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最早的城隍廟見于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建的蕪湖城隍廟。歷史上有唐人張說、
李德裕、李陽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獻記載。宋代以后,城隍開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為城隍神,如蘇州祀戰(zhàn)國時春申君黃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文天祥、楊椒山,杭州祀周新,會稽祀龐王,南寧、桂林祀蘇緘等。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為王爵。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則下旨封開封、臨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為王,職位正一品,與人間的太師、太傅、太?!叭焙妥?、右丞相平級,又封各府、州、縣城隍為公、侯、伯,即府城隍為監(jiān)察司氏城隍威靈公,職位正二品;州城隍為監(jiān)察司氏城隍顯佑侯,職位正三品;縣城隍為監(jiān)察司氏城隍顯佑伯,職位正四品,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廟,規(guī)模高廣與當?shù)毓偈鹧瞄T完全一樣,還按級別配制冕旒哀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祀典,詔去封號,只稱“某府或某縣城隍之神,又令各地城隍廟不得雜祀其他之神。據(jù)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廟里,所以他對土地廟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極為崇敬。明孝宗年間(1488—1506),莆田抗元英雄陳文龍(1232—1277)被封為福州城隍爺,其從叔抗元英雄陳瓚(1232—1277)被封為興化府城隍爺。
在原莆田縣內(nèi),有創(chuàng)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位于城內(nèi)長壽街廟前巷的興化府城隍廟,由照墻、外埕、大門、甬道、儀門、中門、正殿、后殿及兩廂護厝等組成,占地面積24畝(一說18畝),與興化府衙,莆田縣衙一樣大,為莆田五大宮廟之一;主祀城隍大神陳瓚,俗稱城隍爺。該廟現(xiàn)為福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文化
這是一座典型的漢式寺廟,格局簡煉。一如隨意散落在江南某個小鎮(zhèn)的庵院廟堂,但是稍加留意便可看出這座寺廟的氣度與眾不同。首先廟前高懸的道幡說明這是一座道教寺廟,這在熱河街上可謂鳳毛麟角。遍布避暑山莊周圍的多為藏傳佛教寺廟,而修建這樣一座道教寺廟則是出于對漢族群眾宗教信仰的尊重,同時由乾隆欽定“熱河都城隍廟”似可說明古熱河在當時社會的政治地位。
熱河都城隍廟黃琉璃披頂,彩飾飛揚,有意無意地顯示它傲然于各地城隍廟的尊貴?,F(xiàn)內(nèi)設神像近九十座,除“天下第一城隍廟”外,其余各殿供奉文、武、義、財神、孔子、朱熹、文昌帝君和極具特色的六十甲子神。主體建筑福蔭嚴疆殿供奉著一尊城隍坐像,面目慈善,號稱“天下第一城隍”。傳說城隍神是康熙皇帝十七皇子允禮,允禮自幼豁達識體,不參與皇權之爭。且又聰明持重,政績斐然。他死后,乾隆帝深感若失股肱。乾隆三十七年值工部尚書周禮元理奏請修建熱河都城隍廟,乾隆下旨撥款施工,封允禮為熱河城隍神。 這是一座典型的漢式寺廟,格局簡煉。一如隨意散落在江南某個小鎮(zhèn)的庵院廟堂,但是稍加留意便可看出這座寺廟的氣度與眾不同。 首先廟前高懸的道幡說明這是一座道教寺廟,這在熱河街上可謂鳳毛麟角。遍布避暑山莊周圍的多為藏傳佛教寺廟,而修建這樣一座道教寺廟則是出于對漢族群眾宗教信仰的尊重,同時由乾隆欽定“熱河都城隍廟”似可說明古熱河在當時社會的政治地位。熱河都城隍廟黃琉璃披頂,彩飾飛揚,有意無意地顯示它傲然于各地城隍廟的尊貴。現(xiàn)內(nèi)設神像近九十座,除“天下第一城隍廟”外,其余各殿供奉文、武、義、財神、孔子、朱熹、文昌帝君和極具特色的六十甲子神。主體建筑福蔭嚴疆殿供奉著一尊城隍坐像,面目慈善,號稱“天下第一城隍”。 傳說城隍神是康熙皇帝十七皇子允禮,允禮自幼豁達識體,不參與皇權之爭。且又聰明持重,政績斐然。他死后,乾隆帝深感若失股肱。乾隆三十七年值工部尚書周禮元理奏請修建熱河都城隍廟,乾隆下旨撥款施工,封允禮為熱河城隍神。 城隍廟現(xiàn)為承德市為數(shù)不多的一家道教寺廟,風格有別于外八廟,很值得一看。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墻,“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內(nèi)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墻、城樓、城門以及壕城、護城河。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chǎn)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道教把它納入自己的神系,稱它是剪除兇惡、保國護邦之神,并管領陰間的亡魂。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廟。最早的城隍廟見于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建的蕪湖城隍廟。歷史上有唐人張說、李德裕、李陽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獻記載。宋代以后,城隍開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為城隍神,如蘇州祀戰(zhàn)國時春申君黃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文天祥、楊椒山,杭州祀周新,會稽祀龐王,南寧、桂林祀蘇緘等。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為王爵。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則下旨封開封、臨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為王,職位正一品,與人間的太師、太傅、太?!叭焙妥?、右丞相平級,又封各府、州、縣城隍為公、侯、伯,即府城隍為監(jiān)察司氏城隍威靈公,職位正二品;州城隍為監(jiān)察司氏城隍顯佑侯,職位正三品;縣城隍為監(jiān)察司氏城隍顯佑伯,職位正四品,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廟,規(guī)模高廣與當?shù)毓偈鹧瞄T完全一樣,還按級別配制冕旒哀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祀典,詔去封號,只稱“某府或某縣城隍之神,又令各地城隍廟不得雜祀其他之神。據(jù)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廟里,所以他對土地廟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極為崇敬。明孝宗年間(1488—1506),莆田抗元英雄陳文龍(1232—1277)被封為福州城隍爺,其從叔抗元英雄陳瓚(1232—1277)被封為興化府城隍爺。
特色
城隍廟現(xiàn)為承德市為數(shù)不多的一家道教寺廟,風格有別于外八廟,很值得一看。這里每日上午9:00-10:00有道教法事活動,且每逢重大道教節(jié)日,必舉行道教法會慶賀。
旅游交通
城隍廟位于西大街路北,出避暑山莊沿麗正門大街西行至火神廟處,右轉(zhuǎn)上西大街再走約1公里。也可乘5路、7路公交車到中醫(yī)院下車即到,乘小公共汽車或打車更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