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古街是在現(xiàn)代商業(yè)文明的基礎上,繼承地方傳統(tǒng)文化而形成的“特色文化街”。古街是濱江新城的商業(yè)中心,分為A、B、C三個區(qū)。古街以桂溪河為景觀主軸,以B段中心廣場為核心,沿街區(qū)分布八個小廣場做為景觀、人流節(jié)點。A區(qū)主要表現(xiàn)桂溪河河道灣區(qū)景致與橋樓之間的呼應關系;B區(qū)主要展示廣場人流與河道碼頭、戲臺之間的互動體驗;C區(qū)主要集中河道兩岸亭臺樓閣與廊橋相應成趣的風貌。整條古街采用古色古香的建筑,按照“巷穿城、水融街、樓重院”的理念來打造,將南溪古文化與水文化融為一體。不僅體現(xiàn)了川西、川南等巴蜀傳統(tǒng)人居特色,更將騎樓、天井、馬頭墻等各地方傳統(tǒng)建筑元素加以改良融匯,展現(xiàn)出從明清到民國時期的建筑風貌,做到了“千樓千面”,具有中國傳統(tǒng)民居集大成者的氣度。
文明門(俗稱大南門)是長江沿岸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城樓城墻,素有“萬里長江第一門”之稱。始建于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重修。樓系木構造筑,重檐歇山式項,通高17.35米,占地69.75平方米。主體框架為井字柱穿逗式,4角乳袱扎牽用4柱。4個檐角起翹,樓脊中裝寶頂,寶頂兩側(cè)配塑對稱翔龍各一條,4條垂脊脊端各塑猿猱1只,鐵鏈4條上系寶頂,下連猿猱用以固定寶頂。清嘉慶十一年(1807年)培修時;知縣邵兆祿書“文明門”三字刻于門額上。樓前有6臺62級石質(zhì)碼頭與之相連,使城樓更加巍峨壯觀、氣度非凡。2007年,與南溪臨江古城樓城墻一并被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文明門曾被《草莽英雄》、《自古英雄出少年》、《九根毛》、《青年劉伯承》等多部電影電視劇攝入。
“望瀛門”(俗稱東門)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單檐歇山頂穿逗式磚木結構建筑;卷拱形磚石城門,高6.20米,建筑面積160平方米,在古代起著城池防御的功能。清知縣崔光儀題匾:“登皋臨流,紫氣東來”;后知縣邵兆祿又題匾:“紫氣云騰”。1988年,南溪縣政府將“望瀛門”城樓列為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與南溪臨江古城樓城墻一并被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廣福門”城樓城門,位于城墻中西部廣福街口,建于清乾隆年間,單檐歇山式頂抬梁磚木結構建筑。面闊三間7米,進深三間5米,通高8.75米,建筑面積63平方米;卷拱形磚石城門,高2.76米,寬2.6米,厚5米。樓前有石碼頭與之相連。
臨江古城樓城墻,位于南溪縣長江北岸濱江路、順河路,座北向南。由古城墻和與之相連的“望瀛門”、“文明門”、“廣福門”三座城門城樓及碼頭組成,全長1109米?,F(xiàn)存城墻始建于明代天順年間(1457—1464年),是在原土城墻基礎上改建的,主要以明代豎砌石城墻為主,清代、民國多次增修培補,城墻平均高6米,厚0.5米。南溪臨江古城樓城墻,是萬里長江邊上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城池防御工事,是研究中國古代城池規(guī)劃布局和防御工事、城樓建筑工藝重要的實物資料。2013年,南溪臨江古城樓城墻被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朱德舊居坐落在官倉街,為復合四合院布局,雙大門雙堂屋形制,臨街房、堂屋和后院3幢,系木結構單檐硬山頂,屋面覆小青瓦,穿逗式5穿9柱及4穿7柱梁架。20年代,朱德服役滇軍駐節(jié)川南時以此為家,長達7年?,F(xiàn)舊居內(nèi)朱德的書屋,寢室依原樣保存。
張家祠堂,位于舊城南門社區(qū)順河街。建筑年代無從查考,從其風格形式特征看,當建于清代末民國初年。建筑坐北向南,由門廳、戲樓、前廳組成?,F(xiàn)僅存戲樓南北長17.05米,東西寬16.90米,磚木穿逗結構,單檐硬山式建筑,屋面覆小青瓦,兩側(cè)設風火墻,布局嚴謹。2007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戲樓為研究川南地區(qū)清末民初時期祠堂建筑風格、習俗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研究價值。
南溪遺韻位于濱江景觀帶最東端,是老城向新城過渡的區(qū)域。濱江路入口設置以南溪特產(chǎn)——豆腐干為元素的主題雕塑,展現(xiàn)南溪地域特色符號。緊接其后的是包羅南溪千年文化脈絡的景墻。景墻雕刻虛實變化,不同意向交錯出現(xiàn)。畫卷、綠籬和水渠穿插其間,象征著南溪千年歷史長河從遠古緩緩流來,連綿不絕,喻示一幅長卷正慢慢打開,等待著人們?nèi)プV寫更華麗的篇章。
城市陽臺毗鄰繁華商業(yè)區(qū),因此在打造上注重與商業(yè)區(qū)功能結合配套,建設成集餐飲娛樂、觀景休閑為一體的濱江休閑長廊。體現(xiàn)出為城市繁華區(qū)通風換氣的設計理念。緊鄰道路一側(cè)零星布局商業(yè)用房,設置休閑座椅,楊柳輕拂,綠草如茵,構成親切舒適的餐飲娛樂環(huán)境。
城市客廳是濱江景觀帶的核心區(qū)域,由文化體育中心、萬人廣場、挑出平臺組成。文化體育中心占地約122畝,各類文體設施布置在廣場、綠蔭之中;萬人廣場共8萬余平方米,廣場中心燈光與噴泉結合,大氣、耀眼、活潑;從體育中心發(fā)射軸線,向江中延伸,盡頭挑出一平臺,似鯤鵬展翅翱翔九天,似風疾帆張急速待發(fā)。
露天博物館為我們展示了漫漫歷史長河中,南溪涌現(xiàn)出的名人志士代表。以浮雕的形式逐一展現(xiàn),集參與和互動為一體,是一個緬懷、教化、體驗和感受的文化場所,是一本南溪人文寶典。主要有:明朝四川副總兵——侯良柱;“包體字”書法家——包弼臣;清代鄉(xiāng)賢——包寬;五糧液鼻祖——鄧子均;紅色革命家——朱德和孫炳文;統(tǒng)戰(zhàn)功臣兵工泰斗——劉鼎;川南農(nóng)民暴動。
未來畫卷位于濱江景觀帶最西端。通過未來之韻、未來之音、未來之影三個主題節(jié)點將未來畫卷連接起來。未來之韻為年輕人提供一處展現(xiàn)自我、釋放活力的空間;未來之音以圍合的下沉式平臺打造適宜的內(nèi)聚空間;未來之影由大氣的樹陣和林下休閑空間構成,通過光影對比,勾勒未來城市的五光十色,體現(xiàn)未來之城的勃發(fā)向上。最末端是未來之門,展現(xiàn)南溪人民以更加自信的姿態(tài)迎接四方賓朋,對未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充滿了信心。
乘南溪區(qū)9路,在古街東站下車即可。
市內(nèi)走濱江路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