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之軍
常經(jīng)絕脈塞①,復見斷腸流②。
送子成今別,令人起昔愁。
隴云晴半雨③,邊草夏先秋。
萬里長城寄④,無貽漢國憂⑤。
作品注釋
①絕脈塞:指長城險塞。絕脈,斷絕地脈,指山勢如脈絡,因關塞阻隔如脈絕斷?!妒酚洝っ商窳袀鳌分^恬“筑長城,因地形,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馀里”;秦二世賜死,恬曰:“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萬馀里,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蹦送趟幾詺?。
②斷腸流:指隴頭流水。《隴頭歌辭》曰:“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腸斷絕?!?/p>
③隴云:隴頭之云。隴,隴山,為陜甘要隘。
④萬里長城:喻重要支柱,此以軍隊為長城。典出《南史·檀道濟傳》:宋文帝寢疾,彭城王劉義康矯詔收捕檀道濟。道濟盛怒飲酒一斛,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p>
⑤無貽(yí):貽,貽誤。無貽即不貽誤、不貽忘的意思。漢國:指唐王朝。唐人多以漢喻唐。
白話譯文
我經(jīng)常經(jīng)過斷絕山脈的邊塞,一次又一次看見六盤山令人斷腸的水流。
送你到邊關從軍,已成今日的分別,這讓人不由想起昔日經(jīng)過六盤山的愁苦。
隴山云霧半晴半雨,邊地野草夏天未盡便提前迎來秋天。
你在萬里長城上守邊寄書,可不要貽忘了國家的憂慮。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漢族,唐越州(今紹興)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xiāng)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首聯(lián)寫邊塞險要。“絕脈塞”指長城險塞,“斷腸流”指隴頭流水,分別以“絕脈”和“斷腸”稱之,使人感受到邊塞的險要、荒涼、凄苦。首聯(lián)頷聯(lián)寫送別?!俺=?jīng)”應“昔愁”,“復見”應“今別”,兩相對照呼應,不僅加深了眼前的送別之愁,也可以看出當時戰(zhàn)爭的頻繁。全詩以時空傳情。今昔相映,“復見”了“常經(jīng)”,使“今別”再添“昔愁”;塞內(nèi)塞外對比,塞內(nèi)尚夏而塞外就已經(jīng)有了秋意。無不言愁。
尾聯(lián)是勉勵之辭,詩人寄望戍邊的男兒應像萬里長城一樣抵御外敵入侵,保家衛(wèi)國,讓大唐不再有后顧之憂?!叭f里長城”既是寫景,又是用典,妙在虛實之間?!叭f里長城”除寫眼前景外,又暗用了檀道濟的典故,在這里以長城比喻軍隊,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安全的關切和對之軍戍邊之人的期望。
詩寫送人之隴西臨洮戍邊,并寄以厚望?!俺=?jīng)”應“昔愁”,“復見”應“今別”,是知所送之人乃兩度赴長城西段戍防也。頸聯(lián)之寫邊塞景物節(jié)候,是昔日所經(jīng)見,亦是今日將經(jīng)見。言外無限辛苦凄惻,然結聯(lián)猶致以勉勵之辭,寄望于國之長城?!叭f里長城”,是景,亦典,妙在虛實之間。
本詩名為“送人之軍”,即送人去投軍、當兵。從全詩的內(nèi)容看,當為賀知章給投軍之人寫的贈別詩。
詩的起首兩句,詩人寫自己常經(jīng)過斷絕山脈的邊塞,一次又一次看見六盤山令人斷腸的水流。
三、四句聯(lián)系眼下送人到軍中的事,寫送你到邊關從軍,已成今日的分別,這讓人不由想起昔日經(jīng)過六盤山的愁苦。
五、六句則順承寫六盤山的環(huán)境,隴山云霧半晴半雨,邊地野草夏天未盡便提前迎來秋天。
最后兩句,詩人思緒轉展豪邁,說在萬里長城上守邊寄書,可不要貽忘了國家的憂慮。語氣滿含寄語,希望從軍者能夠以國為重,安心從軍,消弭國家的憂患。
全詩語言清新,寫景獨到,寄情自然,樸實無華,不事雕琢,是一首有特色的贈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