涼白開等;或食物性質(zhì)屬于寒性或涼性,如苦瓜、綠豆、冬瓜等。
不難看出,生的東西大多是冷的,而冷的東西不一定是生的。比如冬瓜、苦瓜,煮熟后寒性略有減少,但熱處理并不能使其從寒性變?yōu)闊嵝浴?/p>
②油膩、黏膩
油膩指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如油炸食品、豬油、肥肉等。
黏膩和甜膩經(jīng)?!叭缬半S形”,指高糖、高油脂、高熱量,難消化、易積食的食品,如甜點、巧克力、沙拉醬、炸糕、奶茶、芝麻醬/糊等。
③腥膻
指氣味強烈的肉食,如魚、蝦、蟹、貝類等海產(chǎn)品,動物內(nèi)臟、血制品,以及牛肉、羊肉、鹿肉等。
④辛辣
指味道或氣味辣的食物,如辣椒、青椒、蒜、蒜黃、洋蔥、韭菜、香椿、大蔥、芥末等,以及啤酒、白酒等各種酒類。
⑤加工食品
中醫(yī)講究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飲食要順應天時、因地制宜,盡量少吃非時令、非本地、非天然成熟食品,以及罐頭、零食、飲料等加工食品。
二、生什么病要忌什么口
1、感冒:香蕉、橘子、冰、羊肉、姜母鴨、煙酒。
2、咳嗽:冰淇淋、橘子、炸、烤、辣、花生、酒、甜食。
3、痛風:羊肉、豬蹄、海鮮、酒類。
4、過敏性體質(zhì):(蕁麻疹、濕疹、哮喘、過敏性鼻炎)海產(chǎn),芋頭、芒果、冰、桂圓、荔枝。
5、頭痛:煙、酒、茶、公雞、螃蟹、蝦、鵝肉、羊肉、狗肉。
6、急性胃炎:油炸食物、酒、辣椒、糯米。
7、慢性胃炎:生冷食物、酸酵食物、甜食。
8、急慢性肝炎:鵝(雞、鴨)肉皮、肥豬肉、煙酒。
9、心臟病:暴飲暴食、高膽固醇、太咸食物。
10、腎臟?。?/strong>啤酒、汽水、咸魚、筍干、咸菜。
11、糖尿病:甜、酒、油膩、炸烤、高熱量食物。
12、低血壓:芹菜。
13、高血壓:太咸食物、蛋黃、動物內(nèi)臟。
14、消化性潰瘍:豆類、竹筍、咸菜、糯米類品、酒、菠蘿、辣椒、番石榴。
15、痔瘡便血:煙、酒、辣椒、油炸食物。
16、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啤酒、香蕉、肉類。
17、跌打骨膜炎:香蕉、竹筍、酒、酸菜、辣椒。
18、跌打損傷:豬頭骨肉、醋、花生、甜食、香蕉、啤酒。
19、腦神經(jīng)衰弱(失眠癥):辣椒、酒、咖啡、蔥、蒜。
20、膽囊炎、膽結(jié)石:雞蛋、肥肉、辛辣食物。
21、慢性結(jié)腸炎:海鮮、水果、鮮奶,但酸奶可吃。
22、胸痛:肥肉、海鮮等。
23、腹脹:咸魚、腐乳、咸肉、肥豬肉、羊肉、狗肉等、海魚、蟹、蝦、公雞、菠蘿、醋等。
24、腹痛:狗肉、肥豬肉、羊肉、海魚、蝦、蟹等;冰制品、酸菜、堅果、糯米類。
25、胃痛:濃肉汁、肉湯、辣椒、濃茶、酒、味精、粗糧、芹菜、韭菜、藕、豆芽、蒜、泡菜等。
26、嘔吐:煙、酒及蔥、蒜、韭菜等。
27、腹瀉:肥肉、海鮮等,辣椒、蔥、蒜等。
28、哮喘:煙、酒、海腥、蝦(尤其是油爆蝦、醉蝦)、螃蟹、桂魚、黃魚、帶魚、鰣魚、肥肉、雞蛋等;雪里蕻、芥菜、黃瓜、米糟、酒釀等發(fā)物;豆類、紅薯、土豆、汽水等。
29、牙齦出血:油煎炙炒、大椒、生姜、洋蔥、韭菜、胡椒及酸醋腌過的食物;蝦、蟹、海魚。
30、鼻出血:辣椒、生姜、胡椒、花椒等;油煎炒炸、海鮮等發(fā)物。
31、便血:雞湯、肉湯、甜羹;煙、酒、蔥、蒜、韭菜、辣椒。
32、水腫:煙、酒及醋、蔥、蒜、姜等;蝦、蟹、海魚、南瓜、雪里蕻等。
33、眩暈:酒、蔥、蒜、韭菜、洋蔥、辣椒等;肥肉、羊肉等。
34、心悸:煙、酒及濃茶、咖啡;咸魚、咸肉等。
35、便秘:熱性便秘者,忌酒(啤酒、汽酒除外)、咖啡、濃茶、大蒜、辣椒等熱性辛辣刺激品;虛寒性便秘者,忌食生冷瓜果及冷飲。
36、肺結(jié)核:辣椒、洋蔥、韭菜、生姜;煙、酒。
37、黃疸:酒、魚、蝦、肥肉、煎蛋、蔥、蒜及生冷瓜果。
38、中風:狗肉、鹿肉、酒、胡椒、大蒜,熱性魚,如黃鱔、泥鰍、草魚、胖頭魚、白鰱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