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松鼠(學名:Sciurus niger)是一種大型體粗的樹棲松鼠,臼齒(包括前臼齒)在頜的兩側各為5/4﹐上臼齒5枚,前后肢間無皮翼,長著毛茸茸的長尾巴。狐松鼠的棲息地選擇非常多,但最常棲息于40公頃以內的森林區(qū),或在城市街區(qū)的樹木上。在冬季儲存食物,如堅果,橡木,山核桃,核桃仁和松樹的種子、果仁。不冬眠。多在山坡﹑河谷兩岸林中覓食。白天活動,清晨最為活躍,善于在樹上攀爬和跳躍,行動敏捷。群居和頑皮,經常在樹木和林間空地互相追逐,在樹上筑巢或利用樹洞棲居,有貯備食物越冬的習性。每年春、秋季換毛。分布于北美洲。
狐松鼠(10亞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英文名稱
1 狐松鼠指名亞種 Sciurus niger niger Southern fox squirrel
2 大柏樹狐貍松鼠 Sciurus niger avicinnia Big Cypress fox squirrel
3 高地狐松鼠 Sciurus niger bachmani Upland fox Squirrel
4 德瑪瓦半島狐松鼠 Sciurus niger cinereus Delmarva fox squirrel
5 德州狐松鼠 Sciurus niger limitis Texas fox squirrel
6 路易斯安那州狐松鼠 Sciurus niger ludovicianus Pineywoods fox squirrel
7 美國西部狐松鼠 Sciurus niger rufiventer Western fox squirrel
8 謝爾曼狐松鼠 Sciurus niger shermani Sherman's fox squirrel
9 三角洲狐松鼠 Sciurus niger subauratus Delta fox squirrel
10 藍嶺山脈狐松鼠 Sciurus niger vulpinus Eastern fox squirrel
分布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曼尼托巴省、安大略省、薩斯喀徹溫省;墨西哥科阿韋拉州;美國阿拉巴馬州、阿肯色州、加利福尼亞州、科羅拉多州、康涅狄格州(部分區(qū)域滅絕)、特拉華州、哥倫比亞特區(qū)(可能滅絕)、佛羅里達州、佐治亞州、愛達荷州、伊利諾伊、印第安納、衣阿華、堪薩斯、肯塔基、路易斯安那州、馬里蘭州、密歇根州、明尼蘇達州、密西西比州、密蘇里州、蒙大拿州、內布拉斯加州、新澤西州(部分地區(qū)滅絕)、新墨西哥、北卡羅來納州、北達科他、俄亥俄、俄克拉何馬州、俄勒岡州、賓夕法尼亞州、南卡羅來納州、南達科他州、田納西州、得克薩斯、弗吉尼亞、華盛頓、西弗吉尼亞州、威斯康星州,懷俄明州。
狐松鼠生活于疏林,林下植被,理想的棲息地是位于農田中大樹的枝叉上,多選擇松樹和橡樹。通常也占據了森林邊緣的棲息地。狐松鼠的巢穴一般選擇樹洞,有一巢,也有分別在不同樹上建兩個巢穴,相距不遠。在冬季當樹木的葉片稀少時,巢建在高出地面約9米的落葉喬木上。作為樹窩點使用的一般是自然樹洞或樹木的枝杈口。
狐松鼠是一種大型體粗的樹棲松鼠,體形比普通的灰松鼠大,總體長45~70厘米,尾長20~33厘米,體重范圍從500~1,000克。沒有兩性異形、大小及外觀上的差別。
有三個不同的地理的皮毛著色差別:在大部分地區(qū)的狐松鼠是棕灰色至棕黃色,而在東部地區(qū)的狐松鼠,頭部經常有黑色斑紋,鼻子、耳朵、爪子白色,如阿巴拉契亞山脈的狐松鼠有更醒目圖案的深褐色、黑臉和尾部的白色條紋。在南方可以找到統(tǒng)一的具黑色大衣的孤立的亞種。中西部的皮毛顏色由棕灰色至棕黃色,皮毛顏色隨季節(jié)可變。
為了便于幫助攀爬,它們具有鋒利的爪子、前臂屈伸肌和腹部肌肉。狐松鼠具有發(fā)達的感官,包括良好的視覺、聽覺和嗅覺。它們用氣味標記和與其他狐松鼠溝通。狐松鼠也有幾套的觸須,厚厚的發(fā)毛或觸摸受體用于感知環(huán)境的胡須。這些分布于眼睛的上方和下方,其下巴和鼻子,每個前臂上。狐松鼠與灰松鼠的主要區(qū)別在于腹部顏色:灰松鼠腹部為白色,狐松鼠腹部為橘紅色,類似紅狐貍,故名。共有十種亞種,主要區(qū)別在于顏色的不同。
狐松鼠適應樹上生活,它們使用像長鉤的爪和尾巴倒吊樹枝上。在黎明和傍晚,也會離開樹上,到地面上捕食。在山坡﹑河谷兩岸林中覓食。白天活動,清晨最為活躍,善于在樹上攀爬和跳躍,行動敏捷。平時多1~2只活動,但在食物極端貧乏時有結群遷移現(xiàn)象。在樹上筑巢或利用樹洞棲居,喜單獨,在樹林中居住,有的也在樹上搭窩。白天善于在樹上攀登、跳躍,蓬松的長尾起著平衡的作用。跳躍時用后肢支撐身體,尾巴伸直,一躍可達十多米遠。不冬眠,但在大雪天及特別寒冷的天氣,會用干草把洞封起來,抱著毛茸茸的長尾取暖,可以好幾天不出洞,天氣暖和了再出來覓食。在秋天覓得豐富的食物后,即會利用樹洞或在地上挖洞,儲存果實等食物,同時以泥土或落葉堵住洞口。
狐松鼠喜歡吃素,偶爾也吃葷。食物主要以紅松、云杉、冷杉、落葉松、樟子松和榛子、橡子的干果以及果樹種子為主,也包括樹芽、昆蟲、螞蟻卵、塊莖、球莖、根莖、鳥蛋、水果、胡桃、桑椹、蘑菇、真菌和漿果等。農作物,如玉米、大豆、燕麥、小麥。在食物青黃不接的情況下,松鼠另有選擇。春季吃樹芽,夏季吃蘑菇、托盤和越桔等漿果,到了秋季食物極大豐富,吃喝不愁,想吃啥就有啥,但最上口的還是紅松果仁。采松籽是狐松鼠的長項,無論樹木多高,球果長在何處,都能口到食來。具體過程是:它先將成熟的球果咬斷落地,再從樹上下來,像靈長類動物那樣,用前足扒開球果鱗片,咬碎種皮,取出種子,以松仁為食,有趣的是松鼠受到驚嚇時也不輕易放下食物,而是叼著球果逃跑。
狐松鼠有貯備食物越冬的習性。冬季儲存食物包括堅果,如橡木,山核桃,核桃仁和松樹的樹種。每年春、秋季換毛。
雌性美東狐松鼠進入發(fā)情期初次在12月中旬或1月,再次在6月。通常一年生產兩窩,一歲齡的雌性可能只產生一個。雌性性成熟的年齡在10~11個月,通常在一歲時,會生產第一胎。妊娠期在44~45天期間。最早窩出現(xiàn)在一月下旬,大多數(shù)出生在三月中旬和七月。平均產3仔,可以根據不同季節(jié)和食物條件決定產仔的數(shù)量。
相比生長較緩慢松鼠等嚙齒動物,狐松鼠出生時是盲目和弱小的,沒有任何生存能力。在4~5周的時間才有聽力并睜開眼睛。斷奶期需8~10周,但通常要在窩里直到12周。通常在9月或10月分散,但可能會窩在一起,第一個冬天或與它們的母親在一起。
狐松鼠的最長壽命12.6歲,通常平均年齡8.6歲。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