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貨市場有“新”貨
據(jù)了解,在舊貨市場賣舊貨一般有三種方式:買斷式,即把舊貨直接賣給舊貨經(jīng)營單位或攤主,這種方法交易程序簡單,變現(xiàn)快,但一般來講,價格較低,很難達到賣主的理想價格;代銷式,舊貨所有人與銷售人簽協(xié)議,價格經(jīng)雙方認可,銷售人在原價上加價或賣出后按天數(shù)收取管理費,這種方式舊貨所有人定價的自主權(quán)比較大,但要注意價格定得太高,可能會使貨物賣不出去;拍賣式,舊貨所有人自己親自銷售,待價而沽。只是有一條,千萬別指望舊貨還能賣出“天價”,一般舊貨價格受貨品的種類、功能和使用時間影響,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一般不超過貨物原價的80%。
舊貨市場的商品以中低檔為主,其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價格,很適合工薪階層淘貨。據(jù)業(yè)內(nèi)人士介紹,舊貨市場的價格一般是市場價的一半,甚至更低,經(jīng)營者的利潤至少可達40%,購買者也可省下不少錢。舊貨主要是從城市到城郊、由富裕家庭向普通家庭流通的。購買舊貨的顧客,一部分是城市中低收入者和農(nóng)民,一部分是打工仔、學生等流動人口。
許多人認為,所謂的舊貨市場賣的都是些“破爛貨”,不愿意去那里買東西;但也有不少消費者認為,舊貨市場的商品不僅便宜,有的商品在正規(guī)商場還不一定買得到,而且有時在舊貨市場還能買上嶄新的商品。

廢品次品充斥舊貨市場
在城市的居民樓前,常??梢砸姷降胖嗆?,掛著“回收舊彩電、舊冰箱、舊洗衣機”的招牌,吆喝著收破爛兒的,他們將所收的廢品分門別類,舊書報、舊易拉罐等廢品送到廢品收購站,舊家電一類有時候直接送到舊貨市場。至于其質(zhì)量,老百姓是當作廢品來賣的,所以很難保證。
廢品中的一部分流向了舊貨市場。那么,舊貨市場的情況又是如何呢?在有的舊貨市場,小到鍋碗瓢盆,大到30元的電扇、40元的燃氣灶、50元的電飯煲、75元的熱水器……小家電一類的商品,一概不保修。至于大宗電器,如冰箱、洗衣機、冰柜等二手家電,保修1個月,也是只修不退。
舊貨的消費對象,除了城市打工者,也有收入不高的工薪階層和剛畢業(yè)的大學生。而一些舊電灶、舊保鮮柜的消費對象多是個體餐館。買舊貨的消費者幾乎都認為,舊貨不保修無可厚非。一對年輕夫婦就說,既然是二手的東西,質(zhì)量難免有問題,覺得差不多就可以了。而有的消費者則認為,舊貨的維修費用有的也許要超出其本身的價值,要讓經(jīng)銷商保修,委實不太可能。
由于質(zhì)量難以保證,所以二手商品的售后服務幾乎是一片空白。據(jù)介紹,舊貨是一種特殊商品,不屬于“三包”范圍,再加上目前沒有現(xiàn)成的法律依據(jù),一旦出現(xiàn)問題,解決起來非常困難。而一些非法經(jīng)營者,打著“舊貨”的牌子,將廢品或殘、次品當作正品來售,售后又沒有保修承諾,結(jié)果給顧客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失。所以,目前一些大的交易市場已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管理機制與規(guī)章制度,如太原南堰舊貨交易市場,所有進入市場的舊貨必須持有發(fā)票等,以免贓物進入市場。同時,為了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quán)益,所有進入市場的商品必須實行保修6個月以上的制度。
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庇嘘P資料表明,家電經(jīng)過20世紀80年代第一次消費熱潮后已全面進入更新時期,50%至80%的將在近兩年淘汰;城鎮(zhèn)居民家用電器的實際更替周期已縮短到5年至6年,手機、電腦等電子類消費品更是1年至3年就要換一次,每百戶喬遷新居的市民就有65戶要購買新家具,同時各商場及企業(yè)的積壓商品如服裝、閑置設備等都為舊貨市場提供了豐富的貨源。而另一方面,一些出于各種原因想買舊貨的人也需要一個既方便,又有充足貨源可供選擇的“根據(jù)地”,這一買一賣之間蘊含著不少商機,舊貨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舊貨市場買家要有“四項注意”
到舊貨市場“淘”物品該注意些啥,專業(yè)人士提醒買家要有“四項注意”。
一、注意購買“舊貨”發(fā)生的諸如造成使用者傷害的問題。
如果購買和出售均是公民個人,根據(jù)《消費者權(quán)益保護法》,受損一方只能向生產(chǎn)廠家索賠,而不能由銷售者與生產(chǎn)者負連帶責任。因為個人之間的買賣行為不適用《消法》,所以應避免從個人手中買“舊貨”。
二、從舊貨商店購買“舊貨”,質(zhì)量應當如何保障。
商家因有沒有明示而承擔不同責任,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如果商家把“舊貨”翻新充作合格新品,那么屬于欺詐,消費者有權(quán)索賠;如果商家直接告訴消費者是“舊貨”,即商品存在一定的瑕疵,但不具備及人身財產(chǎn)安全的不合理因素,那么屬于履行了告知義務,可以免責任,此時消費者如要求維修則應付修理費。因此,購買“舊貨”一定要注意商品的質(zhì)量,最好由專業(yè)人員評估后再購買,避免因商家明示而自擔質(zhì)量責任。
三、要注意商品使用期。
一般商品無論質(zhì)量多好,或長或短都有其使用壽命,超過該“壽命”的商品即應報廢,如果超過明示的商品使用期限,即使因為商品缺陷而受損,廠家也不擔負責任,受損的消費者喪失了請求權(quán)。可見,購買的“舊貨”使用期限應在商品使用期內(nèi)。
四、還要注意“舊貨”已被使用的期限,這除了與質(zhì)量可靠程度有關外,有時也直接決定受損者有無請求賠償?shù)臋?quán)利。
總之,人們在購買“舊貨”時不要被低廉的價格蒙住了雙眼,要注意商品的質(zhì)量,是否超過商品的“壽命”,被最初用戶使用多久等問題,避免花錢買回“定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