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減震器的原理
1、車身重量的轉移
進彎和出彎時車身重量轉移(Weight Transfer)的速度會影響操控的平衡,這影響會持續(xù)直到重量轉移完成,而車身重量轉移的速度是由避震器所控制,改變避震器在壓縮和拉伸行程的速度可改變車身動量轉移的速度。避震器越硬重量轉移的速度越快,重量轉移越快則車身子的轉向反應也越快。
過彎時轉動方向盤,輪胎會產(chǎn)生一個滑移角(Slip Angle),進而產(chǎn)生轉向力,這力量作用在滾動中心(Roll Center)和重心(Center of Gravity),然后導致車身重量轉移,車身產(chǎn)生滾動(Roll)。此時彎外輪的轉向力會隨著滑移角的增大及車身重量的轉移而加大,車子在達到最大轉向力及完成重量轉移后會建立一個過彎姿勢(Take a set),由于避震器控制重量轉移的速度,因此也會影響建立過彎姿勢的速度。由于轉向反應對操控很重要,因此我們希望過彎姿勢的建立越快越好,但也不可太快,必須有時間讓車手去感覺過彎姿勢的建立,并感受循跡性的極限,如果重量轉移太快會讓車手來不及去感覺,因此設定一個車身重量轉移的速度讓熱車手去感覺極限的接近,并且有所反應是車輛懸吊設定時的重要課題。我們常說車隊會依不同的車手而有不同的車輛設定,對懸吊系統(tǒng)設定來說,不同的車手由于駕駛技術和習慣的不同,對轉向反應的感覺速度及反應速度也會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懸吊設定,以求得車手的充分發(fā)揮。
2、一手太原則
入彎時轉動一次方向盤,就會產(chǎn)生一次車身的重量轉移變化,建立一轉向力與輪胎抓地力平衡的過彎姿勢,所謂的過彎極限是出現(xiàn)在轉向力等于輪胎的抓地力。有人在入彎后會連續(xù)的轉動方向盤,這實在是天大的錯誤,因為這會造成車身在不平衡狀態(tài)下過彎,如此車手將無從去驅使車輛逼進極限,降低了過彎的速度并存在著失控的危機。過彎時應該盡量遵循所謂“一手太”原則,判定彎道角度后將方向盤一次打到定位,讓車身盡速建立平衡的過彎姿勢,出彎后也是一手太讓轉移的車身重量回復直行時的狀態(tài)。若在彎中遇到突發(fā)狀況則必須柔和平順(Smooth)的修正,避免突然加劇已處于極限邊緣的重量轉移,讓它變得不可控制,造成車身的失控。
汽車避震器有什么作用
彈簧在車子受到路面沖擊時,會以本身壓縮變形吸收震動力量,能緩沖不平路面對車身造成顛簸震動。然后,在沖擊力量消失的時候,彈簧會在恢復原狀,同時釋放吸收能量,自身拉伸變形,從而將車子往上彈,這種現(xiàn)象即成為回彈。回彈會使車中乘客感到不舒適,而且會造成車中操控困難,容易發(fā)生危險。
自從發(fā)現(xiàn)彈簧不能穩(wěn)定車體這個情況后,汽車設計師們在懸架中裝置用減震器來阻止產(chǎn)生回彈現(xiàn)象。若懸架中缺少了減震器,情況就如小販所用的手推車了,走起路來車身會不停的搖動。彈簧的作用是緩沖路面的沖擊,而減震器的作用卻是限制彈簧的過分彈力,兩者作用截然不同。正是有了它們的協(xié)同配合,汽車才能這么平穩(wěn)的行駛,才有比較舒適的駕駛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