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輔政是西漢中期發(fā)生的歷史事件。漢武帝為了打匈奴,通西域,再加上他的生活奢侈,喜歡講排場,還迷信神仙,連年大興土木,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許多年來,把文帝、景帝時候積累起來的錢財、糧食,消耗得差不多了。為了弄錢,他重用殘酷的官吏,加稅加絹,甚至讓有錢的人可以出錢買爵位,賣官職。這些人做了官,當然要拼命搜刮老百姓,再加上水災旱災,逼得百姓難過日子,各地方就有大批農民起來反抗官府。
到了他在位的最后幾年,他才決心停止用兵,并且提倡改良農具,改進耕種技術。他還親自下地,做個耕種的樣子,吩咐全國官吏鼓勵農民增加生產。這樣,國內才逐漸穩(wěn)定下來。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艄馍畏钴嚩嘉?、光祿大夫等職位,侍奉漢武帝左右,前后出入宮禁二十多年,未曾犯一次錯誤。因此得到漢武帝的信任。
征和二年秋八月辛亥(前91年9月30日),衛(wèi)太子被江充以巫蠱之禍逼死,漢武帝決定立鉤弋夫人之子劉弗陵為儲君,并計劃令霍光輔佐。武帝令宮中畫師畫《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賜給霍光,暗示他準備輔政。
后元二年二月乙丑(前87年3月27日),漢武帝于彌留之際,立劉弗陵為太子。兩天后,即丁卯日(前87年3月29日),漢武帝駕崩于五柞宮,享年七十歲。三月甲申(前87年4月15日)葬于茂陵?;艄庹浇邮軡h武帝遺詔,成為漢昭帝劉弗陵的輔命大臣,與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輔佐朝政。
霍光掌握了朝廷大權,幫助漢昭帝繼續(xù)采取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減輕稅收、減少勞役,把國家大事管理得很好。但是,朝廷中有幾個大臣卻把霍光看作眼中釘,非把他除去不可。
霍光與同為輔政大臣的金日磾和上官安都有聯(lián)姻關系。金日磾次子金賞的妻子是他女兒。另外一位輔政大臣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所娶則是霍光長女,有一女上官氏。
上官安打算讓時年僅僅六歲的上官氏做皇后,遭到霍光反對,于是轉而走蓋長公主的門路,成功實現(xiàn)目的。上官家族為了回報蓋長公主,想將其情夫丁外人封列侯和光祿大夫,也被霍光駁回。霍光此前又曾多次阻止上官家族其他親戚封官。雙方因而結怨,成為政敵。
上官桀父子聯(lián)合蓋長公主、燕王劉旦以及輔政大臣桑弘羊等共同結成反對霍光的同盟,假托燕王名義,趁霍光休假的時候,向漢昭帝上書,誣陷霍光有不臣之心,并內外接應,做好準備,打算一舉擒殺霍光。
年僅十四歲的昭帝識破了他們的陰謀,不予理睬,并安撫霍光,且下令追查上書人的來歷。后來,漢昭帝還下令,如有人上書毀謗霍光者,必追究到底。
上官桀等人見無法從昭帝處下手,便決定發(fā)動政變,殺霍光,廢黜昭帝,立燕王為帝。但計劃泄漏,霍光族滅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蓋長公主和燕王旦自殺。此后,霍光成為朝政實際上的決策者。
在昭帝時期,霍光得到漢昭帝的全面信任,因而得以獨攬大權,他采取休養(yǎng)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勵農業(yè),使得漢朝國力得到一定的恢復。對外也緩和了同匈奴的關系,恢復和親政策。
這段時期和后來的宣帝時期,合稱昭宣中興,史家認為,西漢自文景之治后被武帝窮兵黷武政策所耗空的國力,在這段時間得到了恢復。
元平元年夏四月癸未日(前74年6月5日),漢昭帝駕崩,他沒有兒子?;艄庥h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后就以淫亂無道的理由報請上官太后廢除了他。
霍光同群臣商議后,決定從民間迎接武帝曾孫劉病已(后改名劉詢)繼承帝位,這就是漢宣帝?;艄馀c伊尹效法殷商伊尹,行廢立天子之事,從此后人合稱為“伊霍”。
漢宣帝即位初,霍光表示要歸政于帝,但宣帝沒有接受,朝廷事務的決策仍先經過霍光過問再稟報皇帝。宣帝對霍光表面上很信任,但內心十分忌憚,與之同車時“若有芒刺在背”?;艄獗救斯Ω哒鹬?,為后來的全家族滅埋下了禍根。
漢宣帝即位后,沒有依照群臣提議立霍光之女霍成君為皇后,而是委婉的以尋故劍的名義,表示要立自己的元配妻子許平君為皇后?;艄鉀]有反對,但以許皇后父親許廣漢受過宮刑的緣故,反對漢宣帝依照漢朝慣例封后父為列侯。
霍光的繼室顯對女兒沒有成為皇后不滿,背著霍光,趁許皇后生產的機會,買通醫(yī)生淳于衍,毒死了許皇后。許皇后死后,宣帝追究醫(yī)生責任,淳于衍下獄受審,顯害怕而向霍光坦白了此事。
霍光驚駭之余,想要追究顯的責任,但最終還是礙于夫妻情分替她掩蓋了過去。霍成君最終被立為后。
地節(jié)二年春三月庚午(前68年4月21日),霍光病重逝世,臨終上書請分自己的封邑三千戶給其侄孫霍山,以繼承其兄長霍去病的香火。
劉詢:
“故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宿衛(wèi)孝武皇帝三十有余年,輔孝昭皇帝十有余年,遭大難,躬秉誼,率三公、九卿、大夫定萬世冊,以安社稷,天下蒸庶咸以康寧。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復其后世,疇其爵邑,世世無有所與,功如蕭相國?!?、“宣成侯光宿衛(wèi)忠正,勤勞國家?!?/p>
嚴延年:
“光擅廢立,亡人臣禮,不道?!?/p>
班固:
“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漢室之寄,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學亡術,闇于大理;陰妻邪謀,立女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顛覆之禍,死才三年,宗族誅夷,哀哉!”
獨孤及:
“漢興,蕭何、張良、霍去病、霍光以文武大略,佐漢致太平,一名不盡其善,乃有文終、文成、景桓、宣成之謚。”
司馬光:
“霍光之輔漢室,可謂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執(zhí)之,久而不歸,鮮不及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詐,固可以親政矣,況孝宣十九即位,聰明剛毅,知民疾苦,而光久專大柄,不知避去,多置親黨,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憤于上,吏民積怨于下,切齒側目,待時而發(fā),其得免于身幸矣,況子孫以驕侈趣之哉!雖然,向使孝宣專以祿秩賞賜富其子孫,使之食大縣,奉朝請,亦足以報盛德矣;乃復任之以政,授之以兵,及事叢釁積,更加裁奪,遂至怨懼以生邪謀,豈徒霍氏之自禍哉?亦孝宣醞釀以成之也。昔椒作亂于楚,莊王滅其族而赦箴尹克黃,以為子文無后,何以勸善。夫以顯、禹、云、山之罪,雖應夷滅,而光之忠勛不可不祀;遂使家無噍類,孝宣亦少恩哉!”
蘇軾:
“古之人,惟漢武帝號知人。蓋其平生所用文武將帥、郡國邊鄙之臣,左右侍從、陰陽律歷博學之士,以至錢谷小吏、治刑獄、使絕域者,莫不獲盡其才,而各當其處。然此猶有所試,其功效著見,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至于霍光,先無尺寸之功,而才氣術數(shù),又非有以大過于群臣。而武帝擢之于稠人之中,付以天下后世之事。而霍光又有忘身一心,以輔幼主。處于廢立之際,其舉措甚閑而不亂。此其故何也?夫欲有所立于天下,擊搏進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則必有卓然可見之才,而后可以有望于其成。至于捍社稷、托幼子,此其難者不在乎才,而在乎節(jié),不在乎節(jié),而在乎氣。天下固有能辦其事者矣,然才高而位重,則有僥幸之心,以一時之功,而易萬世之患,故曰‘不在乎才,而在乎節(jié)’。古之人有失之者,司馬仲達是也。天下亦有忠義之士,可托以死生之間,而不忍負者矣。然狷介廉潔,不為不義,則輕死而無謀,能殺其身,而不能全其國,故曰‘不在乎節(jié),而在乎氣?!胖擞惺е撸瑫x荀息是也。夫霍光者,才不足而節(jié)氣有余,此武帝之所為取也?!?/p>
李呂:
“官安胥飲貴仍驕,父子同誅韙孝昭。博陸時方專國柄,濟陰早已被弓弨。老妻安得謀靈嫗,劣女剛將冠內貂。白云副封奇禍作,后車傾覆更蕭條?!?/p>
陳普:
“幾度咸陽累積尸,盡緣丘冢似焉支。覆車愁殺張車騎,印綬臨身必十辭?!?/p>
蔡東藩:
“光忠厚有余,而才智不足,誠哉其不學無術乎!伊尹能使太甲之悔過,而霍光徒毅然廢立,專制成事,其不如伊尹多矣!然以后世之莽操視之,則光猶有古大臣風,與跋扈者實屬不同。善善從長,光其猶為社稷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