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巷基督教堂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qū)法海路觀巷9號,始建于1881年,由美國公理會創(chuàng)建,初名圣教樓后稱太平街教堂,系該會在福州建立的第二所教堂。1915年因信徒增加,由劉謙安捐資在觀巷新建教堂,1916年建成“劉孟湜牧師紀念堂”(簡稱劉公紀念堂),堂內(nèi)曾配置美國制造的雀屏式黃銅巨型管風琴。
1948年舉辦百人英文《彌賽亞》音樂會,創(chuàng)福州音樂史記錄。1992年恢復開放,2005年重建后于2006年獻堂定名觀巷基督教堂。原建筑為紅磚砌筑,面積1888平方米,2016年11月舉行百年慶典感恩崇拜。
劉公紀念堂為紅磚砌筑,平面接近正方形,面寬和進深均為八間,面積1888平方米,可容納1000人舉行宗教活動。建筑中央是一個相當于四層高的大廳,其他房間環(huán)繞大廳布置,一層為辦公等用房,二層為宿舍,走廊在大廳一側;“三層”為坡屋頂部分,用固定花窗裝飾;“四層”為天窗,是大廳主要的光線來源。建筑外觀樸素,除摟面位置磚的砌法有所不同外,沒有任何裝飾。屋頂為木桁架四坡攢尖頂小青瓦屋面;由于中央大廳設置高窗采光,外觀看起來象象中國的重檐建筑。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國外布道會派傳教士楊順和懷德夫婦來福州,以中洲為立足地,在江南橋畔賃屋傳教。翌年把傳教中心擴展到南臺鋪前頂保福山,修筑了該會在福州的第一座教堂救主堂。
同治二年(1863年)美部會派麻林與夏察理來榕主持福州差會。并在于山北麓購地沿街建一座曲尺形白磚樓,取名圣教樓,并在荒山坡地上蓋起四座洋式平房,作為福州差會辦事機構和外國傳教士聚居地(俗稱“洋界”)。光緒七年(1881年),建太平街教堂,是為公理會在福州的第二座教堂。民國五年(1916年)信徒劉謙安為紀念其父劉孟湜牧師,捐獻巨款擴建新堂,遂改名劉公紀念堂。
劉公紀念堂裝有福建第一臺巨型管風琴,延請格致中學薛廷模校長夫人林雪金女士(1890-1979年)為管風琴師。每逢教堂有重要節(jié)期音樂活動,均由林女士彈奏管風琴。林雪金女士畢業(yè)自燕京大學,后曾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獲得教育學碩士學位,在美國期間學習管風琴演奏,回國后一直擔任劉公紀念堂管風琴師,是福建省內(nèi)較早的中國籍管風琴師。
民國十六年(1927年),劉公紀念堂成為中華基督教會閩中協(xié)會的總堂,該會的節(jié)日大型音樂會均在此召開。
50年代,中華基督教會參加基督教三自愛國會?!拔母铩敝袆⒐o念堂停止活動,1992年改名觀巷堂重新開放活動。1994年該堂信徒1200人。
觀巷堂在2006年被教會自己拆毀,改建新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