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富春江景區(qū)以奇山異水聞名。其中,申屠山和天子崗可謂奇山了。申屠山屬富陽市,在富春江南岸,離東梓只有三公里左右。宋朝人陳剛中有《申屠山記》一篇,說這個山“峰巒重復(fù),端若拱揖,應(yīng)接不暇。湍水怪石,神刻鬼劃,千巧萬狀。中有平田,如設(shè)萬席。挺然僧寺,出于林表。佳木修竹,左右交翠。此申屠剛違新室(王莽篡漢,改國號為新)之禍,申屠蟠晦黨錮之名,避地結(jié)廬,于今千載,子孫因家焉。支派分衍,至百余室。因姓而名其山,山之陽復(fù)以申屠志其地?!痹瓉砩缴嫌幸还艔R名大雄寺,建于唐長興三年。唐末有一高僧禪月尊者,曾在寺內(nèi)畫十六羅漢(羅漢系印度傳入,本來只有十六,宋時有人添加了兩個,從此變成十八),栩栩如生。據(jù)傳第十六尊,還是照著他自己的相貌畫的。這位高僧不僅善畫,而且工詩。剛到杭州,住在給事中羅隱家里,作詩甚多,中有名句“一瓶一缽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羅甚為贊賞,推薦給吳越王錢镠。錢镠見其所獻詩中有句“一劍寒霜十四州”,就命人請他把“十四州”改成“四十州”。因為當(dāng)時唐室凌替,群雄并起,錢镠在占領(lǐng)吳越十四州之后,想南取王審知的福州,北取楊行密的揚州,拓“十四州”為“四十州”。原本以為自己貴為王侯,叫一個討飯和尚改一句詩,自不在話下。哪里知道這位禪月和尚,偏偏不買他的賬,答道:“州亦不可添,詩亦不可改。孤云野鶴,何天不可飛?”說完拿了錫杖,離開杭州,就到此山,在大雄寺內(nèi)留下真跡。
天子崗一名白鶴峰。因山石皆烏色,奇形怪狀,又名烏石山,離東梓關(guān)五公里左右,同申屠山遙遙相對。這座山原本沒有什么大名氣,后來東漢孝子孫鐘把母親葬在這里。孫鐘者,孫堅的爸爸,孫策、孫權(quán)的爺爺也。因為孫子做了皇帝,有人就說祖母葬的地方風(fēng)水好,所以就稱之為天子崗了。妙就妙在這座山是這一帶的最高峰,頂上有一塊大平地。站在崗上近覷:群山環(huán)繞腳下,有似百官朝天子,倒有點“碧眼兒坐領(lǐng)江東”的氣概;遠眺:江水曲曲彎彎,大桐洲上綠樹環(huán)繞,桃花盛開季節(jié),堆錦疊繡,五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環(huán)山四周,有大批名勝古跡,如小蓬萊、仙人洞、百步山、樂村廟、天香寺等數(shù)十處,不知道目前怎樣了。桐廬江景,自古稱道煙雨。每當(dāng)細雨霏霏的時候,坐船在江面上駛過,近覷,水面漣漪回環(huán)不絕,山影樹影連成一片,無風(fēng)自搖;遠看,“綠樹蒼煙望欲迷”,但見遠山長,云山亂,近山青。加之岸邊幾個釣客身披雨衣,執(zhí)竿凝神而坐,儼然一幅絕妙的“春江煙雨圖”。江岸上峭壁高聳,群山連綿不絕:牛山,又名牌門山,從東到西,恰巧十里,所以又稱十里牌門;內(nèi)逼山,外瞰江,山路崎嶇屈曲,古為閩廣皖浙通道,現(xiàn)在已經(jīng)修鳥道為公路。金雞山,極似公雞,古人有詩:“天上金雞種,何時墜此山?只因鳴有信,流落在人間。”
過了十里牌門,可見富春江水電站大壩橫截在江面上,此壩高36米,是新安江大壩的三分之一多點。壩內(nèi)壩外,水位相差二三十米。船過大壩,先要進入壩內(nèi)船塢,然后關(guān)上后閘門放水,等水漲船高,與壩內(nèi)水庫水面平齊,前閘門才徐徐落入水中,船即穿閘門駛?cè)敫淮航畮?。穿壩而出,便進入一個“神仙世界”:富春江最主要的風(fēng)景區(qū)——嚴子陵釣臺。這里原名嚴瀨。上世紀60年代,利用兩山夾峙的自然條件,建設(shè)富春江水電站,修了一個水庫,灘深流急的嚴瀨,便成了一個波平如鏡的人工湖。船就停在離水壩一里多路的地方。原來沿江有一條小路直通釣臺,修了水庫,路已淹沒,去釣臺必須坐蘆茨公社的渡船,在水庫上行三四里,方到達釣臺腳下。
所謂釣臺,其實是突出富春山腰的兩塊大磐石,高度相仿,東西對峙,天造地設(shè),確是天下少見。富春山一名嚴陵山,在桐廬縣城西四十里。山高193米,迤邐七里。《圖經(jīng)》上說:“嚴陵山清麗奇絕,號錦峰繡嶺?!狈彩堑竭^此地的人,都認為這八個字并非過譽。連接?xùn)|西兩臺的一條山脊上,中間有一石亭,用七八十塊條石砌嵌而成,不用一根木料,也不用一點水泥。長方形,面積約二十平方,式樣樸素大方。這就是過去的雙清亭。據(jù)了解,東西釣臺上面原來都沒有建筑。一直到明朝正統(tǒng)元年(1436年),嚴州知府在東西兩臺各建一亭,刻石為額,東曰“不事王侯”,西曰“高尚其志”,明末被毀。到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再由羅氏兄弟復(fù)建。西臺亭上石額改為“留絲一鼎”,東臺亭上石額改為“垂竿百尺”。后來,西臺亭又壞掉,到民國初年再重建。除這兩個石亭外,1925年廣東人陳煥之又在這個山脊上建了這個雙清亭?,F(xiàn)在亭上石額已被砸毀。左右石柱上的對聯(lián),字跡約略可辨:“遠道息塵勞,向此間坐石看云,放懷宇宙;高臺瞻勝跡,羨當(dāng)日耕山釣水,俯視王侯?!?/p>
極目遠望東南,這一帶的最高峰高龍門直沖云霄,峰頸白云繚繞;峰前峰左峰右,群山環(huán)抱;最多的地方,有六重山,層層相疊。遠處天邊,白云破處,一抹藍天,晶瑩澄澈,似藍非藍,似青非青。夕陽返照,光怪陸離,遠遠望去,似有仙子乘鸞來去。正南,山坡上遍種橘樹。迤西,也是一山接一山,一峰連一峰,山山俱青,峰峰皆秀?!板\峰繡嶺”,果然名不虛傳。俯視腳下,一條清江,依山而流;萬頃碧波,風(fēng)平浪靜;幾點白帆,飄蕩其間。黃公望的杰作《富春山居圖》將此情此景描繪得恰到好處。雖然時隔七百年,眼下的清江已非昔日的急流,但是,風(fēng)景、意境依然未變?!叭嗽诋媹D中”,古人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