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公祠位于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北岸西端,是為紀(jì)念明代兵部尚書鐵鉉而建的祠堂。該建筑群由清代山東鹽運使阿林保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建,坐北朝南形成庭院式建筑格局。
鐵鉉在建文二年(1400年)靖難之役期間堅守濟南抵御燕王朱棣,后因拒降于1402年遇害。南明弘光帝追謚其“忠襄”,清乾隆帝追謚“忠定”?,F(xiàn)存建筑群以祠堂為主體,與華陽宮、七忠祠同屬鐵鉉紀(jì)念體系,庭院內(nèi)保留文人題刻、游記及重修碑記。
鐵公祠是為紀(jì)念鐵鉉而建的祠堂,為民族形式的庭院,呈長方形,占地6386平方米。四周環(huán)以曲廊,南臨湖岸。院內(nèi)有鐵公祠、佛公祠、得月亭、湖山一覽樓、小滄浪等建筑,是大明湖公園的園中之園。
鐵公祠東大門為鎖殼式門樓,朱紅大門,迎門有太湖石,屹立于松蔭之中。大門以北,是半壁曲廊,廊壁上辟有花窗,框成幅幅小景。鐵公祠居西,中間有石碑相隔。兩祠都是三間,坐北朝南,前檐出廈,歇山起脊,紅柱青瓦,顯得古樸而肅穆。鐵公祠西為“湖山一覽樓”,中間由游廊相連。樓高二層,各五間,登樓可觀賞碧波蕩漾的大明湖全景,遠(yuǎn)眺城南染煙含黛的群山。
乘坐公交6、30、33、45、83、118、122、BRT5、K53、K122路至大明湖北門站下車即可。
鐵鉉(1366—1402),明鄧州(今鄧州市)城關(guān)人。洪武中,鐵鉉以太學(xué)生授禮科給事中,調(diào)任都督府?dāng)嗍隆K麢C智靈敏善決疑獄,朱元璋很器重他,賜字鼎石。
建文初,任山東參政,鎮(zhèn)守濟南。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為奪取帝位,以“靖難”為借口,舉兵南下,建文二年(1400年)六月八日,兵臨濟南城下。鐵鉉督眾,矢志固守。朱棣攻濟南三個月不克,親至城下勸降。鉉率眾詐降,暗在城門上置千斤閘,燕王進(jìn)城時鐵閘突然墜落,幾乎將他砸死。朱棣大怒,以重兵圍城,并用大炮轟擊,城將破,鐵鉉急將朱元璋畫像懸掛城頭,又書寫大批朱元璋神主靈牌,分置垛口,燕軍不便開炮,城得以保全。鉉又募壯士,出奇兵,大破燕軍,燕軍遂于九月四日解圍去,南伐不敢取道濟南。鉉又與大將軍盛庸合兵收復(fù)德州諸郡縣,建文帝擢鐵鉉為山東布政使,不久,又提升為兵部尚書,贊理軍事。
1402年,朱棣即皇帝位后,設(shè)伏兵計擒鐵鉉,檻送南京。鉉見朱棣罵不絕口,立而不跪。朱棣使其面北一顧,終不可得。遂受磔刑而死,年三十七歲。南明弘光帝謚之曰“忠襄”,清乾隆帝追謚曰“忠定”。