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詩作。此詩前二句寫清幽宜人的春夜美景,告訴人們應珍惜美好的光陰;后兩句寫富貴人家輕吹低唱,在良宵美景中盡情享樂的情景。全篇語言明白如話,而立意深沉含蓄,耐人尋味,其中“春宵一刻值千金”更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春宵⑴
春宵一刻值千金⑵,花有清香月有陰⑶。
歌管樓臺聲細細⑷,秋千院落夜沈沈⑸。
⑴春宵:春天的夜晚,亦喻指可貴的歡樂時光。
⑵一刻:比喻時間短暫??蹋嫊r單位,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分為一百刻。
⑶花有清香:意思是花朵散發(fā)出清淡的香味。月有陰:指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朧的陰影。
⑷歌管:指歌唱的聲音和樂器的演奏聲。歌,唱曲子。管,即笙、笛、簫一類的管樂器。
⑸院落:庭院。夜沈沈:形容夜色深沉漫長。沈沈,即“沉沉”。
春天的夜晚是十分珍貴的,雖只一刻價值可抵得上千金呢。枝頭上美麗的花朵開放了,散發(fā)出清凈的香氣,天上的月光照到了又有了朦朧的倩影。
這時,耳朵邊唱曲吹簫從那樓臺高處飄過來,聲音很是悠揚而細軟。在那邊的院子中還有人蕩著秋千,夜已經(jīng)很深了,庭院已是一片寂靜。
這首詩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史料沒有明確記載,但從詩文內(nèi)容來看,應是蘇軾經(jīng)歷“烏臺詩案”,貶謫黃州四年復官還朝后,對往昔的感慨之作。因為司馬光復相后,對“革新黨”全面打壓,而蘇軾為“元祐黨”的首腦人物,可經(jīng)歷了那么多事情以后,蘇軾早已厭倦“黨爭”,甚至和王安石一笑泯恩仇,所以他很珍惜短暫歡愉的時光。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二句寫的是春夜美景、光陰的珍貴。春天的夜晚,是那樣寶貴,因為花兒散放著醉人的清香,月亮也有朦朧的陰影之美。這兩句詩構(gòu)成因果關(guān)系,前句為果,后句為因。這里不僅寫出了夜景的清麗幽美,景色宜人,更是在告訴人們光陰的寶貴。
“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二句按意思應為“樓臺歌管聲細細,院落秋千夜沉沉”,在詩中語序作了調(diào)整,是因為詩歌格律使然。這兩句寫的是官宦貴族階層的人們在抓緊一切時間戲耍、玩樂、享受的情景。詩人描繪那些留連光景,在春夜輕吹低唱的人們正沉醉在良宵美景之中。對于他們來說,這樣的良夜春景,更顯得珍貴。這樣的描寫也反映了官宦貴族人家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不無諷刺意味。
此詩全篇寫得明白如話卻又立意深沉。在冷靜自然的描寫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對醉生夢死、貪圖享樂、不惜光陰的人的深深譴責。詩句華美而含蓄,耐人尋味。特別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后來人們常常用來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暫和寶貴。
蘇東坡的詩詞,以風格豪放、氣勢雄渾、激情奔放、想象豐富、意境清新而著稱于宋代詩壇。在這首詩中,他以清新的筆致描寫了春夜里迷人的景色,寫花香,寫月色,寫高樓里傳出的幽幽細吟的歌樂聲,也寫富貴人家為了不讓美好的時光白白過去,都在盡情地尋歡作樂,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卓越才華。
現(xiàn)代詩評家谷一然評注《千家詩》:然此詩首句采用單刀直入的手法,用一種肯定的語氣直接點出主題。接下來的兩句便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充分調(diào)動各種感官,分別從嗅覺、視覺、聽覺三個角度,寫出了混合在春夜夜空中的花香、月影和遠處樓臺上的歌管聲給人一種溫馨寧靜的感覺。末句則通過對“秋千院落”的一筆總寫,更給這美好的春夜增添了無限意味。全詩以“春宵”起筆,以“夜沉沉”收筆,首尾照應,結(jié)構(gòu)緊湊;意象豐富,含義無窮。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