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坐落于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洛陽市洛河與瀍河的交匯處,場館以“運河源·隋唐韻·河洛技”為設計理念,提取大運河的拱形元素作為基本架構,一道道拱形的結構支撐起一座宏偉的建筑,也撐起人們對運河文化的歷史記憶和想象空間。博物館建筑面積3.3萬平方米,一層、二層為“國運泱泱——隋唐大運河文化展”常設展,三層為“一粒米的漕運之旅”互動體驗展,此外設有臨時展廳。
“國運泱泱—隋唐大運河文化展”共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天工國運一統(tǒng)中華”,以大運河的開鑿為中心,生動講述了洛陽的地理位置、東都洛陽的營建、大運河的開鑿及運河上的水工傳奇。
第二部分“千年運河萬物通濟”,以大運河的運轉為中心,呈現(xiàn)了運河的漕運體系及因漕運而生水運倉儲、水上交通工具、各色商品。
第三部分“隋唐盛世國運繁華”,通過搭造新潭碼頭、南市等場景,以隋唐洛陽城、南市場景和詩畫運河、運河非遺互動的形式,形象展示了隋唐大運河上的經濟文化。
第四部分“古今輝映源遠流長”,以隋唐大運河的保護傳承為中心,通過文字、影片和互動的形式展示了大運河的申遺之路、運河風光、國家圖書館里的運河等內容。
“一粒米的漕運之旅”互動體驗展,講述一粒米從征收、運輸至到達的全過程,通過精心設計的互動多媒體形式充分展示了運河漕運的巨大作用和功能。最后“城與運”沉浸式環(huán)幕影片作為尾聲,將隋唐大運河沿線的一個個城市串聯(lián)起來,生動展現(xiàn)城市與運河的千年邂逅。
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主要收藏與大運河相關文物。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重要倉平包括汴河文化層、隋代石獅子、西周回字紋青銅鼎、唐三彩天王俑、唐鹽鐵使印、唐代倉窖遺存、含嘉倉19號窖刻銘磚、回洛倉“大業(yè)元年”磚,洛陽運河一號、二號古沉船等。
周二至周日9:00一17:00(16:3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
洛陽市內乘坐57路、3路、D3路、79路公交車濱河北路新街口東站下車步行前往。
2018年,國家“十三五”重點文化工程的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項目正式啟動。
2020年9月,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正式開工建設。
2022年5月18日,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