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寶楓又名平基槭,落葉喬木,高8~10米。樹皮灰褐色或深褐色,深縱裂。小枝無毛,當(dāng)年生枝綠色,多年生枝灰褐色,具圓形皮孔。葉紙質(zhì),長5~10厘米,寬8~12厘米?;S綠色,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常成無毛的傘房花序。翅果嫩時淡綠色,成熟時淡黃色或淡褐色。小堅果壓扁狀,長1.3~1.8厘米,寬1~1.2厘米?;ㄆ?月,果期8月。產(chǎn)于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山東、江蘇北部、河南、陜西、及甘肅等省區(qū)。
雞爪楓又名雞爪槭、青楓等,落葉小喬木,樹皮深灰色,小枝細(xì)瘦。葉紙質(zhì),外貌圓形,直徑7~10厘米,基部心臟形或近于心臟形稀截形?;ㄗ仙?,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生于無毛的傘房花序,總花梗長2~3厘米。翅果嫩時紫紅色,成熟時淡棕黃色。小堅果球形,直徑7毫米,脈紋顯著?;ㄆ?月,果期9月。產(chǎn)于山東、河南南部、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貴州等省,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
茶條槭又名華北茶條,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5~6米。樹皮粗糙、微縱裂,灰色,稀深灰色或灰褐色。葉紙質(zhì),基部圓形,截形或略近于心臟形,葉片長圓卵形或長圓橢圓形,長6~10厘米,寬4~6厘米?;s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果實黃綠色或黃褐色,小堅果嫩時被長柔毛,脈紋顯著,長8毫米,寬5毫米?;ㄆ?月,果期10月。產(chǎn)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陜西、甘肅,蒙古、蘇聯(lián)西伯利亞東部、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
血皮槭為落葉喬木,高10~20米。樹皮赭褐色,常成卵形,紙狀的薄片脫落。復(fù)葉有3小葉,小葉紙質(zhì),卵形,橢圓形或長圓橢圓形,長5~8厘米,寬3~5厘米,先端鈍尖,邊緣有2~3個鈍形大鋸齒,頂生的小葉片基部楔形或闊楔形,有5~8毫米的小葉柄,側(cè)生小葉基部斜形。聚傘花序有長柔毛,常僅有3花,總花梗長6~8毫米,花淡黃色,雜性,雄花與兩性花異株。小堅果黃褐色,凸起,近于卵圓形或球形。花期4月,果期9月。產(chǎn)于河南西南部、陜西南部、甘肅東南部、湖北西部和四川東部。
建始槭為落葉喬木,高約10米,樹皮淺褐色。葉紙質(zhì),3小葉組成的復(fù)葉,小葉橢圓形或長圓橢圓形,長6~12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闊楔形或近于圓形。翅果嫩時淡紫色,成熟后黃褐色,小堅果凸起,長圓形,長1厘米,寬5毫米,果梗長約2毫米?;ㄆ?月,果期9月。產(chǎn)于山西南部、河南、陜西、甘肅、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生于海拔500~1500米的疏林中。
光葉槭為常綠喬木,常高10米,稀達(dá)15米。葉革質(zhì),全緣或近先端有稀疏的細(xì)鋸齒,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長10~15厘米,寬4~5厘米,基部楔形或闊楔形?;s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成傘房花序,無毛,頂生于著葉的小枝上,嫩葉長出后始開花。翅果嫩時紫色,成熟時淡黃褐色,小堅果特別凸起,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6毫米,寬4毫米?;ㄆ?月,果期8~9月。產(chǎn)于陜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貴州和云南,生于海拔1000~2000米比較潮濕的溪邊或山谷林中,尼泊爾、錫金、印度北部、緬甸也有分布。
厚葉槭為常綠喬木,高10~12米。樹皮黑褐色,粗糙。葉厚革質(zhì),長圓橢圓形或橢圓形,稀長圓倒卵形,長8~14厘米,寬3.5~6厘米,全緣,基部楔形或闊楔形,先端短急銳尖或鈍形?;s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翅果嫩時紫色,成熟后現(xiàn)黃褐色,小堅果特別凸起?;ㄆ?月下旬,果期9月。產(chǎn)云南東南部,生于海拔1000米的闊葉林中。
橄欖槭為落葉喬木、高5~10米。樹皮粗糙,紫綠色或淺褐色。葉近于革質(zhì)或厚紙質(zhì),基部近于心臟形或近于截形,葉片的寬度大于長度,裂片三角狀卵形或卵形。花序短圓錐狀或圓錐傘房狀,淡紫綠色,連同長3~3.5厘米的總花梗在內(nèi)共長6~7厘米?;s性,雄花與兩性花異株。翅果嫩時淡紫色,成熟后淡黃色,小堅果近于球形?;ㄆ?月下旬,果期9月。產(chǎn)于浙江、安徽南部和江西東部,生于海拔200~1000米的疏林中。
所有的樹葉都含有綠色的葉綠素,樹木利用葉綠素捕獲光能,并且在葉子其他物質(zhì)的幫助下,把光能以糖等化學(xué)物質(zhì)的形式儲存起來,除葉綠素外,很多樹葉還含有胡蘿卜素 、黃色素、紅色素等其他的一些色素,雖然這些色素能像葉綠素一樣進行光合作用,但是其中有一些能夠把捕獲的光能傳遞給葉綠素。在春天和夏天,葉綠素在葉子中的含量要比其它色素豐富的多,所以葉子呈現(xiàn)現(xiàn)葉綠素的綠色而看不出其它色素的顏色,當(dāng)秋天到來時,這使得樹木開始落葉,在落葉之前,樹木不再像春天和夏天那樣制造出大量的葉綠素,并且已有的色素,比如葉綠素也開始分解,這樣隨著葉綠素含量的逐漸減少,其他色素的顏色就會在葉面上逐漸顯現(xiàn)出來,于是楓葉就會變成黃色至橙色或紅色。
此外,楓葉變紅的程度還與時間,干旱,污染,特別是缺少氮元素等因素有關(guān)。楓葉變紅實際上是楓樹對自然界壓力反應(yīng)的結(jié)果。變紅的反應(yīng)實際上起到遮光劑的作用,它是楓葉留在樹上的時間更長,進而讓樹能吸收更多的營養(yǎng)。研究發(fā)現(xiàn),營養(yǎng)的壓力,特別是氮元素缺少的壓力,使楓葉紅得更早,紅得更透。
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于程序系統(tǒng)索引或網(wǎng)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wǎng)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quán)威性。申請刪除>>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