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牽牛是旋花科牽牛屬的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別名喇叭花,朝顏,牽牛裂葉牽牛;莖長達3米以上,呈左旋性纏繞,全株背粗硬毛;葉互生、呈心形3裂狀,不規(guī)則的白綠色條斑;花1-3朵,多腋生、花冠漏斗狀,徑可達10厘米以上、萼片分裂但不向外開展;花期6-10月。
大牽?;ǚ植荚趤喼逕釒Ш蛠啛釒?,世界各地廣為栽培,尤以日本為盛;中國將牽牛籽藥用已有悠久歷史,北宋初年傳入日本,17世紀在日本開始觀賞栽培,19世紀栽培盛行;喜光,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長更好。
大牽?;ㄐ晕犊唷⒑?、有毒;有瀉下、利尿、消腫、驅蟲等功效;可治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便秘等癥;但服用過量會生血尿及影響腦神經(jīng),產(chǎn)生語言障礙,甚至昏迷。
同屬植物300種,常見栽培的還有:圓葉牽牛(I.purpurea),一年生,葉闊心臟狀卵形,全緣,花冠漏斗狀,紫、藍、桃紅、白或黃色,花期夏秋,原產(chǎn)美洲熱帶。裂葉牽牛(I.hederacea),葉3中裂,花1~3朵腋生,無?;蚓叨炭偣?,花色堇藍、玫紅或白色,萼片線形外展,原產(chǎn)南非。
Ipo-moea nil(Pharbitis nil),別名裂葉牽牛。旋花科牽牛屬一年生纏繞性草本植物。染色體數(shù)2n=30。中國將牽牛籽藥用已有悠久歷史,北宋初年傳入日本,17世紀在日本開始觀賞栽培,19世紀栽培盛行。1664年以后,在日本開始觀賞栽培,1883年起栽培盛行,出現(xiàn)變化型品種系統(tǒng),花冠有細裂、扭曲、重瓣等等變化,葉形也多變化,外觀幾乎與牽牛原貌迥異。因為變化型品種繁育栽培技術繁難,第二次大戰(zhàn)后已近絕跡。20世紀初,大花型品種系統(tǒng)發(fā)展起來,花徑達20cm,需用特殊的盆栽方法。日本在大花牽牛的育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栽培也很普及。
分布在亞洲熱帶和亞熱帶,世界各地廣為栽培,尤以日本為盛。
旋花科牽牛屬的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植物體有長柔毛;莖長達3米以上,呈左旋性纏繞,全株背粗硬毛;葉互生呈心形,通常3裂狀,不規(guī)則的白綠色條斑,中央裂片長圓形,兩側裂片常不規(guī)則;中央裂片基部常不向中脈凹入;葉片兩面有長柔毛;花1~3朵,多腋生、花冠漏斗狀,徑可達10厘米以上、萼片分裂但不向外開展,簇生葉腋,花柄長1~1.2cm;苞片2,線形;萼片5,長披針形,長3.2cm,3枚略寬,2枚略狹,基部有白色長柔毛;花冠紫紅色或粉紅色,邊緣常有白色的邊,直徑9~10cm;蒴果球形;種子三棱形,凸面皺,有毛;花期6~10月,果期7~9月。
大花牽牛喜光,喜溫暖向陽環(huán)境,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能耐干旱和瘠薄,但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更好。為短日照植物,在20℃下,經(jīng)短日處理,很快花芽分化而開花?;ǘ渫ǔG宄块_放,不到中午即萎縮凋謝。
大花牽牛播前最好先行浸種或刻傷種皮。發(fā)芽溫度需15℃以上。因系直根性,不耐移植,露地播種,應于幼苗時移栽,或播于花盆。當苗4~5片真葉時,換入直徑20~25cm的盆中,設立支架,攀附其上。如不立支架,當主蔓長出5~7片真葉時摘心,于腋芽發(fā)生后選留中下部2個,其余除去;待新芽長出4~5片葉時,留2片葉摘心,使每盆同時可著生花蕾10余個,花美而大。花前要多次追肥。
大花牽牛常能自播繁衍,春天露地直播或室內(nèi)盆播。
大牽牛花性味苦、寒、有毒;有瀉下、利尿、消腫、驅蟲等功效;可治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便秘等癥;但服用過量會生血尿及影響腦神經(jīng),產(chǎn)生語言障礙,甚至昏迷。
大花牽牛清晨開放,花大色艷,是夏秋重要的蔓性花卉。適用于花架、籬垣,為庭院及居室的遮蔭植物。也可盆栽或作地被種植,別有風趣。園藝品種眾多,有平瓣、皺瓣、裂瓣、重瓣等類型;有白、紅、藍、紫、紅褐、灰色等花色深淺不同的品種,以及帶色紋和鑲白邊的品種;有早花品種(室內(nèi)播種,可比一般品種的花期提早1個月);不具纏繞莖的矮生盆栽品種以及白天整天開花的品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