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服和漢服的區(qū)別有哪些
1、整體風格區(qū)別
總體線條不一樣,漢服的總體線條是曲線,雖然有些款式的漢服展開后是方形的,但是穿在身上后就是很流暢的曲線,沒有一點呆板的感覺,顯得整個人都是婀娜多姿的,也比較顯身材。和服的線條都是呈直線的,展開后看起來都是方方正正的一樣,穿在身上顯的整個人比較呆板,看起來比較拘謹,而且和服的上下一樣寬,看起來顯得比較臃腫。
2、領口袖口不一樣
領口袖口不一樣,漢服的衣袖上和領口上都帶有花紋,使用的衣緣和衣服的顏色不一樣,這樣顯得會有層次感,衣袖的長度正好可以蓋住手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會露出手腕,顯得大氣。和服的領口雖然也有衣緣,但是使用的和衣服是一樣的顏色,整體沒有層次感,衣服看起來比較鮮艷,而且和服的袖子是呈方形的,袖子的長度比較短,和服的袖口都是縫合的,但是漢服袖子的后面卻是有開口的。
3、下擺腰帶區(qū)別
下擺腰帶不一樣,漢服的下擺非常的寬大,可以說是只要布料足夠,要多長就有多長,活動起來不受限制,而且我們在買漢服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八米擺,六米擺之類的,這個就代表了漢服的裙擺是很大的;但是和服的下擺就做不到,往往都是比較窄的,所以活動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影響,所以他們只能邁小碎步走路。漢服的腰帶是系在腰上的,基本上都是在前面打結,或者是垂下來;但是和服的腰帶都是在背后打結的,因為他們的腰帶又寬又厚,打的結也很大,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他們的后面鼓鼓的,像背了一個書包一樣。
4、布料紋飾不同
布料、花紋、配飾不一樣,漢服使用的布料講究的是輕盈飄逸,和服的面料講究的是平直,再加上他們衣服的顏色比較艷麗,整體顯得厚重,而且步幅很窄,所以和服的袖子和下擺都是窄的;漢服上的花紋分布比較均勻,顏色比較淡雅,和服的花紋具有日本的民族特色,菊鶴和櫻花是和服最主要的花紋之一;漢服的配飾很豐富,比如玉佩,香囊,中國結等等,一般都會系于腰上,和服的配飾就比較少了,腰帶上基本上不帶配飾。
二、和服是漢服演變的嗎
和服,在日本也被他們稱為“吳服”,其中的意思就是在古代時從中國的吳地傳來的,在日本的奈良時代時,那個時候的中國正在處于盛唐時期,所以當時的日本派出了非常多的遣唐使來我們國家,學習我們國家的文化藝術、以便于促進兩國的交流。當時他們還模仿了我們的各種文化制度,剛開始的服裝為漢服的翻版,之后的和服外套也被稱之為“唐衣”。雖然他們的服裝是由漢服發(fā)展而來的,但是經過了比較漫長的歷史時期和歲月的洗禮,已經發(fā)展出來自己的民族特色了。江戶時期后,女服的腰帶逐漸增寬增厚,慢慢的轉移到了后腰,并發(fā)展出了各種各樣的樣式,這個樣式也是我們區(qū)別和服和漢服的重要標志。
1、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日本的影響非常大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古代社會處于很高的地位,一直引領著亞洲的文明。在秦漢時期,中國開始進入封建時代。與我們隔海相望的日本,此時開始進入奴隸制社會。由于交通閉塞,當時的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字和服飾。根據(jù)記載,直到南北朝時期,普通的日本人都會穿著簡單制作的蓑衣。在東漢王朝的初期,日本派遣使臣前來進貢,漢光武帝劉秀冊封日本首領為漢倭奴王,并且賞賜了一枚金印。在近代歷史上,這枚金印被再次發(fā)現(xiàn),至今都是日本的國寶之一。當時,日本與中原王朝的交流并不多。進入三國時代,依靠自己的海運的優(yōu)勢,東吳政權開始與周邊國家進行海洋貿易。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國的漢服傳入了日本,在日本被稱為吳服。
在那個年代,只有日本貴族們才穿吳服,普通的百姓還是老樣子。這樣的情況持續(xù)到了隋唐時期,當時,日本和唐朝都介入了高句麗、新羅的戰(zhàn)爭,日本軍隊慘敗收場。在硬碰慘敗之后,日本開始放下架子,向唐朝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和留學僧。中華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和熏陶非常大,一些久居唐朝的日本文人,能夠像唐朝文人們一樣寫出精彩的詩句。公元715年,日本貴族吉備真?zhèn)鋪淼教瞥瘜W習,并在唐朝生活了20年時間。735年,吉備真?zhèn)鋷е鞣N樣式的唐朝服飾返回日本,在吉備真?zhèn)涞挠绊懴?,其他的日本貴族陸續(xù)穿上的唐朝服飾,被稱為唐服。隨著服飾的普及,普通的日本百姓也擁有了簡化之后的服飾,沒有貴族服飾那么奢華、亮麗。
2、在日本和服中,存在吳服和唐服的區(qū)別
中國的漢服形制多種多樣,三國時期的漢服和隋唐時期的漢服,已經出現(xiàn)了很多的變化。由于日本國內同時出現(xiàn)了兩個時期的服飾,而是服飾的跨度很大。因此,日本稱之為吳服和唐服。目前,日本各種出售和服的商店,都會注明自己是吳服店或者唐服店。大家現(xiàn)在常見的日本和服,基本上都是吳服,日本貴族們則喜歡穿唐服。例如日本皇室成員參加祭祀大典的服飾,非常類似于漢服中的圓領袍。隨著日本文化程度的提高,日本對中原王朝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變化。在宋朝時期,日本已經感覺自己能夠平視中原王朝了。到了元朝建立以后,日本更是以小中華自居。
漢服傳入日本以后,日本人根據(jù)自己的環(huán)境特點和生活習慣,對漢服繼續(xù)了改進。首先,和服衿與漢服衿存在一定的差別,漢服的衿與衣服基本上是平行的,而和服的衿卻需要露在衣服的外邊。漢服的交領與和服的交領也有不同的地方,日本的交領存在領芯,漢服交領卻沒有。中國漢服的袖子分為廣袖和窄袖,秦漢時期的袖子會封口,但隋唐之后,中國漢服基本上不再封口。與中國漢服相比,大部分日本和服都是要封口,這是很大的不同點。和服的袖子基本上都是方型袖,而中國漢服則是圓型袖,很少出現(xiàn)方型袖。最后就是配飾的不同,中國漢服會搭配彩縷、披帛、綬帶、環(huán)佩、桃符等物品作為裝飾,在日本和服上,很少出現(xiàn)類似的裝飾。
3、日本和服屬于中國漢服的衍生品
日本和服雖然與中國漢服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大體上的形制差別不大,和服屬于漢服的衍生品。進入近代社會之后,日本遭遇了西方列強的侵略,隨后開始了非常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當時,關于和服的何去何從,存在很大的爭議。最后,日本高層的態(tài)度是保留和服,同時開始學習西方服飾。目前,在正常生活中,日本人仍是各種常見的服裝。但每逢成人禮、祭奠、婚慶、春節(jié)等儀式的時候,日本人則會穿上自己的和服。
中華文化對日本的影響不僅僅體現(xiàn)在服飾上,文字、建筑、風俗習慣等等,日本在各個方面都有中原王朝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