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門,又稱天地會,起源于云霄,是明末清初的一個反清復明的地下秘密組織,一說起源于少林永化堂,清朝時期,少林永化堂門下弟子作為明朝皇家門堂因反對清朝的“剃發(fā)令”和“易服令”,保留住漢傳文化,相約在少室山下,以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開國時所倡導的“驅除胡虜,恢復中華”之志為志,以少林永化堂所傳承的小洪拳為名,秘密成立反清復明組織洪門,其后便分散到五湖四海,形成不同分支,其中較為人知的有漕幫、天地會、袍哥會(哥老會)、三合會、安親會、致公堂等反清復明組織。故有“天下洪門出少林,洪門根在永化堂”之說;一說起源于“漢留”,經由南明東寧總制使陳近南先生大力發(fā)展,進而由“漢留”轉化為洪門,故陳近南被尊為洪門創(chuàng)始人。漢留是由抗清義士殷洪盛起始,殷洪盛死后,其子投奔鄭成功,漢留構想流傳至鄭成功所部。旨在反抗?jié)M清迫害統(tǒng)治,留存漢族文化。故后人尊其為洪門始祖;一說起源于江西南城,創(chuàng)始于明末清初的南城明益藩王族(即“益王創(chuàng)會說”),是由居住在南城的明益羅川王、永寧王等宗社成員骨干所創(chuàng)建的反清復明的秘密團體。
1925年10月10日,洪門致公堂轉型為中國致公黨,陳炯明首任該黨總理。司徒美堂是愛國華僑領袖,也是世界洪門昆仲景仰的洪門元老??谷諔?zhàn)爭期間,司徒美堂發(fā)動海外華僑以捐款捐物等各種方式積極支持祖國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不朽貢獻。
民國時期,與青幫、哥老會(袍哥)為當時的三大民間幫會組織。
少林永化堂說法是:“少林永化堂,創(chuàng)建于明朝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開山祖師是明朝欽依祖庭少林寺傳曹洞正宗第二十六代住持大和尚、精通禪武醫(yī)學的無言正道禪師,原址在少室山陰的少溪河南岸,與少溪河北岸的祖庭少林寺常住院,隔河相望,故而俗稱少林南院。
少林永化堂,在開堂之初,先后有法名分別為圓寶、圓會、圓林、圓性、圓壐、圓明、圓亮及圓普的八個明朝皇室王子放下名利,追隨無言正道禪師,剃度出家為僧,修禪習武行醫(yī),并用其禪武醫(yī)學,廣結善緣,普度眾生;其原址所有殿堂屋舍,均由明朝皇室周王府出錢所建造,故而其又被世人稱之為“八王子院”或曰“周府庵”;其也因此而演變成了祖庭少林寺唯一傳承曹洞正宗法嗣、選任少林寺院住持、教授禪武醫(yī)藝知識、統(tǒng)領少林禪武醫(yī)僧的皇家門堂。
在明朝晚期,少林永化堂作為明朝皇家門堂,其門下的禪武醫(yī)僧和俗家弟子,為了維護國家民族利益,彰顯“愛國忠孝,崇文尚武;振興中華,敢于擔當”的精神風貌,多次奉詔召集其門下的少林禪武醫(yī)僧和少林俗家弟子們組成少林僧兵,聽從明朝朝廷宣諭的保家衛(wèi)國號令,隨從官軍隊伍出征協同作戰(zhàn),奮勇參加東援朝鮮抗擊倭寇、西平寧夏韃靼叛軍、南討播州楊氏叛軍、北伐建州女真叛軍、內剿中原流寇賊匪等威脅明朝存亡的的護國戰(zhàn)爭,并且很多禪武醫(yī)僧及俗家弟子都因此而為國捐軀、喋血疆場,真可謂:愛國忠孝,威震華夏。少林永化堂也由此而贏得了“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在永化堂”和“天下禪武醫(yī),至尊永化堂”的尊榮。其于當時,真可謂是“譽滿天下,威震華夏”,故有世人贊曰:“滿門愛國忠孝,一堂振興中華”。其于此后,便以愛國忠孝作門風、振興中華作堂志,從未改變。
清朝時期,其(少林永化堂)門下弟子作為明朝皇家門堂因反對清朝的‘剃發(fā)令’和‘易服令’,保留住漢傳文化,相約在少室山(俗稱蓮花山)下,以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開國時所倡導的‘驅除胡虜,恢復中華’之志為志,以少林永化堂所傳承的入門之小洪拳為名,秘密成立反清復明組織洪門;其后,便各自分散到五湖四海,形成不同的洪門分支,其中較為人知的有漕幫、天地會、哥老會、袍哥會、三合會、安親會、致公堂等反清復明組織?!惫视小疤煜潞殚T出少林,洪門根在永化堂”之說。
其在清朝末年,洪門作為少林永化堂的化身,面對腐敗無能而禍害中華的大清王朝,雖然反清復明希望已滅,但是“驅除胡虜,恢復中華”意志日盛;雖然割舍少林永化堂二百余年,但是“愛國忠孝門風,振興中華堂志”之初心不變;于是,前仆后繼地陸續(xù)參加了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推翻腐朽大清王朝的一系列革命活動。其在民國時期,先后參加了討袁戰(zhàn)爭、抗日救亡運動及支持共產黨建立新中國等反帝、反侵略、反內戰(zhàn)的諸多革命活動,為振興中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為什么叫作洪門。有的說:“洪門就是漢門,因為喪失了中原的土地,所以在“漢”(繁體“漢”)字里要除去‘中土’就成為洪字了?!庇械恼f:“因為明太祖年號洪武,所以拿洪字來起名的?!睋殚T秘冊所載,洪門真主為朱洪竺,軍師為陳近南,大將為萬云龍(一稱鄭成功化名)等人,最初起于福建,以少林寺為主動機關。
起初少林寺以武技名于世,清朝康熙皇帝嫉妒他們,命少林寺僧侶遠征西域,后來戰(zhàn)勝回來了,乃借事端戕害功臣鄭君達。又派兵焚毀少林寺,一班寺里的和尚逃出來的不少。其中有個陳近南遂組織天地會,想培植勢力來謀復仇,曾派遣他的部下五大將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馬超興、李式開等設立支會,這就是所謂“前五祖”。
洪門創(chuàng)立有許多說法:一說是起于康熙甲寅十三年(1674年)3月25日;一說是雍正甲寅十二年(1734年)七月二十五日。以上是根據倫敦大英博物館所藏抄本西魯敘事。一說前身是扶余渤海聯合國曼洛理族后裔中紅派和博派合力發(fā)起,以神武地皇高洪為名舉族轉變而來。一說是洪二和尚發(fā)起建立。以上是根據傳播最廣的民間野史記錄。
由于洪門的傳說版本眾多,各不一致。一種說法就是:“洪門是天地會(又稱紅幫、三點會、三合會等),致公堂是洪門的一個海外分支機構,他們一致的對外稱曰天地會或紅幫,對內則稱洪門。”
洪門的源流,言人人殊,從來不一致,因為它化名特多,有紅幫、三點會、三合會、三河會、天地會、致公堂等等;尚有分支別名,不勝枚舉。但是一致的對外稱曰“天地會”,對內則稱“洪門”。由于清廷對天地會黨徒的嚴刑究辦,殺戮株連,所以洪門集會方式多用囗頭傳述來秘密結社,對來源出處,難免魯魚豕亥,錯綜雜沓了。
驅除胡虜,恢復中華。海外洪門組織自開山立堂的宗旨,是愛國家、愛民族、抵御外來侵略。
關于香堂上供奉的牌位,依次是:
供奉
牌位 人物
始祖 洪英(殷洪盛)
五先賢 朱之瑜、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傅山
五宗 文宗史可法、武宗鄭成功、宣宗陳近南、達宗萬云龍、威宗蘇洪光
前五祖 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馬超興、李式開
中五祖 楊仗佑、方惠成、吳天成、林大江、張敬之
后五祖 李式地、洪太歲、吳天佑、林永超、姚必達
五義 鄭君達、謝邦恒、黃昌成、吳廷貴、周洪英
五杰 鄭道德、鄭道芳、韓龍、韓虎、李昌國
三英 郭秀英、鄭玉蘭、鐘文君
二師 男軍師史明鑒、女軍師關玉英
300多年來,他們?yōu)榱吮Pl(wèi)祖國而浴血奮戰(zhàn),抗御外侮,鏟除軍閥,進行斗爭,進行革命。
孫文對于洪門也有他的說法,在他所著的《孫文學說》里面有一段記載,原文如下:“洪門者,創(chuàng)設于明朝遺老,起于康熙時代。蓋康熙以前,明朝之忠烈士,多欲力圖恢復,誓不臣清,舍生赴義,屢起屢蹶,興虜拼命,然卒不能救明朝之亡。迨至康熙之世,清朝已盛,面明朝之忠烈,變殘廢殆盡。二三遺老,見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義之根苗,流傳后代,故以反清復明的宗旨,結成團體,以待后有起者可藉為資助也。此殆洪門創(chuàng)設之本意。然其事必當極其秘密,乃可防政府之察覺也。夫政府之爪牙為官吏,而官吏之耳目為士紳,故凡所謂士大夫之類,皆所當忌而須嚴為杜絕者,然后其根株乃能保存,而潛滋暗長于異族專制政府之下。以此條件而立會,將以何道而后可?必也以能全群眾心理之事跡,而傳民族國家之思想。故洪門之拜會,則以演戲為之,蓋此最易動群眾之觀聽也。其傳布思想,以不平之心,復仇之事以表之,此最易使士大夫聞而生厭遠而避之者也。其固結團體,則以博愛施之,使彼此手足相顧,患難相扶,此最合乎江湖旅客無家游子之需要也。而終乃傳以民族主義,以期達其反清復明之目的焉?!?/p>
孫文在和?;庶h論戰(zhàn)之后,覺得美洲的華僑比檀香山多。預備赴美洲宣傳革命。他知道美洲華僑力量的偉大,要加入洪門,因此在洪門前輩,孫文的叔父鐘水養(yǎng)介紹,于1903年冬天,毅然加入了檀香山致公堂。這天同時拜盟的有六十余人。就在國安會館(同興公司)舉行入盟禮節(jié)。并由主盟人封孫文為“洪棍”(洪門三把手,掌管執(zhí)法)。據傳當時加入洪門的會員名冊,現保存在檀香山。
孫文到美國舊金山受到歡迎,當地華僑有90%參加洪門致公堂,總部設在三藩市(舊金山,又譯“圣弗朗西斯科”、“三藩市”),各埠設有分堂,主張各不一樣,再有保皇黨的人從中欺騙,幾乎忘了反清復明的本來面目,孫中山有見于此,乃建議舉行洪門總注冊,代致公堂擬定新章程,將反清復明的范圍更加擴大。使洪門無形成了一個革命團體。當時的洪門致公堂的總注冊和孫文重訂致公堂新章程,對于美洲華僑革命工作關系極為重大。美洲華僑七萬人共捐贈款項約二十一萬元美金,支持了孫中山先生的國內革命之急需。華僑對祖國革命,有莫大的貢獻,所以稱為“華僑為革命之母”。而因為華僑有90%名列洪門會籍,亦可稱洪門為華僑之母。因海外華僑,若無洪門,則華僑民族意識,不能如此堅強。
1923年10月10日,五洲洪門第三次懇親大會在美國舊金山召開。司徒美堂、黃三德及海外不少洪門團體的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這次大會著重討論了改堂為黨,成立中國致公黨的問題,所以實際上了也是第一次正式籌備組黨會議,并通過了《中國致公黨黨綱草案》,會議決定成立中國致公黨籌備委員會。1925年8月籌備委員會總會又發(fā)出《通告全體洪門人士書》,就有關建黨的具體事項,通告了全體洪門人士。
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門第四次懇親大會在舊金山召開。來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門和上海等地的洪門組織代表參加了會議。大會的主要內容是:決定以洪門致公堂為基礎,組織華僑政黨,定名為中國致公黨;通過《中國致公黨黨綱》;選舉陳炯明(1878-1933)、唐繼堯(1883-1927)為黨的正副主席總理。這一次懇親大會為中國致公黨第一次代表大會。
中國致公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了中國致公黨的成立,標志著華僑政治力量的新的崛起。中國致公黨成立后,在美洲凡是有堂的地方都建立了黨的組織,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致公堂組織也實行改堂為黨,使致公黨的組織遍布亞洲、美洲等30多個國家,但由于洪門之間有較強的獨立性,改堂為黨的決議,未能在海外各地洪門團體中普遍實行,實際上形成了黨堂并存、堂黨不分的格局。在中國致公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后,又決定存堂保黨,以黨領導堂,這一決定和“一大”相比是很大進步。
“九·一八”事變后,致公黨領導廣大黨員投入了抗日救國斗爭,譴責蔣介石不抵抗政策,并通過致公堂等洪門團體發(fā)動華僑積極支持國內一切抗日救亡運動。司徒美堂也立即聯合各僑團組織,發(fā)動了募捐救國,又親自攜帶僑胞及捐贈物資到上海慰問十九路軍。1937年“七七”事變后,司徒美堂以古稀之年,奔赴呼號于美國、加拿大、古巴、秘魯、巴西、巴拿馬等國之間,宣傳抗日救國。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軍南下侵略南洋各國,激起東南亞各族人民的憤怒反抗,海外的致公黨(堂)組織也運用各種方式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工作,或組織華僑抗日武裝,參加當地人民的抗日軍。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的洪門人士許志猛、官文森、陳演生秘密組織發(fā)動華僑青年回國參加抗戰(zhàn)。
1992年7月28日在美國舉行第3屆世界洪門懇親大會,經來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位代表兩天討論,通過總會章程,宣告成立世界洪門總會。首屆會長李志鵬,總會設在美國檀香山。
忠義總堂(山)
職位 職責
山 主 或稱“寨主”、“龍頭”大爺。也有稱“大排”“阿媽”。
副山主 或稱“副寨主”、“副龍頭”大爺
內八堂 (內八堂皆為“京官”)
職位 職責
香長 或稱“圣堂”大爺、開香堂時的主香人,為客卿。有的地方稱“白扇”。
盟證 或稱“中堂”大爺、開香堂時的盟誓人,為客卿。
坐堂 或稱“左相”大爺、總管山寨事務。
陪堂 或稱“右相”大爺、協助總管山寨事務。
管堂 或稱“總閣”大爺、負責人事升降賞罰。
執(zhí)堂 或稱“尚書”大爺、負責人員組訓工作。
禮堂 或稱“東閣”大爺、負責教育禮儀。
刑堂 或稱“西閣”大爺、執(zhí)掌刑法。
護印大爺 --
護劍大爺 --
外八堂
職位 職責
心腹 “刑副”大爺、領軍武將。
圣賢 “圣賢”二爺、軍師,負責謀劃。
恒侯 “當家”三爺、總管財務、糧餉。
金鳳 “金鳳”四姐。
管事 “管事”五爺、負責總務,又分承行、執(zhí)行、紅旗、藍旗、黑旗。
巡風 “花官”六爺、負責巡查,又分內巡風、外巡風、巡山、光口。
銀鳳 “銀鳳”七姐。
賢牌 “賢牌”八爺、登記功過,又分鎮(zhèn)山、守山。
江口 “江口”九爺、管理人員與升遷,又分檢口、斜口、守口。
么滿 “么滿”大爺、或稱“轅門”,負責雜務的士兵,又分總么滿、執(zhí)法、轅門、大么、小么、大滿、小滿、銅章、鐵印。
*編制:
洪門組織按排排亦稱行,幾排又稱行幾。三十六部半管職按排(行)分編制如下:
編制
職位 職責
行一 制皇、龍頭、坐堂、陪堂、盟證、香長,管堂、刑堂、執(zhí)堂、禮堂、護劍、護印、心腹、新一,共十三位半大爺
行二 圣賢,一位二爺。
行三 桓侯、披紅、插花,共三位當家三爺。
行五 紅旗、黑旗、藍旗、執(zhí)法、青剛,共五位管事五爺。
行六 花冠(巡風)、鎮(zhèn)山、巡山,共三位六爺。
行八 白旗、八德,共二位八爺。
行九 九江、江口、檢口、守口、斗口,共五位九爺。
行十 大么滿、小么滿、銅章、鐵印,共四位么爺。
沒有行四、行七。
排行職位職責簡述:
排行職位職責簡述
職位 職責
制皇 前任山主,有職無權。
龍頭 統(tǒng)轄全權的山主。
副龍頭 統(tǒng)轄全權的副山主。
坐堂 輔助龍頭辦理全山事務,權力極大,僅次于正副龍頭。
陪堂 輔助坐堂辦理公口上一切事務。坐堂處理公務,須陪堂簽署始能生效。
盟證 盟誓之證人。必須由山堂中元老來擔任。
香長 主香之人。開香堂的主祭者。有的山頭以龍頭兼任。
管堂 負責管理全山之事。
刑堂 處理刑罰之事。刑堂命令由外八堂執(zhí)行。
執(zhí)堂 統(tǒng)計本山人數,類似兵部,管理軍事,組織訓練。
禮堂 按洪門禮儀,負責教育大家。
護劍、護印 為龍頭近身的掌劍、掌印者。
心腹 亦稱新服,新福、刑副,具有特殊資格,在洪門中有顯著功績才能充任。
圣賢 劉關張?zhí)覉@結義時,關圣位于老二的位子,洪門開山立堂必行迎圣典禮。圣賢行伴圣,送圣及迎圣之職。
桓侯 又稱當家。桃園結義,桓侯居三。督管錢糧出納事務,為當家三爺第一級。
披紅 管理局部錢糧收支。為當家三爺第二級。
插花 管理催、督、護糧等事務。
紅旗 大管家。專管外務。能彈劾內八堂大爺,約束外八堂兄弟,有發(fā)號召集弟兄的特權。
黑旗 負責內務。防止身份不清者混入會中。
藍旗 負責巡查本山堂內事務,及迎風,接駕等事宜。
執(zhí)法 為懲戒官。
青剛 幫辦,協助上述四位。
花冠 又稱巡風,負責嚴查奸細。
鎮(zhèn)山 為花冠助手,通風報信,為全山耳目。
巡山 為花冠助手,負責山內外防守。
白旗 又名綱紀,護掌十八本律書,負責記功過。
八德 負責旌鼓旗幟及軍品制造。如會內兄弟有了過錯,負責找保人講情。
九江 負責掌管掛牌,五排以上高掛金牌,五牌以下高掛銀牌。如降級則掛藍牌。
江口、檢口、守口、斗口 負責盤查外人,防守要隘關口。
大老么 又稱轅門,專管內八堂收發(fā)傳達之責。
銅章 掌管腰牌。
鐵印 負責登記來賓腰牌,復查用印。
小老么 處理招待賓客的一切雜務。
組織之秘密會冊,只有組織之高層擁有。內容為組織組成之歷史?,F任組織名單。組成結構。入會形式,誓詞。違反組織之刑法。背(隱)語,手語,在公眾地方表達為組織中人之方式。隱語為“海底”,又名“金不換”。
在施瑯攻臺時(一六八三年),鄭克塽將其祖父鄭成功開山(金臺山)立堂(明遠堂)有關洪門天地會中的文件、名冊、印信等裝入鐵箱密封,沉入海底。
洪門組織之優(yōu)點是有縱橫系統(tǒng),如在職位名稱上有龍頭、坐堂、執(zhí)堂、心腹、巡風到么滿的縱列,又有“言談”、“手勢”等的橫向系統(tǒng)。即使第一見面的洪門弟兄,一見手勢動止,一聞“春典隱語”,一說“花亭結義”,則是兄弟也,即是生死之交,若原有仇恨也化為玉帛。這種縱橫系統(tǒng),言談隱語、手勢均是洪門博學之士所編造的,在世界上并無其他任何秘密組織所能項背。洪門組織對入會無資格限制,僅須有介紹人,加入后彼此以手足相待,所以雖是秘密組織,但發(fā)展迅速,由臺灣延伸至中國內地及港澳。
儀式步驟
步驟 流程 詳情
第一步 開壇 擺設完成,就由白紙扇高叫:「恭請壇主?!顾^「壇主」即主持是次香堂儀式之重心人物,可以是坐館,二路元帥,或者堂口大佬主持。壇主以「三把半」香供奉,在場每人均需下跪。各就職司之位,「壇主」就座。
第二步 傳新人 之後白紙扇大叫:「傳新人!」把守門口的「天佑洪」人物,循例盤問,當然事先已「彩排」。新人過關,由「執(zhí)事紅棍」派清香一枝,然後下跪,高舉過頭。
第三步 三十六誓 「執(zhí)事紅棍」提出大刀,以刀背輕拍「新馬」,然後大聲傳諭洪門三十六誓七十二例如有違反便要受家法「三刀六眼」。每名「新馬」循環(huán)前述,然後進行另一儀式。
第四步 斬鳳凰 「執(zhí)事紅棍」提出生猛公雞,手執(zhí)大刀,背誦鳳凰詩,念畢手起刀落,雞頭墮地,再以七分白酒承接雞血。上至「壇主」,下至「新馬」皆指頭沾血,口內一啜,代表「滴血為盟」,至此禮成。
入洪門前與其他兄弟一同誦讀,表示自己從今以後愛兄弟,不愛黃金。社會中林雪亦經常掛在口邊。
1.自入洪門之后,爾父母即我之父母,爾兄弟姊妹即我之兄弟姊妹,爾妻我之嫂,爾子我之侄,如有違背,五雷誅滅。
2.倘有父母兄弟,百年歸壽,無錢埋葬,一遇白綾飛到,以求相助者,當即轉知有錢出錢,無錢出力,如有詐作不知,五雷誅滅。
3.各省外洋洪家兄弟,不論士農工商,以及江湖之客到來,必要留住一宿兩餐,如有詐作不知,以外人看待,死在萬刀之下。
4.洪家兄弟,雖不相識,遇有掛外牌號,說起投機,而不相認,死在萬刀之下。
5.洪家之事,父子兄弟,以及六親四眷,一概不得講說私傳,如有將衫仔腰平與本底,私教私授,以及貪人錢財,死在萬刀之下。
6.洪家兄弟,不得私做眼線,捉拿自己人,即有舊仇宿恨,當傳齊眾兄弟,判斷曲直,決不得記恨在心,萬一誤會捉拿,應立即放走,如有違背,五雷誅滅。
7.遇有兄弟困難,必要相助,錢銀水腳,不拘多少,各盡其力,如有不加顧念,五雷誅滅。
8.如有捏造兄弟歪倫,謀害香主,行刺殺人者,死在萬刀之下。
9.如有奸淫兄弟妻女姊妹者,五雷誅滅。
10.如有私自侵吞兄弟錢財雜物,或托帶不交者,死在萬刀之下。
11.如兄弟寄托妻子兒女,或重要事件,不盡心竭力者,五雷誅滅。
12.今晚加入洪門者,年庚八字,如有假報瞞騙,五雷誅滅。
13.今晚加入洪門之後,不得懊悔嘆息,如有此心者,死在萬刀之下。
14.如有暗助外人,或私劫兄弟財物者,五雷誅滅。
15.兄弟貨物,不得強買爭賣,如有恃強欺弱者,死在萬刀之下。
16.兄弟錢財物件,須有借有還,如有存心吞沒,五雷誅滅。
17.遇有搶劫,取錯兄弟財物,立即送還,如有存心吞沒,死在萬刀之下。
18.倘自己被官捉獲,身做身當,不得以私仇攀害兄弟,如有違背,五雷誅滅。
19.遇有兄弟被害捉拿,或出外日久,所留下妻子兒女,無人倚靠,必須設法幫助,如有詐作不知,五雷誅滅。
20.遇有兄弟被人打罵,必須向前,有理相幫,無理相勸,如屢次被人欺侮者,即代傳知眾兄弟,商議辦法,或各出錢財,代為爭氣,無錢出力,不得詐作不知,如有違背,五雷誅滅。
21.各省外洋兄弟,如聞有其有官家緝拿,立時通知,俾早脫逃,如有詐作不知,死在萬刀之下。
22.賭博場中,不得串同外人,騙吞兄弟錢財,如有明知故犯,死在萬刀之下。
23.不得捏造是非,或增減言語,離間兄弟,如有違背,死在萬刀之下。
24.不得私做香主,入洪門三年為服滿,果系忠心義氣,由香主傳授文章,或前傳後教,或三及第保舉,以晉升為香主,如有私自行為,五雷誅滅。
25.自入洪門之後,兄弟間之前仇舊恨,須各消除,如有違背,五雷誅滅。
26.遇有親兄弟與洪家兄弟,相爭或官訟,必須勸解,不得幫助一方,如有違背,五雷誅滅。
27.兄弟據守之地,不得藉故侵犯,如有詐作不知,使受危害,五雷誅滅。
28.兄弟所得財物,不得眼紅,或圖分潤,如心懷意念,五雷誅滅。
29.兄弟發(fā)財,不得洩漏機關,或存心不良,如有違背,死在萬刀之下。
30.不得庇護外人,欺壓洪家兄弟,如有違背,死在萬刀之下。
31.不得以洪家兄弟眾多,仗勢欺人,更不得行兇稱霸,須各安分守己,如有違背,死在萬刀之下。
32.不得因借錢不遂,懷恨兄弟,如有違背,五雷誅滅。
33.如奸淫洪家兄弟之幼童少女,五雷誅滅。
34.不得收買洪家兄弟妻妾為室,亦不得與之通奸,如有明知故犯,死在萬刀之下。
35.對外人須謹慎言語,不得亂講洪家書句,及內中秘密,免被外人識破,招引是非,如有違背,死在萬刀之下。
36.士農工商,各執(zhí)一藝,既入洪門,必以忠心義氣為先,交結四海兄弟,日後起義,須同心協力,殺滅清朝,早保汨主回復,以報五祖火燒之仇,如遇事三心兩意,避不出力,死在萬刀之下。
誓畢,眾人同聲發(fā)愿:「立誓傳來有奸忠,四海兄弟一般同,忠心義氣公侯位,奸臣反骨刀下終?!?/p>
以下是洪門常用對聯:
犯我洪門 罪責當誅
斟酌合謀大事 真心共結同盟
入洪門非親非故 到此地不義不來
非親有義須當敬 是友無情切莫交
有頭有尾真君子 存忠存孝大丈夫
立誓拜玄黃天地 結盟為丹赤江山
男兒共聚只憑一膽 丈夫同盟豈容貳心
有一點忠心方可結拜 無半絲義氣何必聯盟
天地開辟以來兄弟永合 風云會合之際忠義常存
洪氣一點通達五湖四海 宗發(fā)萬枝到處三合橫通
教孝說忠,仁心感通天地 稱兄道弟,義氣匯聚乾坤
祖宗話頭參是非,惟尊兄弟惟尊義 忠義堂前無大小,不欺富貴不欺貧
在臺灣鹿港福靈宮之正門上有二副對聯如下:
福庇群黎漢幟高飄天地會 靈昭蓋世清廷驚震帝王心
福國衛(wèi)民滴血盟心光漢族 靈威浩氣揮刀矢志復神州
清朝乾隆時,洪門轉為地下組織。雖復明無望,但反清情緒日盛。繼之而起的便是地方性社團,如有宗教意味的白蓮教及自補互助性質如天地會等。
辛亥革命之始,革命黨人說三合會以“反清復明”而成立,是基于政治需要。他們需要爭取國內的會黨及海外的華僑支持,所以可以合作的會黨,皆視為洪門組織。由于當時的會黨是現成的有勢力組織,加上海外的經濟支援。同盟會提出“革命排滿”來作號召。
成立時間:未知
馬來西亞的華人黑社會組織“華記”更也是“洪門”延伸出來的幫派,歷史源遠流長。也有另一傳說是源自青幫。
成立時間:未知
清朝時期,洪門在瓦解之初。洪門部分核心人員加入乾坤會。相傳在洪門鼎盛時期,乾坤會是與洪門對抗的一個重要力量,也是清政府壓制洪門的一個手段。所以該組織收到清政府的幕后支援。在洪門將瓦解之時,乾坤會也意識到唇亡齒寒,所以極力收納洪門中堅力量。乾坤會與洪門本是來源于民間,所以沒有什么根本上的利益沖突。
成立時間:1761年
清初,臺灣淪陷初期。福建沿海地區(qū),人民生活困難,于是民眾自發(fā)地組成自助會社天地會。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由福建漳州人洪二和尚萬提喜(云龍和尚)帶領。及后演變成反地方政府組織,加入反清情緒。天地會之會簿加入改編自洪門之歷史,成為人民反政府之口實。
入會時以母指為天,以小指為地,或左手伸三指按住胸膛。
加入天地會,遇婚姻喪葬,可以資助錢財:與人打架,可以相幫出力;若遇搶劫,一聞暗號,便不相犯;輾轉傳會,可以得到錢財。
活躍時間:1795-1804
白蓮教始見于南宋。
清朝中期,自稱為白蓮教教徒在四川、陜西和湖北一帶實行以武裝反抗地方政府,故稱川楚教亂。
活躍時間:1840年后
天地會于乾隆后被列為反清組織,明令禁止,違令者死。所以流傳至廣東時,為避滿人之猜忌,改名為三點會,即是將洪字的水部,取名三點會,號曰“三點”,但覺得無法將洪門之意表達出來,所以改為“三合會”。以后洪門進入湖南,再演變成為湘軍之“哥老會”,再分出成“潘門”又稱“潘家”、“慶幫”。天地會流傳極廣故其他尚有名稱如“清水會”、“匕首會”、“雙刀會”、“小刀會”、“紅旗會”、“劍仔會”、“八卦會”、“添弟會”、“致公堂”、“紅幫”、“胞哥”等名稱。
三合會曾協助太平天國及國民革命。太平天國時,發(fā)動兩廣(特別在大城市,如廣州及佛山)的大武術團體中成立堂口,并傳出火燒(南)少林寺的傳說。
活躍時間:1898年-1901年
又稱義和拳,清末,山東河北一帶之秘密結社。是19世紀末中國發(fā)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針對西方在華人士包括在華傳教士及中國基督徒所進行大規(guī)模群眾暴力運動。
活躍時間:1894-20世紀30年代
又稱龍記會館、龍商會館,清末廣東一帶秘密結社。20世紀初“道”字輩李三江改龍商會館為龍記。家中盛行拜關圣帝君、孚佑帝君及司命真君,有人據此考證早期龍記組織一部分信仰源于“鸞堂”。最初會員來自小刀會、哥老會、三合會等社團,早期以“反清復明”為口號,林文領導后不再用。是中國本土結社組織,以“關圣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為最高信仰。龍記在清末鸞堂、洪門、清幫等結社組織的基礎上,忠孝思想為理論根據,在國破家亡、列強入侵、庶民等死的時代背景下形成,奉殷洪盛、陳近南(陳永華)、方大洪為上三祖,以師徒傳承相繼,具有典型的民間結社組織特點。
活躍時間:難以統(tǒng)計
哥老會又稱哥弟會,是起源于四川的一個秘密結社組織。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之一朱德元帥,年輕時亦曾加入哥老會,后來更得其協助。
備注:非現實存在,出自金庸武俠小說作品。
金庸先生在《書劍恩仇錄中》之創(chuàng)作。其領袖是總舵主陳家洛。據金庸親自講,紅花會是他創(chuàng)造出來的,歷史上沒有。
成立時間:1843年開始
1843年由洪秀全成立,是太平天國的前身。19世紀中期,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書《勸世良言》的影響,在家鄉(xiāng)廣東花縣組織拜上帝會,并模擬《勸世良言》寫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等書,作為該會教義,同時又制定了宗教儀式與會規(guī)。
殷洪盛,又名洪英,崇禎七年(1634年)盛受直隸山西大同鎮(zhèn)守姜瓖的聘任,參贊軍機,鄉(xiāng)人聞其賢,拜投門下者:“陜西同州府蒲城縣的蔡德忠,直隸宣化府懷來縣的方大洪,直隸順天府涿州的馬超興,山西絳州的胡德帝與李式開,以及山西縣代州的楊才,直隸大林的林亭等”,一時豪杰之士,俱都慕名來歸。至崇禎十四年(1641)春間,大同鎮(zhèn)守姜瓖,投降李自成叛亂,殷洪盛乃攜諸門人南下,投閣部史可法,適史督師江蘇的揚州,遭清將多爾袞圍攻,并致書勸降,史可法堅貞不移,卒至城陷殉難。
殷洪盛因奉史可法命,至燕京(北京)窺探清廷虛實,沿途遍訪志士顧炎武、王夫之、傅山、黃宗羲等人,議創(chuàng)“漢留”組織,作為保留我漢民族一線生機之構想。聞史可法殉難,乃南返轉至安徽蕪湖,投明將黃得功,參贊軍務,嗣因黃得功自刎,部眾分散,殷洪盛遂毅然招撫20000余人,抗拒清兵。
順治二年(1645)5月13日,殷洪盛的反清部隊,再屢戰(zhàn)敗北后,不幸于三叉河之役敗北陣亡殉國。其子洪旭,與諸門人蔡德忠等,出走自浙江杭州,投明潞王朱常淓,后潞王朱常淓降清,復投鄭國姓,至此“漢留”構想即流傳至鄭成功所部。
陳永華(1634年-1680年),字復甫,抗清名將,明朝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今漳州臺商投資區(qū)石美村)人,明末舉人陳鼎之子。陳永華十五歲時,其父任同安縣教諭。清兵下福建時,陳鼎自殺。鄭成功在廈門開府時,陳永華才二十三歲,后得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薦,與鄭成功論政。陳永華對鄭成功發(fā)表見解、分析未來,深得鄭成功的賞識,并譽“永華乃今之臥龍也”,授予“咨議參軍”之職,委為其子鄭經之師,日后便成為鄭家麾下的謀將。
康熙十三年(1674年),陳永華任東寧總制使。這時三藩之亂爆發(fā),受耿精忠之約,鄭經率領大軍進入大陸。鄭經之子鄭克臧監(jiān)國,陳永華于是協助女婿鄭克臧總管臺灣政務,所以遭馮錫范、劉國軒嫉恨排擠。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陳永華自請解除兵權,因憂悒成疾,當年在臺灣病逝。鄭經親臨吊喪,謚文正。后葬于天興州赤山堡大潭山(今臺南縣柳營鄉(xiāng)果毅村)。
方大洪是鄭成功部將。明末清初的反清復明愛國組織洪門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為洪門“前五祖”之一,又稱少林五祖。五祖在全國分設“天地會”、“三合會”、“袍哥”、“哥老會”、“小刀會”.。方大洪為“三合會”創(chuàng)始人。清朝初期,朝廷“火燒北少林”后,胡德帝、李式開、馬超興、方大洪、蔡德忠五人逃到福建借南少林掩護,秘密開展“反清復明”活動。稱為少林五祖。
林文(1887-1911),號時爽,字廣塵,福建侯官(今閩侯)人。(和林覺民、林尹民同年生、同年為創(chuàng)建民國而捐軀,并稱黃花崗“三林”英烈。)祖父鴻年,曾官云南巡撫。林文素有大志,為人豪邁任俠,不早娶妻。
1905年,留學日本,始入成城學校,學習軍事,繼改入日本大學法科。
1905年8月,參加同盟會,任福建分會會長,孫中山先生深器重之。與黃興、張繼、胡漢民、趙聲等最交契。曾任《民報》的經理工作,有著作署名“天討”。后多次參加同盟會所發(fā)動與領導的武裝起義,往來于南洋和香港之間。
李三江(1880年~1931年),祖籍湖北,生於廣東省,龍記屬“道”字輩。李三江出身貧寒,早年加入三合會依靠販魚謀生,1910年時追隨同盟會參加革命,林文遇難后將原龍記會館改為龍記。
洪門對中國國民革命的貢獻,可以把它分為出錢和出力。出力的是國內的會黨盡力最多,出錢的以國外華僑洪門會員最為踴躍。
孫文自1894年在廣州發(fā)動第一次革命起義,在籌備的時候,就利用會黨的力量為基本干部,在農村表面是一個振興農業(yè)團體,實際上還是做些秘密聯絡三合會志士的工作,多活動在順德、香山、北江和潮汕一帶,有會黨志士陳錦勝、李杞、候艾泉、劉裕、吳子材等積極響應孫文的革命。1898年孫中山發(fā)動第二次革命起義,又有興中會、三合會、哥老會的志士分赴長江一帶活動,開始參與了中國國民革命運動。后來黃興、馬福益出力為多。
1904年,孫文赴美國進行革命活動,抵達波士頓時,致公黨的元老司徒美堂發(fā)動當地洪門人士熱情接待,并安排孫中山在他家住過一段時間。
1909年,廣州新軍起義失敗后的夏天,孫文經過日本與黃興等商計卷土重來,急需經費15萬元,10月12日在檳榔嶼開秘密會議,南洋各地的洪門會黨成員也到會參加,得知將策劃在廣州發(fā)動起義后,當場認捐八千余元,幾日內達五六萬元。后來孫文曾有一信寫給美洲致公堂同志請籌款以應起義,接信后美洲致公堂立即發(fā)動籌募捐款,當時以加拿大華僑最為熱烈(因孫中山在加拿大溫哥華和洪門關系密切),以致公堂的樓房抵押款三萬元,共七萬元匯國內。當時孫文看到了海外華僑的力量,曾命美國的同盟會會員一律加入致公堂,以便于合作,而利籌餉救國(因入堂手續(xù)繁重而難)。同時,南洋各地也派遣洪門成員到內地參加了孫文先生領導的革命工作。
‘洪門志’云:“鄭成功據守臺灣,推進漢留組織,開山立堂,定名為金臺山,明倫堂;并遣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馬超興、李式開等,向中原發(fā)展?!??!敖鹋_山”明倫堂是第一山堂,其根本交結條是:
會合賢能鄭成功,文武全才興漢留,
據守臺灣稱將領,部眾勇武抗清兵,
天下英雄風云會,金臺山堂首創(chuàng)立,
軍中誓盟結仁義,同心協力把漢留。
太平天國
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舉兵稱太平軍,成立太平天國,得力于廣東三合會。三合會是洪門組織之一。
孫中山
孫中山的革命事業(yè),在檀香山時,由三合會首領介紹入會,并開立山堂,改組致公堂,創(chuàng)立興中會,山名大陸山。孫中山的“孫文學說”上說:“…迨至康熙之世,清勢已盛,而明朝之忠烈亦死亡殆盡,二、三遺老見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乃欲以民族主義之根苗流傳后代,故以反清復明之宗旨結為團體,以待后有起者可藉為資也。此乃洪門創(chuàng)設之本意也?!痹邳S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林文、林覺民等68位同盟會成員都是洪門中人。
詹德迎
1930年3月18日,中央蘇區(qū)特工隊隊長詹德迎為了共產主義加入洪門“三合會”,當天入會時秀了兩手南拳,會眾大為振奮,視為幫會的驕傲,并授予詹德迎“紅棍”的高級職務。
二戰(zhàn)后,三合會在香港演變成黑社會組織。
臺灣清領時間有朱一貴在康熙六十年(1721)起義,七日即占領全臺灣,就是借洪門的力量。
乾?。?711-1799)時福建莆田、福清之天地會(一說成立于乾隆26年)領袖萬提喜(起)(云龍和尚)(洪二和尚)(萬云龍)事件。
臺灣,福建天地會之林爽文(1786)、戴潮春(1862)等的武裝反清事件。
1855年,兩廣大成國 李文茂事件。
在滿清刻意的打壓下,臺灣民間對天地會仍然持續(xù)暗地崇拜而傳承下來。在鹿港就建有福靈宮專為洪門天地會林爽文反清起義事件所設立,其主神位是林爽文的平海大將軍“王勛”。
另外在臺中縣沙鹿“福興宮”,也是崇拜在林爽文事件中,以標榜“反清獨臺”天地會九龍山的王勛。并作為主神來祭祀。
對洪門創(chuàng)自何時、何人、何地等「洪學」基礎課題,竟有十多種不同說法,且各立門戶,言人人殊,從來不一致,而且洪門在各地的別名、分支特別多,不勝枚舉,解放前就存在著不同學說。解放后學術界在一段時間內仍多沿舊說,自60年代起,才有突破。蔡少卿在《關于天地會的起源問題》中提出了洪門天地會起源于福建漳州地區(qū),乾隆二十六年由漳浦縣洪二和尚即萬提喜所創(chuàng)。秦寶琦、劉美珍在《試論天地會》與《關于天地會歷史上的若干問題》等文中提出天地會創(chuàng)立于乾隆中期,創(chuàng)始人是僧人提喜即洪二和尚。胡珠生在《天地會起源初探——兼評蔡少卿同志“關于天地會的起源問題”》一文中,認為鄭成功是天地會創(chuàng)始人,它創(chuàng)立于清初康熙年間,地點為福建、臺灣,然后傳入廣東和四川等地。赫治清在《天地會起源“乾隆說”質疑》一文中,反駁了天地會起源于乾隆年間、創(chuàng)始人為洪二和尚的說法,認為天地會成立于康熙十三年。
關于天地會性質,在學術界也有較大分歧。其焦點在于天地會的宗旨及其階級屬性兩大問題。關于天地會的宗旨或口號,榮孟源、來新夏、戴逸、袁定中、胡珠生以及赫治清等人認為是“反清復明”。秦寶琦、劉美珍則認為,“天地會組織最初乃是閩廣一帶世代以肩挑負販為主的苦力勞動者的自衛(wèi)反暴的秘密結社。天地會眾的“結會目的多為了遇事相助,免人欺凌”。
關于天地會的階級屬性,榮孟源認為,天地會成員主要是破產農民、手工業(yè)者和城市游民等各階層人士。戴逸認為,中國南方由于“經濟發(fā)展較高,城市繁榮,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fā)展,市民特別是其中平民階層的力量較雄厚,所以出現了一個適應市民要求的天地會組織”。另一種意見以魏建猷、邵循生等為代表,魏建猷認為天地會的主要成員是破產失業(yè)的農民和手工業(yè)者,不是資本主義關系發(fā)展下的市民。它的性質是反封建的原始形式的農民組織,嚴重的流寇思想和盜匪行徑是其落后性的表現。邵循正認為,天地會性質與白蓮教等傳統(tǒng)的秘密結社一樣,“仍然是破產農民,手工業(yè)者,運輸工人和流氓無產者為其主要成員,從而聯系廣大的農民和城市的生產勞動者,因此它并不具有嶄新的性質”。袁定中既不同意把天地會說成是“古已有之”,也不同意把天地會說成是“具有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色彩的革命組織”。他認為,天地會是一個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群眾性秘密結社,它是清初中國社會里的種族矛盾的產物。“反清復明”是它的思想基礎,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它的性質也在不斷變化。
鑒于洪學研究版本眾多,尚無定論,以下相關學說僅供參考:
中國會黨史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歷史學會理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導師秦寶琦先生通過官書、檔案與洪門秘籍結合起來研究后,確定洪門天地會為福建云霄高溪僧人萬提喜即洪二和尚鄭開所創(chuàng)立,洪門天地會發(fā)祥地是福建云霄高溪。詳見秦寶琦《洪門真史》、《中國地下社會》、《中國秘密社會新論》、《清前期天地會研究》、《天地會的源流》等著作。
天地會即洪門,最初只是產生于福建一個民間秘密結社。后來發(fā)展到臺灣、兩廣、江西、云貴、湖南、江浙等省,并由華僑中的洪門成員帶往海外。
洪門天地會創(chuàng)立于福建云霄高溪,與洪門秘笈的記載也相符合。在《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卷一圖像部分,繪有一個“素珠牌”,旁邊寫有:“始祖居住福建云霄高溪”。從洪門秘笈中可知,洪門始祖為萬云龍即萬提喜,這條史料,又與官書、檔案相一致。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十七日的“上諭”中寫道:“據行義供,父提喜即洪二和尚,在觀音亭為僧?!蔽槔{也奏稱“該犯等(按:指行義與陳彪)供稱,提喜于乾隆二十七年即在高溪觀音廟傳布天地會?!笨梢姡殚T秘笈中所說居住在福建云霄高溪的“始祖”,便是官書、檔案中所記載的在高溪觀音廟為僧的洪二和尚萬提喜。
正因為云霄高溪是天地會的發(fā)祥地,所以在洪門秘笈中,無論西魯傳說、圖像還是詩句、對聯,均把高溪廟奉為圣地。在姚大羔抄本中,提到高溪、高溪廟者,不下十余處。并提到萬提喜與五僧結盟后,與清兵交戰(zhàn)身亡?!笆自嵩诟呦獜R三層樓腳下糞箕湖子山午向”。高溪廟、三層樓均在今云霄高溪村附近。在詩句中有:“一盞明燈在佛前,五祖開旗拜祖先,祖燈點來不可食,留轉高溪奉祖先?!闭f明了洪門始祖確在高溪。在洪門秘笈楊氏抄本中,也說萬提喜住在“丁山之上的高溪廟”。在《貴縣修志局發(fā)現的天地會文件》中,提到眾人拜萬云龍為大哥,在“高溪起義”。在《近代秘密社會史料》圖像部分,繪有高溪廟之圖,門上對聯:“一派溪山千古秀,三河峽水萬年流”。在詩句中有“地鎮(zhèn)高崗,一派江山千古秀,門相大海,三河合水萬年河”。所描繪的景觀,酷似高溪觀音亭。
高溪觀音亭、高溪廟位于福建云霄東廈鎮(zhèn)高溪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清代檔案記載,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僧人提喜在高溪廟創(chuàng)立天地會,乾隆皇帝責成兩廣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等封疆大吏全力緝查,花了兩年半時間,最后由閩浙總督伍提納、福建巡撫徐嗣曾查出來的,與洪門秘籍所摶的完全一致。高溪廟依山傍海,向前是蜿蜒海灣,往后是邊綿的梁山,可進可退,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因而造就了洪門天地會這個龐大的民間秘密組織。1993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院副院長秦寶琦、中國社會科學院羅昭、郝治清、陳祖武教授以及瑞士、德國、美國等國家二十多名專家和學者專程蒞臨高溪廟,進一步確認該廟實為洪門天地會創(chuàng)始地。
高溪廟是清朝康熙年間天地會前五祖結盟地點;高溪觀音亭則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提喜云龍禪師正式創(chuàng)立天地會(洪門)的地點。這兩座寺廟均為“洪門”誕生勝地。1991年3月20日被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溪觀音亭、高溪廟現已成為海外和臺灣廣大洪門人士尋根謁祖的地方。
江西省考古學家陳江歷經數年考察和資料考證,得結論:位于今該省南城縣境內的明益王藩府墓群所在地即是洪門發(fā)源處。陳江在其專著《“洪門”考源》文中指出,大約1644年秋,居住于南城縣的明益藩羅川王、永寧王等宗社黨骨干創(chuàng)建了反清復明的秘密團體。他們以明益王藩府墓地“洪門”為秘密組織名號,帶有強烈的血緣家庭性質。明太祖朱元璋的六世孫端王朱佑檳就葬于南城洪門鎮(zhèn),其嗣王子孫也相伴左右,并由此形成了一個面積達20平方公里的墓群。據陳江考證,洪門早期的核心成員除明益藩宗室子弟外,還吸收了方以智、艾南英、陳孝逸等有意逃禪遁道誓不降清的江南官紳文士參盟,并憑其巨大的影響力使洪門得以壯大,并派生出強烈的地緣文化色彩。
洪門源于江西南城縣洪門鎮(zhèn)的明朝王爺子孫后代,秘密結社準備反清復明,同時準備多地起事;而天地會則是福建起事總部,因洪門有王爺子孫所以將天地會作為洪門支部,但后來天地會發(fā)展最好,同時洪門總部受到嚴重打擊,進而天地會成了洪門總部;三合會則是起源于廣東廣西,同理又與洪門天地會有著秘結關系;哥老會則起源于湖南四川一帶,同樣于洪門有著緊密關系。天地會,三合會,哥老會都是起源于南方遠離清朝政治中心的邊緣省份,同時又正好處于江西南城洪門鎮(zhèn)周邊。
李子峰,《海底:洪門秘籍大揭底》。
朱琳,《洪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