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吉林結婚聘禮
聘禮1:首飾“三金”
“三金”即首飾“三樣”,是個比較傳統(tǒng)的說法,以前一般送金飾,條件差一點的人家也有送銀的,主要根據男方家的家庭境況定?,F(xiàn)在吉林結婚聘禮的“三金”除了金、銀外還可以選鉆石、寶石,在“項鏈、耳環(huán)、手鐲、戒指”中選三樣就可以了,新娘自己選的更好。
聘禮2:家電家具
吉林現(xiàn)代結婚聘禮也有送家具家電的習俗,但送法上很有自己的特色。一般要分兩次送出,訂婚時送一部分,剩下的結婚時再送。主要家電家具則包括: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床、衣柜、沙發(fā)等。
聘禮3:結婚禮金
下聘,送聘金是中國的一大古傳統(tǒng)了,吉林一直沿襲此俗,吉林男女結婚下聘一般要備聘金。只是這邊送聘金不稱“送聘金”而叫“過錢”。至于這個錢的具體數(shù)目,多是女方家同方家事先商量好的,一般在4萬到5萬的樣子。訂婚時,送出一部分,結婚時再補送剩余的部分。
二.結婚習俗
結婚前一天晚上新郎的新房(睡覺的屋)里不能讓人亂進特別是床上不讓別人坐,要找一個沒結過婚的男孩壓床,結婚的早晨去祖墳去上墳是告訴祖先一聲你要結婚了。在出發(fā)前準備帶的有紅腰帶硬幣(最好是新的)鄰娘肉(要腰排)紅包(多備一些錢小的用的地方多)男方壓嬌的男孩(沒結婚的)多帶幾個小伙子安排他們偷(筷子、勺、盤子、杯子那雙斧就沒那么多了)出發(fā)。
先看好老丈人家?guī)椎篱T(每道門都有拽們的拿紅包吧,小伙子能用上了,別太猛了調節(jié)一下氣氛)進屋先改口(收紅包)然后老丈人會給你準備吃的別不好意思這是你的早餐一定要吃,(盤子地下有紅包拿走)女方藏鞋(拿紅包就出來了)你再出來之前(把你準備好的硬幣倒在床上讓你老婆抓一大把,就一把不行回手)抱或背著你老婆出門(腳不行帶娘家土)往回走(最好不走重路)讓新娘準備的紅手絹有用了,看到結婚的車隊就扔個手絹。到家后你先下車,老婆婆接新娘子手里的盆(改口、帶花)進屋上床多坐一會叫座福,老婆婆給媳婦端盆水(放大蔥、明子、硬幣)意思一下就行不用真洗臉。女方家的妹妹給擺化妝品(給紅包)嫂子給翻被。(男方在之前要放紅包嫂子拿走一半)去酒店準備典禮用膳。
三.吉林傳統(tǒng)的結婚習俗
首先,滿族沒有早婚現(xiàn)象。從前,在漢族和某些民族中曾流行“指腹婚”、“童婚”、“娃娃親”、“小女婿”、“童養(yǎng)媳”一些陋習,但在滿族中卻沒有這種情況。雖然從前滿族的男女結合也是不自由的,但都要等男女雙方到了青春期之后方才定婚、結婚。
當男女雙方到了一定的年齡時,第一個舉動稱之為“問門戶”。首先由媒人代表男方家向女方家求婚。女方的訥訥 (母親)要向媒人了解男方的姓名、年齡、家庭狀況。特別要細間其祖籍、三代經歷——滿族人最注重門第,尤其是軍功。
女方家對媒人的介紹如果滿意,就說一句活話:“這件婚事先進行到這兒吧……”這等于告訴對方,親事有了希望。媒人趕緊討問道:“什么日子聽準信兒?”女方家說某某日。于是,媒人告辭而去。
女方的訥訥送走媒人后,便向丈夫介紹男方的情況。丈夫如同意,訥訥就向姑娘介紹情況,同時也談了丈夫和自己的意見。姑娘如對男方情況較為滿意,便點點頭說:“由訥訥和阿瑪(父親)做主吧!”有的滿族地區(qū)流行著雙方父母互相窺看對方的“看門戶”習俗。“看門戶”主要是了解對方的門第和人品,而不是錢財?!翱撮T戶”后,接著便是“小定”。
小定,就是媒人第二次帶著求婚使命來到女方家里,討得女方家的肯定答復之后,便帶著男方的吶吶來到女方家里相看。男方的訥訥若對姑娘的人品、舉止、相貌等諸方面都滿意,便留下簪珥做定禮,這就是俗稱的“小定”。
“小定”后是“返禮”。返禮,指女方家接受男方家的“定禮”之后,選擇吉日,到男方家贈送禮品。從前在女真族早期,男子娶妻可獲得妻子的一份資產。
“返禮”之后是“放定”?!胺哦ā?,是指女方家返禮后,男方家要備下首飾、衣物、豬、酒等禮品,選擇吉日,會同宗族親友多人到女方家,女方家也邀集宗族、親友多人相迎。女方家中堂設置供桌,男方家將禮品放置供桌上。男女雙方的阿瑪并肩跪在供桌前,斟酒兩盅互換,俗稱“換盅”,然后女方家設宴招待男方家來的客人。
雙方人席后,果方家的宗族長者站起來致辭,正式向女方家求婚。一般是這么說:“某家小子某某,雖然不肖,已經長大成人,到了娶親的年齡。聽說某家姑娘賢淑聰明,今天前來求親。如蒙應允,我們全族都感到光采?!迸郊易谧彘L者則站起來致謙辭,經男方家宗族長者再三懇求,女方家族長者方才應允。
這時,男方在媒人的引導下,跟隨女方的阿瑪入拜女方家的祖宗板 (就是漢族的祖譜,或稱大譜);然后再認阿姆哥(岳父)、額姆哥(岳母)等女方尊長。至此,兩家的姻親關系算正式定下來了?!胺哦ā敝蟊闶恰皢栐挕?。
男方家經過一番籌備,認為迎親的條件已經具備了,便設宴請媒人和女方的父母一起商定迎娶的日子叫問話?!皢栐挕焙笫恰斑^禮”。
迎娶的日子定后,男方家便在迎親前的一個月,將為女方準備的服裝、首飾、布匹以及贈送給女方父母的豬、酒等禮品,一并送到女方家,這就是俗稱的“過禮”,也叫“下大茶”?!斑^禮”之后是“開剪”。
滿族人很講究穿戴,姑娘也都是巧手之人。所說“開剪”,是指女方家選擇吉日,將男方家送來的布匹,陳放進中堂的桌案上,由阿瑪或達達用剪子剪開,然后姑娘按著自己的身材和喜愛的款式,自行裁剪縫制。開剪這天,姑娘要仔細梳洗打扮,并且將發(fā)式由辮發(fā)改為盤髻 (這是滿族的一種傳統(tǒng)頭式)。頭發(fā)盤在頭頂上,使人顯得十分莊重。姑娘梳這樣的頭,表示姑娘已經許配他人了。“開剪”之后是贈嫁妝,也叫“過箱柜”。
在結婚的前一天,娘家向姑娘贈送嫁妝,并派姑娘的女伴和弟妹將嫁妝送到男方家。男方家收到嫁妝后,新婿要攜帶“離娘肉”(豬的肋條肉),騎馬到女方家向阿姆哥、額姆哥致謝。
在結婚的前一天,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來到男方家附近預先借好的住處住下,這叫“打下墅”,也叫“打下處”。新娘住的炕上要放置幾枚錢幣,叫“壓炕錢”。“打下墅”是八旗軍中的古老遺風。當年八旗兵駐守邊陲幾年不歸,遠在故鄉(xiāng)的滿族姑娘信守婚約,千里來完婚,先要在軍營附近借房子住下。
迎親這天到了,新郎、新娘家里的人五更天就起來忙活。新娘家用篷車送親,新郎家用彩車迎親。送親時,新娘的兄弟或族兄要走在車轅兩邊護送,而且要時時留心,嚴禁快速行車,這叫“押車”?!把很嚒钡牧曀淄艜r氏族社會搶親風氣有關,也和后來的軍中完婚千里護送有著緊密的關系。
新娘家的送親篷車,從“打下墅”的地方五更出發(fā);新郎家的迎親彩車,也是五更出發(fā)。兩車在途中相遇時,外車廂互相交錯。新娘在送親篷車上換好結婚盛裝,由阿瑪抱到迎親彩車上,叫“插車”。這一儀式也同滿族古老的軍旅婚姻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