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患上肺炎之后最早出現的癥狀,為早期肺炎的6大癥狀之一。早期一般是刺激性干咳,較為頻繁,后期出現咳痰。若患上病毒性肺炎,在咳嗽時偶有白色黏痰,可出現咯血表現。對于以干咳為主的患者,可酌情使用鎮(zhèn)咳藥物,如甘草片;痰量過多或有膿痰時,可使用祛痰藥物,如氨溴索,也可使用氣道霧化治療促進排痰。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應用此類藥物可能出現心律失常,少數患者可能出現蕁麻疹、胃腸道不適。
發(fā)熱是肺炎的早期癥狀,肺炎常見的癥狀之一,大部分患者為不規(guī)律發(fā)熱,重癥感染者或嬰幼兒體溫可正?;虻陀谡!8啐g肺炎患者往往缺乏肺炎的典型臨床表現,因此沒有發(fā)熱情況。治療發(fā)熱問題,可采用物理降溫,或使用退熱藥物,如布洛芬、洛索洛芬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退熱藥物可造成患者大量出汗,并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風險。
氣促即呼吸急促,氣短而不均勻,為肺炎常見的癥狀。氣促多出現在咳嗽、發(fā)熱之后,病變范圍較大的患者可有呼吸困難、呼吸窘迫。肺炎出現氣促癥狀,說明影響到了心肺功能,屬于重癥肺炎的指標之一。根據醫(yī)生診斷,如果是細菌感染,要選用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或者根據病原學結果選擇敏感的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要給予抗病毒治療。癥狀若持續(xù)加重,需及時入住重癥監(jiān)護病房。
身體疼痛是肺炎較早出現的癥狀。早期表現為咽痛,隨著炎癥擴散,可能會出現胸痛等癥狀。若出現發(fā)燒,可能會因頭部溫度過高而出現肌肉痙攣、神經損害,進而表現為頭痛。頭痛表現為陣發(fā)性疼痛,多為偏頭痛,有神經、血管搏動的感覺,按壓頭部太陽穴可能會有所減輕。胸痛表現為心前區(qū)壓榨性疼痛,可持續(xù)數分鐘,一般不超過15分鐘,可放射至左肩部。
肺部啰音是肺炎的典型癥狀之一。肺部通過正常的呼吸運動,將空氣吸入、呼出,振動肺泡和支氣管壁黏膜上的炎性分泌物,出現類似煮開水的聲音,也就是水泡音。水泡音即肺部啰音。根據肺部支氣管的炎癥不同,肺部啰音可分為小水泡音、中水泡音和大水泡音。固定在肺部的感染灶能聽到固定的中、小水泡音;支氣管炎能聽到肺部移動性的大水泡音。
肺炎會出現反胃、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功能紊亂癥狀,其有兩點原因。第一、肺炎會導致器官乏氧而導致胃腸道功能下降、血氧降低,出現不適,包括惡心、嘔吐、反胃等。第二、肺部炎癥會產生毒素,進一步導致胃部的功能受到影響而出現相關表現:如導致胃腸道黏膜糜爛、出血等,應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可并發(fā)消化道出血。
肺炎是在機體免疫力下降的情況下,受到細菌、病毒或支原體等感染導致的發(fā)病。發(fā)病期間患者食欲較差,營養(yǎng)得不到滿足,會出現身體乏力,另外患者也會出現體溫升高的現象,體溫升高,機體代謝增強,會消耗較多的體力,患者也會感覺身體乏力。
神經系統紊亂是肺炎的伴隨癥狀,肺炎十大癥狀之一。嚴重缺氧、酸堿平衡紊亂可引起腦血管擴張,致使顱內壓增高,形成腦水腫,表現為煩躁、昏迷、嗜睡等。嬰幼兒若感染病毒性肺炎,易并發(fā)神經系統中度癥狀,如昏迷、昏睡、驚厥等。
心血管系統紊亂是肺炎的伴隨癥狀之一。肺炎患者可并發(fā)心肌炎、心包炎,有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易引起心力衰竭,嬰幼兒發(fā)生較多,表現為安靜狀態(tài)下心率加快、心音低鈍、頸靜脈怒張等。另外肺炎對心肌細胞、血管內皮和外周血管、冠狀動脈、心臟自主神經功能、凝血功能、腎功能和水鈉平衡等,也會帶來不能程度的影響。
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是肺炎的伴隨癥狀之一。肺炎患者在病發(fā)期間,嚴重缺氧加上高熱、進食減少等,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酸堿平衡紊亂、低鈉血癥、低鉀血癥等,表現為呼吸加深加快、乏力、尿少、嗜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