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魚是用結(jié)實的梨木或棗木刻成的。因為梨木和棗木不易腐爛,不易碎裂,結(jié)實耐用。而且這木頭魚和木頭魚也不一樣,分為實心的和空心的兩種,空心的木頭魚又叫夾層木頭魚。
對于實心的木頭魚,主婦要把面粉、雞蛋、蔥花、姜絲等調(diào)成糊狀,對木頭魚進行掛糊,再上鍋用油炸熟,并燒上湯料,上桌時,人們只吃木頭魚外面的面皮。如果是空心木頭魚,主婦做魚時,會用蘿卜、土豆、豬肉等材料烹調(diào)成菜,放在木頭魚的“肚子”里。
木頭魚是乳山飲食文化的縮影,對研究乳山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飲食文化發(fā)展情況以及民俗風情、意識形態(tài)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交通便利,海魚品種增多,偏僻山區(qū)家家戶戶都能吃到新鮮的海魚。只有提高全社會的保護意識,才能夠使乳山這一重要的飲食文化習俗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fā)展,通過保護和傳承這一傳統(tǒng),乳山地區(qū)為世人展示了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和民間藝術形式,同時也傳遞了對魚類資源的珍視和對豐富生活的追求。
2008年8月,木頭魚的傳說被乳山市人民政府批準公布為第一批乳山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
2009年,木頭魚的傳說被威海市人民政府批準公布為第二批威海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
舊時乳山西北部山區(qū)如諸往鎮(zhèn)、馬石店鎮(zhèn)、育黎鎮(zhèn)及周邊村鎮(zhèn),離海較遠,交通運輸不方便。在這些地方,家里待客,想吃到新鮮的海魚非常困難。但是依照這里的風俗,家里待客酒席上沒魚是件很沒面子的事情。當?shù)厝司桶l(fā)明了木頭魚。用木頭雕刻成真魚的樣子,放在盤子里,上面蓋上炒雞蛋、蔥花等各種材料,端到桌上真能以假亂真。此時主人往往開始勸酒,不惜把自己喝倒,把客人喝醉喝跑。目的是為了不讓客人看出破綻,保全一點面子。大多時候,都是連魚還沒看見,就被喝跑了。所以,民間故事有說一個人坐了一輩子酒席,可從沒吃過一條酒席上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