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月巖國家級森林公園位于湖南省道縣西部的國有月巖林場及代管村的部分面積,東與道縣的清塘鎮(zhèn)接壤,西、北與都龐嶺自然保護區(qū)交界,南與月巖林場相鄰,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11°19′44″-111°24′59″,北緯25°26′55″-25°32′07″。南北長9.6公里,東西寬8.7公里。森林公園總面積3936.70公頃,其中國有土地面積1976.70公頃,集體土地面積1960.00公頃。
地形地貌
月巖國家森林公園坐落于都龐嶺山脈東麓北段,屬五嶺山脈之一的都龐嶺山系,最高峰韭菜嶺海拔2009.3米,為湖南第二高峰。
氣候特點
月巖國家森林公園所在地氣候溫暖濕潤,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年均氣溫18.6℃,年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shù)近1600小時,無霜期309天。
資源情況
資源特點
截至2013年,月巖國家森林公園境內(nèi)有高等植物186科、612屬、1265種,動物共有22個目、54科、134種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達38種。
資源分類
截至2013年,月巖國家森林公園內(nèi)森林面積26萬畝,森林植被保存完好。原始林面積221.9公頃,次生林面積1434.7公頃,人工林面積1433.1公頃。森林覆蓋率為92%,
截至2013年,月巖國家森林公園境內(nèi)有一級保護植物資源冷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3種;公園境內(nèi)重點保護動物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穿山甲、水獺、大小靈貓、獐、紅腹角雉、紅腹錦雞、水鹿等20余種。
主要景點
大江源景區(qū)
大江源景區(qū)位于森林公園的西南部,景區(qū)規(guī)劃面積501.5公頃。該景區(qū)以大江源峽谷為軸線,按照資源特點和旅游主題,景區(qū)內(nèi)分大江源民族風情村、七仙瑤池避暑休閑小區(qū)。主要景點景觀為大江源河景、七仙女、仙女霓衫、美女梳妝、群英薈萃以及各類象形石、石壁和常綠闊葉林、杉木林、村邊的風水林及古木大樹等。
慶里源景區(qū)
慶里源景區(qū)位于森林公園的中部,規(guī)劃面積662.8公頃。以慶里源峽谷為軸線,串連云溪湖。按照資源特點和旅游主題的不同,景區(qū)內(nèi)分峽谷小區(qū)、竹苑小區(qū)和云溪湖小區(qū)。峽谷小區(qū)主要為森林景觀和山水景觀,以開展各類觀光為主;竹苑小區(qū)依托優(yōu)越的竹林環(huán)境開展度假休閑旅游;云溪湖小區(qū)借助云溪湖水庫以開展體育健身、度假休閑等活動為主。主要景點景觀為錦繡峽谷、石瀑、云溪湖等山水景觀和常綠闊葉林、竹林、道縣野桔等生物景觀。
月巖
月巖景區(qū)位于森林公園的東部,規(guī)劃面積429.2公頃。景區(qū)以地質奇觀月巖為主體,包括周邊的喀斯特峰林地貌以及石山植被。主要景點景觀為主要景點景觀有月巖景點群、峰林群、月巖古樟等。景區(qū)特點以石灰?guī)r巖溶景觀為特點,包括溶洞、峰林、石乳、石柱、石幔、石紋等。
中坪景區(qū)
中坪景區(qū)位于森林公園北部,規(guī)劃面積758.2公頃。景區(qū)分別以中坪河的南河、北河為軸線,根據(jù)景觀資源的特點及旅游主題,區(qū)劃有南河一線天小區(qū)和北河瀑布群小區(qū)。主要景點景觀為一線天、天女散花瀑布、垂簾瀑布、一線連瀑布、三疊瀑布、長石灘、猴頭峰以及森林植物群落等。
韭菜嶺山地濕地
韭菜嶺山地濕地位于湖南永州都龐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核心區(qū)內(nèi),為典型的山地濕地。于2008年被列為湖南省18處重要濕地之一,面積約為257.24hm2,包括千家洞的上、中、下洞。濕地植物主要有拂子茅、少穗苔草、粗葉炭蘚等。動物有國家二級水鹿、紅腹角雉等。
云溪湖
云溪湖景區(qū)位于云溪湖距森林公園管理處以南約1.5公里,于1958年10月建設,2006年改造。改造前為小一型水庫,水庫正常庫容為722萬立方米,面積44.6公頃(669畝)。改建后正常庫容1517萬立方米,水深約40米。
三疊瀑布
一線天往上約3公里的地方,有一處高100余米的三疊大瀑布。上瀑布落差25米,寬3米;中瀑布落差30米,寬6米;下瀑布落差45米,寬10米。雨季水大的時候,瀑布響聲如雷,數(shù)里外可聞其聲。
開發(fā)建設
2008年12月,國家林業(yè)局設立批準為月巖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
2010年國家批準設立湖南月巖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為副處級事業(yè)單位。
交通及線路
洛湛鐵路在縣城附近建有火車站,公路四通八達,G207線、S323線、S325線三條公路目前正在改擴建為二級公路。正在興建的廈(門)蓉(廣州)高等級公路正抓緊施工。公園距永州機場約100公里,距桂林兩江國際機場約180公里。
歷史人文
月巖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月巖這座山叫寶龍罩,原來山不是空的。有條寶龍被山神用罩子罩在石山中間,因此叫寶龍罩。后來,有個神仙從這里路過,想把這條寶龍帶到九嶷山去,用他的傘柄把寶龍連罩從石山中挑出來帶走了,這座石山中間就出現(xiàn)了一個大空洞。從洞中往上看,像一輪皓月當空,并且還有上弦月、滿月、下弦月的各種變化,于是人們就稱它為月巖。過路神仙帶著寶龍走了不遠,天就亮了。他不得不把龍和罩丟在月巖附近的田洞里,以后就再也沒有來搬了。年深月久,寶龍和罩就變成一座小山,不過神仙用傘柄穿過的眼孔至今猶在。
千家峒傳說
瑤族的祖盤瓠是一只龍犬,他幫助評王打敗了高王,遂娶了評王的三公主為妻,盤瓠一到晚上就變成英俊的小伙。評王將盤瓠封到桂林做官,盤瓠不愿意,便攜妻來到四面環(huán)山中間平原風調雨順的千家峒。盤瓠與三公主生有六男六女,在這里恩愛幸福地生活著。評王賜給他們12個姓:盤、奉、包、沈、唐、黃、李、廖、任、鄧、趙、周。兒女們又繁衍出子孫后代,在這片沃土上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700多年前的一天,千家峒出入的洞口被外人發(fā)現(xiàn),官府派人前來收稅。豈料收稅官進了千家峒,和盛情的瑤民同吃同住,樂不思蜀。山下的官府以為收稅官被瑤民殺掉,遂派兵血洗千家峒。千家峒頓時血流成河。幾天后,瑤族12姓的代表聚會平石廟,決定放棄千家峒。臨行將一只牛角鋸成12截,發(fā)誓500年后,子孫無論流落天涯海角,都要回聚千家峒。千家峒的瑤民從此遠走天涯,過著漂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