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何正確洗手 正確洗手能有效預防傳染病、
因此,在秋季,我們應該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保護雙手不受損傷:
第一,避免頻繁洗手,在清洗衣物時,不要讓雙手長時間浸泡在水中。
第二,洗手時水溫不應過熱,否則會破壞手部表面的皮脂膜,促使角質(zhì)層更加干燥甚至皸裂,最佳水溫應該在20℃—25℃之間。
第三,洗手時應選用無刺激性的中性洗手液,最好含有維生素B5、維生素E或羊毛脂、蘆薈等滋潤型護膚成分,盡量不使用肥皂等堿性較強的清潔用品。最后,手洗干凈后,不能任其自然風干,因為在干燥的空氣中,手部皮膚內(nèi)的水分,會伴隨未擦干的水分一起蒸發(fā)掉。
正確的做法是:洗手完畢,用干凈、柔軟的毛巾擦手,在皮膚未干時,涂抹具有保濕功能的護手霜,只有這樣才能及時鎖住皮膚內(nèi)的水分。
如何正確洗手
正確的洗手方法是跟人良好衛(wèi)生習慣重要內(nèi)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腸道病毒的傳播。在與患者接觸后,觸摸眼、口、鼻前,打噴嚏或咳嗽后,如廁后,帶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觸公共設施如扶手、從外面回家后等均應及時洗手。推薦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濕、搓、沖、捧、擦。
濕: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擦上肥皂或洗手液。搓:手心、手背、指縫相對搓揉20秒:①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摩擦;②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搓擦,交換進行;③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zhuǎn)搓擦,交換進行;
⑤彎曲各手指關(guān)節(jié),在另一手掌心旋轉(zhuǎn)搓擦,交換進行;⑥搓洗手腕,交換進行。沖:用清水把手沖洗干凈。
捧:用清水將水龍頭沖洗干凈,再關(guān)閉水龍頭。擦:用干凈的毛巾/紙巾擦干或烘干機烘干。
為什么要勤洗手?
人們常常講“病從口入”。實際上,在“病從口入”的過程中,兩只手發(fā)揮著無法替代的拿取接送等作用。不論是潔凈的手拿取被污染的食品,還是被污染的手拿取潔凈的食品去吃,病菌都是經(jīng)過手接送進入口中去的,也可以說是“病經(jīng)手入”。
一般說來,人們的一只手上大約沾附有40多萬個細菌,這也絕不是危言聳聽。如果手洗不干凈,后果不堪設想。生活中,有些人手一閑下來,就摳鼻子、揉眼睛,此時可能造成鼻子、眼睛黏膜的破損,是呼吸道中的病菌、手上的病菌乘虛而入,致使健康的身體受到侵襲?!安〗?jīng)手入”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什么時候應該洗手?
遇到以下10中情況,需要洗手。具體包括“飯前飯后;便前便后;吃藥之前;接觸過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掃除工作之后;接觸錢幣之后;接觸別人之后;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臟東西之后;戶外運動、作業(yè)、購物之后;抱孩子之前。尤其是接觸過傳染物品的,更要經(jīng)過消毒反復洗。
洗手有哪些誤區(qū)?
既然“病從口入”與手被污染的關(guān)系極大,那么,注意保持手的衛(wèi)生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在現(xiàn)實生活中,相當多的人在洗手時陷入了“誤區(qū)”:
(1)不愿洗手。這些人總覺得自己“身體棒”、“抵抗力強”,滿足于“眼不見為凈”,沒有養(yǎng)成洗手的良好習慣。
(2)簡單擦手。由于不具備洗手條件,或因沒有水,或因是污水,只好以擦代洗。吃東西前,或用手絹、手紙,或用衣襟、袖口,隨便擦拭一下就吃。
(3)盆水洗手。乍一看,確實是在用水洗手,但洗手時盆里的水已弄臟了。用臟水洗手,手仍然是臟的,同樣達不到洗手的目的。甚至還有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那水被污染的程度就更為嚴重。
(4)不用肥皂洗手。有的雖然是打開水龍頭,用流動水洗手,但不用肥皂和洗滌液,手依然洗不干凈,充其量也只能是象征性地“意思”了一下,使嫌臟的心理稍微緩和了一點,但遠沒有解決實質(zhì)問題。
(5)只洗一遍手。有的用流動水洗手時,雖然也打了肥皂用了洗滌液,但剛剛搓出的泡沫兒來,就馬上用水沖洗掉了。由于泡搓時間短、沖洗遍數(shù)少,實際上仍不符合科學洗手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