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鐘簡介
排鐘(Tubular Bell)又稱“管鐘”,由一些長短有別的鋼管或銅管組成。它懸掛在一個較高的架子上,演奏者手持一根或兩根木槌擊奏,成套的排鐘按各調(diào)自然音階鑄造。是打擊樂器的一種。把金屬管掛在鐵架上,以木槌敲打以產(chǎn)生旋律。金屬管排列方式類似于鋼琴鍵盤。音色神秘,像教堂鐘聲。在音樂會中,演奏者根據(jù)樂譜要求懸掛所需排鐘。排鐘發(fā)音莊嚴而洪亮,余音很長,聽起來音高似乎不很確定。
排鐘的發(fā)音方式
排鐘由長短不一的鋼片或鋁板組成,排列法與風琴的黑白鍵相似。用兩根金屬小槌或木槌直接敲擊鋼片或鋁板而發(fā)音。現(xiàn)今也有鍵盤式的排鐘,通過鍵盤的機械裝置來敲擊鋼片,發(fā)音原理均相同。音色尖銳、清脆如銀鈴。奏單音時優(yōu)美動聽,也可奏雙音或強音。用高音譜號記譜,音域達二組至三組,樂隊中偶然使用,屬色彩性樂器,用以描繪崇高的意境或幻想、仙境等段落。
排鐘的使用方式
主要用于西洋管弦樂隊的打擊樂器。它在樂隊音響中極富光澤,穿透力也很強。它適宜奏旋律和各種音型,經(jīng)常被運用于輕松的、描繪性的以及夢幻性的音樂情緒段落中。
排鐘用單行五線譜高音譜表記譜,實音與記譜相同。
排鐘很少用于獨奏,大多數(shù)情況是與管弦樂隊中的其他樂器一起使用,提供明快、透明的效果。最有名的鐘琴獨奏段落是W.A.莫扎特歌劇《魔笛》中帕帕蓋諾的魔鈴音響。P.I.柴科夫斯基的舞劇《胡桃夾子》、《天鵝湖》中也使用過排鐘。另一種排鐘稱為利拉式鐘琴,它是把鋼條固定在外形似里拉琴的框架中,框架下有一手柄,便于攜帶。這種排鐘用一個槌子敲擊,常在行進的軍樂隊中使用。
排鐘常用音域
小字一組c-小子二組e。排鐘原是一排由大到小的鐘組成,現(xiàn)由十三根按半音關(guān)系順序排列的金屬管,懸掛在框架上而組成,用木槌敲擊。以高音譜表記譜。
排鐘在樂隊中很少使用其全部音管,往往只根據(jù)需要選其中若干音管擊奏。排鐘的余音很長,不宜演奏復雜的音型,通常只演奏旋律的幾個主要音或弦根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