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之聲是湖南省第一個手語翻譯系統(tǒng)(手語翻譯器app),也是國內第一家提供線上手語翻譯服務的企業(yè),為銀行、政府、醫(yī)院等公共服務機構提供了有針對性的“一站式”無障礙建設的解決方案。手之聲App包含遠程視頻、電話代撥、語音轉換文字三大功能,具備聾聽交流區(qū)模式、會議模式。會議模式可幫助聽障者參與到會議中來,聾聽交流區(qū)模式則主要為聽障者相對集中的地方提供服務。
聲活App是國內較早成立的針對聽障群體的垂直社交平臺,2018年獲得深圳關愛行動“十佳愛心企業(yè)”稱號,2016年雙創(chuàng)周主會場獲李克強總理支持點贊及簽名,同年獲得中國慈展會“中國好社企”榮譽,并獲得央視網、南方都市報、深圳晚報等主流媒體的報道。聲活App現規(guī)劃有五大板塊:翻譯版塊(手語翻譯器在線翻譯)、服務版塊(包括手語翻譯在線預約服務/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翻譯指導)、社交版塊、資訊版塊、表情包版塊。
2019年9月1日,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推出了國內第一款航空手語翻譯器app,已被率先運用到上海浦東機場、虹橋機場。使用者通過點擊“一鍵使用視頻手語翻譯”按鈕,即可迅速接通后臺專業(yè)翻譯團隊,實現手語實時在線翻譯,為聽障旅客建立及時有效的溝通連接。東航表示,未來會繼續(xù)優(yōu)化特殊旅客服務模式,將這一技術普及開,著力打造適用于聽障人士的智慧服務平臺。
2019年5月16日,騰訊優(yōu)圖實驗室宣布攻克AI手語識別技術,并聯合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正式發(fā)布“優(yōu)圖AI手語翻譯機”。買購網編輯了解到,優(yōu)圖AI手語翻譯機擁有全球最大的“中文手語識別數據集”,能識別聽障者大部分的日常手語表達用語。聽障人士只要面對攝像頭做手語,經過后臺計算機高速運算,翻譯機屏幕就能快速把手語轉換成文字。未來,優(yōu)圖AI手語翻譯機有望在機場、高鐵、民政窗口等公共場所部署應用。
百度智能云推出的曦靈-AI手語平臺,通過數字人驅動引擎,將人像渲染、動作引擎、口型驅動、表情驅動聯動運行,還為手語表現專門設計動作融合算法,從而帶來更接近真人手語表達的連貫表現。曦靈-AI手語平臺具有四大功能,分別是視頻手語合成、直接手語合成、文本轉手語、語音轉手語,針對線上、線下場景進行優(yōu)化,千字文本轉手語合成僅需要幾秒鐘。
中國聲谷(國家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合作項目)的入駐企業(yè)——合肥中科類腦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依托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的手語識別技術,自主研發(fā)出了一套基于結構化特征學習的端到端手語識別算法。其手語識別的準確率已經提高到87%,并且能夠做到識別不同“派別”的手語。未來,中科類腦將繼續(xù)加大數據采集力度,爭取將“中科類腦手語翻譯器”在全社會普及,助力信息無障礙城市建設,減少聽障人士溝通障礙。
追求AI手語識別,隸屬于上海追求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人工智能高新技術企業(yè),致力于為全球7億殘障人士提供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擁有20多年的技術積累和3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2019年,追求AI研發(fā)開了國內第一臺“凝眸1號”AI手語識別機器人,是國內首臺能識別中國通用手語,實時將手語翻譯成語音和文字的AI機器人。
手語翻譯器app,由伴你(上海)網絡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開發(fā),各大主流應用商店均可下載,具體使用情況請以實際為準。該軟件提供真人視頻遠程手語翻譯服務,旨在打破聽障人士在各類生活場景中與聽人的溝通障礙,如日常出行、就醫(yī)、各類窗口事務辦理等。
這款由大學生王娜娜、黃爽開發(fā)的手語翻譯app,在2017年4月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與百度主辦的“極·致未來”責任創(chuàng)新挑戰(zhàn)賽上,從兩千多份參賽方案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決賽第一名和最受觀眾喜愛獎。手音App由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北京市朝陽區(qū)殘聯指導開發(fā)完成,需搭配翻譯臂環(huán)使用,已涵蓋幾百個手語動作,同時為了保證精確度,每個動作均錄制了1000人次,識別準確度約95%。該應用尚未完全普及。
善聽者APP是深圳炬目科技有限公司專為聾人用戶打造的輔助翻譯工具,基于當前成熟的AI、IOT和視頻通信等互聯網技術,為用戶提供手語云翻譯、一鍵呼叫、語音轉文字等功能,助力信息交流無障礙建設,為殘疾人生活增加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