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學大獎成立于2016年,是由科學家、企業(yè)家群體共同發(fā)起的民間科學獎項,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zhì)科學獎”和“數(shù)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金。獎金來源于公共聲譽優(yōu)良、社會貢獻突出且深度認同科學價值的行業(yè)領軍人物自愿出資,由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有限公司負責獎金的捐贈和發(fā)放,每項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未來科學大獎對獲獎者的國籍不做限制,只要求其工作產(chǎn)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chuàng)性,長期重要性或經(jīng)過了時間考驗;并主要在中國大陸(內(nèi)地)、香港、澳門、臺灣完成。
年份 | 姓名 |
2016年 | 盧煜明 |
2017年 | 施一公 |
2018年 | 張啟發(fā) |
2018年 | 袁隆平 |
2018年 | 李家洋 |
2019年 | 邵峰 |
2020年 | 張亭棟、王振義 |
2021年 | 袁國勇、裴偉士 |
2022年 | 李文輝 |
2023年 | 柴繼杰、周儉民 |
2024年 | 鄧宏魁 |
2025年 | 季強、徐星、周忠和 |
年份 | 姓名 |
2016年 | 薛其坤 |
2017年 | 潘建偉 |
2018年 | 周其林、馮小明、馬大為 |
2019年 | 陸錦標、王貽芳 |
2020年 | 盧柯(未領獎) |
2021年 | 張杰 |
2022年 | 楊學明 |
2023年 | 趙忠賢、陳仙輝 |
2024年 | 張濤、李亞棟 |
2025年 | 方忠、戴希、丁洪 |
年份 | 姓名 |
2017年 | 許晨陽 |
2018年 | 林本堅 |
2019年 | 王小云 |
2020年 | 彭實戈 |
2021年 | 施敏 |
2022年 | 莫毅明 |
2023年 | 何愷明、孫劍、任少卿、張祥雨 |
2024年 | 孫斌勇 |
2025年 | 盧志遠 |
談家楨生命科學獎每年評選一次,是由談家楨先生提議,經(jīng)國家科技部批準設立的生命科學技術獎項,...
管理科學獎于2006年7月25日正式設立,是管理科學領域的全國性科學技術獎,在2010年的...
科學家是指對真實自然及未知生命、環(huán)境、現(xiàn)象及其相關現(xiàn)象統(tǒng)一性的客觀數(shù)字化重現(xiàn)與認識、探索、...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少不了科技的推動。無數(shù)偉大科學家利用他們聰明的才智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